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9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把那一抹红色洒在贫困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2019年2月25日,梁钊坤被通知选调到浪沙村做扶贫干部,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知脱贫攻坚的重要和艰难,他坚信在困难时刻,就应该党员干部先上,他积极主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但兴奋之余,他心里又有一丝犹豫和担忧,中山联通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浪沙村远在肇庆市,车程要四五个小时,长期在外奔走家里的事情都要靠妻子一人料理,他担心家人的身体。梁钊坤的妻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非常支持他参与扶贫工作,凭借两个人心中的那抹红色,梁钊坤选择踏上了往返这片土地之旅。
一对一助学、贫困户入户核查施策、档案整理归档以及协助项目实施等,这些工作充实着他在这里的扶贫生活。在这里的人和事梁钊坤和他的同事们经常会用手机、笔记本记录下来,翻看一张张真实的照片,没有摆拍、没有伪装,有的只有阐述事实背后的艰辛。一张张照片、一篇篇记录,呈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这份责任将会整理成册,编入成卷永藏档案室。
01
小档案,大作为
又是一个大晴天,梁钊坤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贫困户登记表和近期扶贫政策来到贫困户的家中,手里每一张密密麻麻的数据正是他工作的依据,仔细整理登记扶贫户的资料,整理成册,小小的动作却是挨家挨户细帮扶的体现。“把每户人家的情况都摸透了,才能对症下药,想出好点子。”看似不起眼的一摞摞登记表,却是一个个贫困户走出贫困的翔实记录,是见证了脱贫攻坚历程的档案库。小小档案背后,记录着时代的伟大事业。
他来到冯集成老人家中,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核查后在冯大伯家的红砖墙上张贴了贫困户核查信息表,这是冯集成老人搬新家后的第一次核查。原来69岁的冯集成老人是危旧房改造政策下受益者,冯集成老人说:“家里就我一个人,身体又不好,没能力照顾自己,之前的泥砖房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国家政策好,给我换了红砖房,现在家里不缺水、不缺电,阿坤也经常来看我,能搭把手的时候从来没含糊过,我们这些贫困户真是过上好日子了。”
02
突出产业扶贫,带给村民真实惠
走访过扶贫户,梁钊坤又扎进了田间地头里,他兴奋的说道:“浪沙村现有的产业扶贫项目有水果玉米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我们扶贫工作队的每个成员都想让村民的实惠多一点。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启动夜香花项目,夜香花作为食用健康蔬菜,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养生健体、增强活力、美容、降血压、清肝明目等功效,而且市场价格稳定。一次种植可丰产十多年呢。这个项目不仅能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吸纳一批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就业,能解决了贫困户的不少问题,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致富脱贫。今天,就给夜香花种植基地正式上牌了!”
离开了夜香花基地,梁钊坤也没有停下脚步,来到了村内鱼塘,看看正在鱼塘工作的冯有成。坑州村49岁的冯有成长期患有风湿病,不能干重活,劳动能力较弱,家里的主要收入靠着其配偶打散工得来。为了确保冯有成一家有稳定收入,他帮助冯有成养殖水产品,再加上种植农作物,冯有成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为了防止出现返贫的风险,我们积极引导鼓励贫困户通过参加产业扶贫的方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户不返贫、快致富。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有持续的增收渠道,才能真正防止返贫,也能真正带给贫困户实惠。”梁钊坤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03
助力教育扶贫,帮助彻底拔穷根
为了让贫困学子接受良好教育,在保障扶贫户子女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梁钊坤通过联系外部爱心人士援助等方式,帮助贫困学子丰富教育内容,为孩子们增加教育资金。梁钊坤已经帮助两名浪沙村贫困学生就读于中山中专。
为了增加学生们的教育资金,梁钊坤还为有意愿到珠三角地区体验暑假工作的贫困户大齡学生安排暑假工作。最终为两名即将升初三的学生联系了一份在雨衣生产厂从事手工计件的工作,并为其解决食宿等问题。考虑到两名学生的安全,也委托了同一幢楼的热心人士帮忙适时照看。
“教育脱贫才是从根本上脱贫。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帮助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再穷不能穷教育,扶之以技,授人以渔,才是对孩子们最大帮助。”在办公室里梁钊坤翻出以前与孩子们的合照,兴奋地说道。
这些照片当然不是一个扶贫干部故事的全部,一叠叠档案盒摞的比人还高、没时间吃饭时热气腾腾的泡面香味、田间地头里提着重重的抽水机为作物浇水,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的身影……虽然没办法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梁钊坤将心中的扶贫信念洒到了浪沙村的每一处。
篇二: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坚守初心,一路前行,精准帮扶推动新屋村迈上乡村振兴脱贫路
01
档案见证精准扶贫路
佛山联通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立即进村入户进行精准核查。扶贫工作队吃苦耐劳,持续奋战,努力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的核查和数据记录,了解贫困户、贫困村的详细情况、致贫原因等,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并进行项目归档。精准扶贫,需要的是精准,包括精准核查、记录等。扶贫工作中要精细收集各种扶贫档案材料,规范的档案管理方法是扶贫工作的有力保障。通过这些档案资料来确定精准扶贫方案,因户施策,做到有档可查,有案可寻,用精准的档案见证佛山联通人坚守初心,一路前行的扶贫路。
02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新屋村扶贫“造血”
“新屋村扶贫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不能光靠“输血”而不“造血”,只有发展产业、促进村民从事种养殖业劳动增收、增加贫困户劳动就业途径才是带动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的重要办法”。佛山联通驻新屋村第一书记杨志经常这样说。
杨志到新屋村做驻村扶贫工作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跑遍了新屋村7个村民小组,疫情期间更是积极参加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把佛山联通党委努力调配给新屋村的一批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带给村民。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与新屋村村民心连心、交朋友,成为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贴心人。新屋村在杨志的带领下,新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9年年底,新屋村所有的5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从2016年5月份开始,在佛山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广东联通党委的部署下,佛山联通扶贫工作队吴剑钊、方明、杨志等与村两委通过多渠道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在新屋村里搞起了多种特色产业项目,其中有百香果种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龙首、新屋小学光伏发电、投资混凝土公司、投建农贸市场等产业项目,为全村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产业项目除了为新屋村村民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还为贫困户带来不断增加的产业分红。2019年产业项目累计收益达到20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为3700多元,贫困户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用贫困户的话来说就是:“这全靠党的扶贫好政策!佛山联通工作队好样的!”
