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8篇
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8篇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XX大学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汇报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XX 大学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并且身体力行, 多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13 年, 为促进 XX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整合资源, 积聚力量, 共同开发应用我区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与自治区党校、 XX师范大学等区内高校, XX 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区内文化企业筹备、 创立了 XX 传统文化研究会, 当时的学校党委副书记李继兵担任研究会副会长。
多年来, XX 大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屡出精品, 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促使大学生通过广泛诵读经典, 加深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我校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多次获得优秀成绩。2013 年, XX 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暨 XX 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颁奖晚会在我校举行,掀起了经典诵读的热潮。
2013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传承壮乡经典, 弘扬民族文化, 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 打造民族特色校园文化, 我校联合 XX 博物馆、 XX 民族博物馆、XX 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 XX 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XX 各民族文化多渠道、 广角度地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就能领略到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名师名家来校开展传统文化讲学。
2013 年, 我校邀请国家一级演员、 享有“天下第一袖”美称的涂玲慧教授为大学生带来了题为《中国戏曲赏析与体验》 的专题讲座。
涂教授首先从什么是戏曲讲起, 梳理了中国戏曲发展的脉络, 为听众讲解了戏曲中生、 旦、 净、 丑的角色分类, 重点让学生赏析并体验了戏曲的唱、 念、 做、 打, 并对学生们传授了“气”是声音之源, “情”是艺术表现之根本的理论。
报告会现场涂玲慧教授声情并茂地朗诵并演唱了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涂玲慧教授还演唱了昆曲《牡丹亭》, 优美婉转的唱腔将听众引入了深邃清雅的境界。
互动环节中她带领大家一起做云手、 山膀等戏曲动作, 详细解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鼓励戏曲协会在校园内大力推广戏曲文化。
2013 年, 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孔见将军来我校做书法艺术讲座, 他通过讲述汉字的来源、 演变、 书法艺术的审美等, 向人们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同时也期望同学们继承弘扬书法艺术。
在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也处处透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我校的学生社团中, 包括有学生书画协会, 学生戏曲社会, 国学会, 壮族文化协会, 文学联社等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学生协会, 这些学生协会发展了大量爱好传统文化的会员, 定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讲与推广, 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
书画创作在我校大学生中极为盛行, 大学生书画协会每年开展书画大赛, 评选出一批有较高造诣的选手和作品。
2013 年, 我校团委组织我校书画协会 99 名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4 年 5 月 3 日, 共青团 XX 区委书记白松涛前来我校与团员青年们共同创作的水墨画《中国梦•翰墨山河》 画卷, 共绘中国梦。
2013 年, 我校学生书画协会会长唐景龙同学举办“墨洒青春, 意与古会”书法作品展, 2013 年, 我校五学子书法作品展举行。
展览展出郑小平、 蒙汉良、 李达旭、 黄智安、 温汉华等五位西大学子 50 余件各具特色的书法新作。
书体涵盖篆、 隶、 楷、 行、 草五体, 形式包揽对联、 中堂、 条幅。
这些学生书画作品的
展出都获得了名师大家的高度关注。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 XX 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炳玉、 XX 文联主席潘琦, XX 书法家协会主席韦克义都来校观摩了学生们的作品。
诗歌创作是我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又一亮点。
2013 年, 我校举行“青春, 送你一首诗”活动, 邀请了 XX 著名电台播音员、 电视主持人和话剧演员组成的 XX 作家协会诗歌朗诵艺术团为我校师生献上了一场声情并茂的诗歌精品盛宴。
在“青春记忆”、 “青春倾诉”和“青春放歌”三个篇章中, 共有《祈祷》、《乡愁》、《再别康桥》、《关于爱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15 首诗歌精彩呈现。
2013 年 5 月, “青春激扬, 八桂诗香”――迎接建党 90 周年 XX 大学大学生诗歌创作大赛举行。
比赛收到 40 多位参赛者近 3 万字的诗歌来稿。
XX 大学附属中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各年级的课程安排中, 各年级学习内容:
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各年级学习的内容如下:
初一年级学习《孟子》(上)
初二年级学习《孟子》(下)
初三年级学习《道德经》、 高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 高二年级学习《礼记》、 高三年级学习《周易》。
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我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课时安排为每周 1 节。
同时, 我校重视学科渗透, 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初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的“雅”、 “礼”重点为主, 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
初二、 三年级及高中年级以“忠”、 “孝”、 “诚”为重点。
(二)
结合先进班、 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 重点抓学生的仪容仪表、 礼貌、 礼仪现象, 每周安排学生会在指定时间落实检查及进行不定时的抽查, 使得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
并建立奖惩机制, 学校根据检查的结果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 对出现不文明现象的班级进行针对性的批评教育。
(三)
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环节, 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国旗下讲话将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俗--我们的节日”、 “中华民族精神月”等主题为主线, 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四)
利用班会课,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 等,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 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 检查一个方面, 巩固一个方面。
(五)
学生会在政教处的指导下, 与下设社团——XX 大学附属中学文化传承社开展各类活动。
“快乐书香”读书活动为切入点, 以多样化的辩论会、 讨论会、 社会实践、 演讲、 歌咏会、 自编自演节目、 黑板报、 漫画、 宣传画、 礼仪活动竞赛、 征集名人名言警句、 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 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六)
根据“我们的节日”相关活动安排, 当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 政教处根据学校的
安排, 制作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由学生带回给家长, 学校与家庭紧密衔接, 宣传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共同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合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七)
政教处根据学校安排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的中华传统礼仪知识竞赛, 利用学生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加强宣传引导, 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八)
学校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纳入我校教师教育培训计划, 发挥 XX 大学等培训基地的作用, 每学期都邀请传统文化教育名师或专家到我校授课、 讲学; 组织教师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观摩学习。
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我校教师的培训, 采取校本培训、 “请进来、 走出去”、 加强交流等方式, 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水平。
让教师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提高自身素养, 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
通过“学国学, 弘扬传统文化”; “讲文明, 养成文明礼仪”; “争当礼仪标兵, 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读”、 “诵”、 “唱”、 “讲”、 “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 全力打造“文明、 高雅、 健康、 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 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 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一)
近期目标(2014 年至 2015 年)。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要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
用三年时间,达到以下教育效果。
1、 2014 年。
全面铺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初步形成学习氛围, 师生掌握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增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
2、 2014 年。
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走上常态化轨道, 教师的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3、 2015 年。
学校师生对学习和承传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自尊仁爱, 诚实守信。
(二)
中长期目标(2016 年至 2020 年)。
让我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健全的人格, 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 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 受益终生, 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XX 大学君武小学在鼓励学生用诗歌来抒情写性的同时, 还注重培养学生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校每学期积极组织“书法比赛”活动, 让孩子在笔尖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每学期, 学校积极组织寄宿学生进行围棋大赛, 在实战的比赛过程中, 让学生在大与小、攻与守、 取与舍、 包围与反包围的各种关系处理中, 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提升自己的素养。
每年历时一个月的传统文化教育月, 延伸了经典吟诵进课堂教学活动, 一首首蕴含古典文化精髓的古诗文, 以歌、 舞、 诵、 演相结合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弟子规》《唱唐诗》《江南》《春晓》《元日》 ••••••古诗新唱, 韵味深远, 孩子们身穿色彩艳丽的演出服装, 在跃动的音符里、 飞旋的舞步中抒发着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赞叹。
通过诵读经典温润人生, 启迪智慧,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 学校都会积极组织各班开展活动。
比如,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清明节的了解,学会感恩、 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弘扬中华传统民俗, 我校每年都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缅怀革命先烈, 勇挑时代重担”的活动; 中秋节是个大团圆的节日, 这种向往团圆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是维系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让中秋节过得有声有色, 有滋有味, 把孩子们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我校每年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庆中秋”活动; 每年重阳节, 都会鼓励孩子们开展感恩行动, 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 我校都会组织学生以歌舞、 迎新诗歌会、 小品、相声相结合的形式共度春节, 让学生表达他们热爱生活、 向往未来的纯真天性, 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中, 感受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
篇二: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镇东滩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实施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 “我心则忧” 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 “君子慎独”的孔子, 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孟子, 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 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 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 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 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二、组织机构
2 加强领导, 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各类人员职责。
校长挂帅亲自抓,教导处、班主任具体抓落实,学校其他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配合抓,形成的良好格局,具体如下:组长:杨大平(校长)组员:全体教师四、活动目标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 ;“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 ;“争当礼仪标兵, 构建和谐校园” 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 “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 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五、活动内容( 一)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 爱国、诚信、勤奋好学、孝亲敬长等传统美德, 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二) 注重传统节日、 纪念日教育。
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创新活动形式,普及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积极挖掘德育元素,培育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国
3 家公祭日等纪念日为契机, 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三) 加强传统经典诵读教育。按照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 “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带动落实学生能力提升工程, 促进国学经典教育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六、实施路径(一)加强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地方必修课程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上好上足课程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 16 课时,结合文化主题教育、道德教育、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进行学习。可通过晨诵、暮读等多种方式, 持续开展阅读活动,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学习模式。(二)重视学科渗透。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职责, 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加强备课,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及要求, 找出相关学科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教育。(三)提升校园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开辟专栏,通过板报、文化墙、广播站、微信等载体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师生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作品、传统美德典型等,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 (四)开展主题教育。以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推普周等活动为载体,策划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主动 发挥少先队、学生社团的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七、活动要求( 一)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继续坚持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既体现继承、发扬的要求,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 二) 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继续坚持因时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支持文艺团体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 开展艺术表演与艺术教学活动。( 三) 坚持课程改革同步推进。继续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基础性课程中做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群“三个全覆盖”,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 坚持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积极总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 将传承优秀文化与打造办学特色相结合。
在文明校园建设中通过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 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 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建设内容更多、品位更高、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生乐园。
篇三: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期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民族精神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生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 50 人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学习粗心大意不扎实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能力不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差独立思考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欠缺。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了自己上课随便讲话 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 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
二、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 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 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 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下学期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民族精神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 60 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 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如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二、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2.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 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 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 传统文化考察、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4.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如诗歌朗诵、 书法比赛、 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 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
通过品味经典之韵、 感受志士之魂、 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 17 课时。
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 在各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经过了一年的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差距。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探索知识了解知识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动脑 勤与思考 乐于动手的好习惯。
学会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 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弟子规》 、 《增广贤文》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 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
试 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三级课程之一的地方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篇四: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兼备、以德为先,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在选拨和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都坚持的首要原则,也唯有切实贯彻这一原则,人方能尽其才,国方能尽其善。中华民族自古重德,尧舜之道虽历经万世而不衰,也就是在“德”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治国之道,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注定了中国的人才评价和选择标准要以德始、以德终。“中共中央政治局 2 月 24 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网)这就更加坚定了党中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决心。人以才干促事成,而以德望促心齐。原小岗村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自 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工作发展兢兢业业,不仅以其才能带领全村人民将贫穷落后的小岗村打造为新中国的第一大村,更以其德望赢得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戴,也正因其德望才聚齐人心,让民众信任他、拥护他,才使他和小岗村村民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誉。沈浩工作期间,事事带头、时时创先,始终与民众共担艰难,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牛玉儒、焦裕禄和孔繁森亦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而有些干部,如刘志军、何洪达、成克杰之类,则是才干有余道德不足之辈,他们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此种种,正应正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必要性。首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要从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料,又要适当的吸收适宜中国发展的外来文化,要将其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道德文化素质,坚持实践,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厚土壤中学习,以德望引领群众,以才干实施政事。需加大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定时定期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党的群众路线等先进理论知识,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行。同时要避免党内虚假作风的行成,加大打击为尽早轻松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弱化培训行为,要让每一次的学习和培训都切实有效,以期从根本上做到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还需要党员干部放下官架子,将自身正正融入组织中,在严格的组织下修炼党性修养情操。同时要适时深入一线以做到深度调查广度传政,使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得以不断发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大百姓心中。篇五: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dash;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年第 12 期/4 月(下)—20高职院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教育方案丁红莲(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摘 要 为传承华夏文明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蕴含的思想精华,探索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教育方案。关键词 高职学生 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高职院校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能够真正融入学生血液,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1 建设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2 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 《大学》、 《中庸》、 《唐诗宋词》、 《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 《中庸》、 《道德经》、 《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3 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诗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 《弟子规》、 《孝经》、 《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4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移动学习、微课、MOOC、电子书包和翻转课堂等新技术和新理念被广为实践,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的学生每天抱着手机不松手,都号称是“网络原住民”。因此,在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就需要“投其所好”,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仁爱、诚信、民本、正义、和合、大同等时代价值的经典故事,用微信、微视频推送带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小故事、小文章、小视频,在网络课堂、翻转课堂里面增加一些例如史记、百家讲坛、名人传、中国史、春秋战国之类的历史纪录片,使学生在网络上也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华夏文明五千载,各宗各派、诸子百家的不同学说各领风骚,经过千年的融合,道、儒、佛三位一体,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指导,取其蕴含的思想精华,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参考文献[ 1 ] 夏宇旭,王国君.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 M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教 | 育 | 观 | 点篇六: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以《弟子规》 为德育载体的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良好行为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 陶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而国学精华是熏染、 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
通过对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 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 可谓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居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且培养学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品德修养、 增强工作责任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弟子规》 是清朝人所编写的, 它浓缩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 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 机构设置 “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为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 富有实效,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本次活动的实施下, 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直接规划、 组织、 监督活动的实施。
组长:
林鸿杰校长 副组长:
陈敬钦、 方胜、 郑伟煜、 邹旭明 组员:
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三、 活动原则 1、 坚持三结合原则, 即要做到学校、 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通过联系、 沟通和合作,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 坚持培训教育者原则: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对学校行政领导、 班科任教师、 家长三者进行培训。
3、 坚持丰富多彩的原则, 做到“读、 抄、 做、 写、 评、 演” 等环节一起抓, 够采用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
4、 坚持实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花架子。
5、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活动不是运动, 要在统一安排在逐步推进。
6、 坚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根据《弟子规》 要求改变自己一些不良习惯, 完成实践行动报告。
7、 坚持各处室相配合的原则, 政教处负责对家长、 教职工培训, 各种活动安排, 制定各种考评制度、 细则、 检查评比, 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 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 团委会负责宣传出版, 校刊《撷真》 刊登优秀文章。
8、 坚持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 资料、 案例、 心得、 论文收集, 进行课题研究。
四、 指导教师职责 1、 管级领导、 年级长、 班主任负责对家长、 学生进行动员, 使他们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
2、 全体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 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要求每个指导教师随时记录每次指导学生活动的内容、 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 学生的收集, 老师自己的设计意图、 自己的知识更新的情况和收获体会。
4、 指导教师负责各学生小组的资料保存、 分析、 归类, 并指导学生的资料收集工作。
5、 班主任老师上交教案。
五、 具体实施步骤 (一)
培训教育者阶段(2008 年 1 ~2 月)
培训对象行政领导和班主任老师。
1 月 27 日、 2 月 14 日行政领导班子, 分发《弟子规》 学习资料, 观看教育有关影碟片、 讨论、 读感受。
2 月 15 日全体教职工培训, 2 月 17 日班主任教师培训。
行政领导承担对班主任教师培训任务。
(二)
动员准备阶段:
(2008 年 2 月 18 日~23 日)
班主任教师根据政教处的具体安排, 制订出本班的计划。
(三)
具体时间安排。
1、 2~8 周, 学习主题为“孝”;
⑴以班级为单位,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 集体诵读经典,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⑵写一篇有关“孝” 的作文;
⑶出一期以“孝” 为主题的黑板报, 讲一个“孝” 的故事;
⑷观看《背起爸爸上学》 影片、 写观后感;
⑸收集现实生活中“孝” 的故事;
⑹开展“孝行” 活动。“孝行” 活动是指导学生把“人则孝” 当中的一些好的, 适合的做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把一天做的“孝事” 记录下来, 达到自我监督的效果;
⑺发放《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对照《弟子规》 要求, 每周一次自我评价, 每月一次自我总结和家长评价;
⑻在第 7 周组织“孝道” 为主题讲故事演讲比赛;
⑼硬笔书法比赛:
抄写《弟子规》“孝” 内容;
⑽每天课间操, 中午 2:
00~2:
30 播放广播;
⑾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个晚上组织初一级的学生家长观看《幸福人生讲座》 影碟片, 学习《弟子规》 内容。
2、 第 9 周总结第一阶段资料收集;
3、 第 10~14 周学习主题“悌”;
4、 第 15~20 周学习主题“谨”;
5、 学期末, 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选出“美德标兵”“孝悌之星”, 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6、 下学期第 1~6 周学习主题“信”;
7、 下学期第 7~12 周学习主题“爱” 和“仁”;
8、 下学期第 13~16 周学习主题“学文”;
9、 下学期第 17~20 周为比赛阶段、 奖励阶段、 总结阶段;
10、 对教师心得、 优秀论文、 教案评选并评选出“优秀德育教师”。
分期刊登在校刊上。
六、 预期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 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上能有一个大的飞跃, 道德规范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做到在校是一个好学生, 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在家是一个好孩子,能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姐妹; 在社会是一个好公民, 能遵纪守法, 富有公德心、 仁爱心。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以《弟子规》 为德育载体的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良好行为贵在养成。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 陶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而国学精华是熏染、 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
通过对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 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 可谓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居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且培养学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品德修养、 增强工作责任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弟子规》 是清朝人所编写的, 它浓缩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 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 机构设置 “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为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 富有实效,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本次活动的实施下, 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直接规划、 组织、 监督活动的实施。
组长:
林鸿杰校长 副组长:
陈敬钦、 方胜、 郑伟煜、 邹旭明 组员:
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三、 活动原则 1、 坚持三结合原则, 即要做到学校、 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通过联系、 沟通和合作,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 坚持培训教育者原则: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对学校行政领导、 班科任教师、 家长三者进行培训。
3、 坚持丰富多彩的原则, 做到“读、 抄、 做、 写、 评、 演” 等环节一起抓, 够采用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
4、 坚持实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花架子。
5、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活动不是运动, 要在统一安排在逐步推进。
6、 坚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根据《弟子规》 要求改变自己一些不良习惯, 完成实践行动报告。
7、 坚持各处室相配合的原则, 政教处负责对家长、 教职工培训, 各种活动安排, 制定各种考评制度、 细则、 检查评比, 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 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 团委会负责宣传出版, 校刊《撷真》 刊登优秀文章。
8、 坚持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 资料、 案例、 心得、 论文收集, 进行课题研究。
四、 指导教师职责 1、 管级领导、 年级长、 班主任负责对家长、 学生进行动员, 使他们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
2、 全体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 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要求每个指导教师随时记录每次指导学生活动的内容、 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 学生的收集, 老师自己的设计意图、 自己的知识更新的情况和收获体会。
4、 指导教师负责各学生小组的资料保存、 分析、 归类, 并指导学生的资料收集工作。
5、 班主任老师上交教案。
五、 具体实施步骤 (一)
培训教育者阶段(2008 年 1 ~2 月)
培训对象行政领导和班主任老师。
1 月 27 日、 2 月 14 日行政领导班子, 分发《弟子规》 学习资料, 观看教育有关影碟片、 讨论、 读感受。
2 月 15 日全体教职工培训, 2 月 17 日班主任教师培训。
行政领导承担对班主任教师培训任务。
(二)
动员准备阶段:
(2008 年 2 月 18 日~23 日)
班主任教师根据政教处的具体安排, 制订出本班的计划。
(三)
具体时间安排。
1、 2~8 周, 学习主题为“孝”;
⑴以班级为单位,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 集体诵读经典,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⑵写一篇有关“孝” 的作文;
⑶出一期以“孝” 为主题的黑板报, 讲一个“孝” 的故事;
⑷观看《背起爸爸上学》 影片、 写观后感;
⑸收集现实生活中“孝” 的故事;
⑹开展“孝行” 活动。“孝行” 活动是指导学生把“人则孝” 当中的一些好的, 适合的做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把一天做的“孝事” 记录下来, 达到自我监督的效果;
⑺发放《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对照《弟子规》 要求, 每周一次自我评价, 每月一次自我总结和家长评价;
⑻在第 7 周组织“孝道” 为主题讲故事演讲比赛;
⑼硬笔书法比赛:
抄写《弟子规》“孝” 内容;
⑽每天课间操, 中午 2:
00~2:
30 播放广播;
⑾计划每两周安排一个晚上组织初一级的学生家长观看《幸福人生讲座》 影碟片, 学习《弟子规》 内容。
2、 第 9 周总结第一阶段资料收集;
3、 第 10~14 周学习主题“悌”;
4、 第 15~20 周学习主题“谨”;
5、 学期末, 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选出“美德标兵”“孝悌之星”, 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6、 下学期第 1~6 周学习主题“信”;
7、 下学期第 7~12 周学习主题“爱” 和“仁”;
8、 下学期第 13~16 周学习主题“学文”;
9、 下学期第 17~20 周为比赛阶段、 奖励阶段、 总结阶段;
10、 对教师心得、 优秀论文、 教案评选并评选出“优秀德育教师”。
分期刊登在校刊上。
六、 预期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 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上能有一个大的飞跃, 道德规范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做到在校是一个好学生, 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在家是一个好孩子,能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姐妹; 在社会是一个好公民, 能遵纪守法, 富有公德心、 仁爱心。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以《弟子规》 为德育载体的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良好行为贵在养成。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 陶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而国学精华是熏染、 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
通过对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 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 可谓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养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居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且培养学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对加强教职工思想品德修养、 增强工作责任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弟子规》 是清朝人所编写的, 它浓缩了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 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 机构设置 “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为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 富有实效,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本次活动的实施下, 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直接规划、 组织、 监督活
动的实施。
组长:
林鸿杰校长 副组长:
陈敬钦、 方胜、 郑伟煜、 邹旭明 组员:
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三、 活动原则 1、 坚持三结合原则, 即要做到学校、 家庭和社会相结合。
通过联系、 沟通和合作,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 坚持培训教育者原则: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对学校行政领导、 班科任教师、 家长三者进行培训。
3、 坚持丰富多彩的原则, 做到“读、 抄、 做、 写、 评、 演” 等环节一起抓, 够采用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
4、 坚持实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花架子。
5、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活动不是运动, 要在统一安排在逐步推进。
6、 坚持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根据《弟子规》 要求改变自己一些不良习惯, 完成实践行动报告。
7、 坚持各处室相配合的原则, 政教处负责对家长、 教职工培训, 各种活动安排, 制定各种考评制度、 细则、 检查评比, 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 总务处负责后勤服务, 团委会负责宣传出版, 校刊《撷真》 刊登优秀文章。
8、 坚持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 资料、 案例、 心得、 论文收集, 进行课题研究。
四、 指导教师职责 1、 管级领导、 年级长、 班主任负责对家长、 学生进行动员, 使他们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
2、 全体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 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关注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要求每个...
篇七: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划安排表
31 卷 第 4 期2017 年 8 月齐 鲁 工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31 No.4Aug. 2017收稿日期:2017-05-23 网络出版时间:2017-08-30作者简介:郑波(1976—)ꎬ助理讲师ꎻ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班主任工作ꎻ2631217961@ QQ.com. 文章编号: 1004-4280(2017)04-0077-04 DOI:10.16442/ j.cnki.qlgydxxb.2017.04.018中职学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析郑 波(泰安市体育运动学校ꎬ泰安 271000)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ꎬ是我们在新时期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养分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ꎬ探索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ꎮ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ꎬ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下ꎬ探讨中职学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ꎮ关键词:中职学校ꎻ传统文化ꎻ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The Strategy Analysis of Implementing Chinese Excellent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ZHENG Bo(Taian Sports Schoolꎬ Taian 271000ꎬ China) Abstract:The fine national spirit and moral concep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important thought nutrition for th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Carrying out the fine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China and exploring a new approach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people as the basisꎬ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explored.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ꎻ traditional cultureꎻ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ꎬ博大精深ꎬ源远流长ꎬ是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ꎮ 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ꎬ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是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 ꎮ 在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ꎬ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意识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ꎬ但教育现状还不尽如人意ꎬ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有待于丰富ꎬ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于创新ꎬ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有待于形成等ꎮ 针对这些问题ꎬ重点探索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ꎮ1 丰富教学内容ꎬ提高学习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ꎮ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特点ꎬ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ꎮ1.1 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在德育、语文、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之外ꎬ中2017-08-25 14:56:00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498.N.20170825.1456.018.html齐 鲁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1 卷职学校还应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ꎬ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ꎬ使传统文化与各学科相互呼应ꎬ相互拓展ꎬ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2] ꎮ 例如中医学与传统文化有特殊的历史渊源ꎬ无论是有关概念、范畴还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ꎬ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因素ꎮ 因此ꎬ在中医护理课程教学中ꎬ广泛结合我国古代哲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ꎬ引导学生掌握中医辨证施护、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ꎬ学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ꎮ 针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ꎬ在护理教学过程中ꎬ结合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部分内容ꎬ引导学生认识到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对患者产生的重要影响ꎬ以及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性ꎬ明确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保证ꎬ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能量ꎮ1.2 结合时代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为导向ꎬ我们根据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ꎬ遵循与时俱进的方针ꎬ确立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ꎬ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来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ꎮ 针对“90 后”、“00 后”职校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ꎬ价值追求更加多样ꎬ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ꎬ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ꎬ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轻视甚至背弃的倾向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ꎬ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ꎬ维护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ꎬ并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ꎬ坚定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3] ꎮ1.3 利用本地资源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入教学中ꎬ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欣赏、学习ꎮ 山东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ꎬ以“礼仪之邦”的独特区域形象ꎬ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ꎬ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影响力ꎮ山东人长期形成的仁厚、忠诚、侠义、崇德、重教、尊老的传统ꎬ对于陶冶青少年学生的情操和塑造理想人格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4] ꎮ 例如ꎬ依托泰山文化ꎬ将泰安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ꎬ将我国古老民族“国泰民安”的信念与对“和平”、“统一”、“和谐”、“平安”的期盼、向往渗透其中ꎬ使青少年学生从中领略泰山文化、齐鲁文化的魅力ꎬ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ꎬ对传统文化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ꎬ多方面、多渠道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ꎬ发展健全的人格ꎮ2 转变学习方式ꎬ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往往使学生更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文化品格的塑造ꎬ很多学生认为花时间学习传统文化ꎬ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课学习ꎮ 因此ꎬ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ꎬ还必须要改进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以增强学习效果ꎮ2.1 优化选课方式职业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ꎬ针对学生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发展情况ꎬ采用任意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ꎬ使之作为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ꎬ支持鼓励学生在较大范围内自主选修 [5] ꎮ 科目包括公共艺术、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中国美术欣赏、书法篆刻欣赏、戏曲艺术欣赏、中华礼仪概说、民俗文化教程等ꎮ 力争做到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覆盖面ꎬ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了解、掌握一定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ꎬ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科目ꎬ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ꎮ2.2 拓展教学手段除了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之外ꎬ还应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ꎬ制作内容精良、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课件ꎬ达到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完美结合ꎮ 以学生为中心ꎬ重视传统文化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ꎬ采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相结合的方式ꎬ生动、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培养学习兴趣 [6] ꎮ 例如以“微课”“慕课”为载体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得以生动展现ꎬ既有利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ꎬ又适合于青少年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ꎮ 利用网络、电视让学生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剧、纪录片ꎬ为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提供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ꎬ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ꎮ2.3 增加课外实践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ꎬ设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ꎬ鼓励学生参与其中ꎬ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ꎮ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文8 7
第 3 期 郑 波:中职学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析化遗产、教育基地等ꎬ以此作为对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ꎬ加深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ꎬ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ꎮ 例如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ꎬ“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岱庙ꎬ“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遗址ꎬ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现场教学ꎬ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眼界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ꎬ激发他们对有关泰山封禅、泰山石刻、泰山传说、泰山民俗、泰山文学、泰山名人等知识的学习兴趣ꎬ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ꎬ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ꎮ3 营造文化氛围ꎬ构建学习环境 目前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是教师ꎬ教育场所主要围绕校园ꎮ 而真正持久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ꎬ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助协作和共同努力ꎮ 只有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ꎬ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ꎮ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ꎬ具体地说ꎬ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ꎬ以校园文化为载体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ꎮ 例如ꎬ根据职业学校实际情况ꎬ聘请名师、专家开设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与讲座ꎬ丰富广大师生的知识储备ꎻ在社团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ꎬ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ꎻ通过文化长廊、宣传栏、板报等渠道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格言ꎬ激励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等ꎮ 创设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ꎬ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ꎬ为校艺术团、文学社、琴社、书画社等学生社团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ꎻ开展泰山成人礼、“诵读国学经典ꎬ弘扬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颂国庆ꎬ爱中华”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ꎻ对具备传统美德、表现突出的“文明学生标兵”和“道德模范”进行表彰ꎬ为学生树立榜样
上一篇:新冠疫苗接种包联工作计划4篇
下一篇:2022党课计划(全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