03
助力环境整治显秀美村庄
几年前的新屋村,村委会及村里道路破旧,环境比较差。脱贫攻坚期间各级政府和佛山联通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帮扶工作力度,新屋两委干部和佛山联通驻村扶贫工作队吴剑钊、方明、杨志等把新屋村里的环境整治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先后利用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扶贫资金对新屋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在佛山市委市政府、广东联通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2016-2019年佛山联通投入扶贫资金66万元牵头建设改造了新屋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大院、上赤岭小学、立九环桥等,2020年投入扶贫资金113万元建设新屋村太阳能路灯、群众活动大厅等,通过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新屋村人居环境改造出力,为村民谋福利。经过整治改造后,现在村里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干群关系十分融洽,村民们从身边的变化,深切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也感受到佛山联通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扶贫工作中作风实、干劲足、热情高。
篇三: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心怀大爱,脚踏实地,扶贫路上彰显央企担当
近年来,中国联通认真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勇担定点扶贫、对口支援任务,突出行业特点、彰显联通特色,构建起由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考核监督体系组成的大扶贫工作体系,并通过强化保障力度、扩张动员广度、确保扶贫精度、加快扶贫速度、拓展扶贫深度、体现扶贫温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省、市扶贫办的指导和广东联通的统一部署下,广州联通党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大扶贫工作体系的相关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同时,利用档案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档案基础管理优势,规范扶贫档案及时归档、按卷整理,实施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轨制,为扶贫工作保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
自2014年开始,广州联通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展了“小积分大慈善”服务,用户通过捐赠联通积分,为乡村学子兑换午餐。广州联通为此建立了完善的公益性积分兑换捐赠体系,在本地官微、官博、短信等兑换方式基础上,推动“广州联通餐与善举”主题服务,上线积分商城爱心专栏;同时,降低兑换门槛,从1积分起即可参与捐赠,鼓励更多热心客户参与其中,与联通一起为扶贫助力。每年约500万条短信推送、十余次宣传推广、长长的导出数据、逐步增加的善款金额,都记录了联通人在扶贫道路上的艰辛与努力。截至2020年5月,共有11万用户支持了此项目,筹得善款超33万元,为用户献力公益提供了可靠平台。
在广州联通的档案室里,还有这样一盒特殊的档案,记录了央企在推动构建和谐企业、维护企业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职工福利与消费扶贫的有效对接,自2019年开始,广州联通工会贴心开展了“给职工送温暖,为贫困群众献爱心”消费扶贫活动,通过调整年度经费预算及购买定点扶贫县农产品作为职工节日慰问品的方式,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当年即采购了约60万元的农副产品,助力河北省沽源县、河北省康保县、黑龙江饶河县及贵州省册亨县四个地区早日脱贫“摘帽”,发挥了工会组织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真正为消费扶贫贡献了央企力量。
接下来,广州联通还将主动与韶关分公司进行结对,助力韶关分公司如期高质量完成地方政府交给的定点帮扶任务,打造“广韶结对扶贫助学工程”。围绕贫困地区八到十八岁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长效化助养的帮扶。以“志智双扶”为核心举措,不仅是为了解决基本的学习生活问题,更要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群体拥有改变命运的知识和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高质量脱贫,真脱贫、不返贫。
在扶贫道路上,广州联通涌现了许多先锋模范,其中孙秀玲同志尤为典型。作为一名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孙秀玲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作为广州市天河公园南门志愿驿站站长,近5年来,她组建爱心志愿团队,足迹遍布广西、贵州、广东等偏远山区,用脚步丈量广袤的祖国大地,把爱心送去最需要的土地。她带领团队走访近100家贫困儿童家庭,一对一助养29位贫困儿童,捐资助学12余家学校,捐助物资达60余万元。金灿灿的奖牌就是最好的见证,孙秀玲同志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优秀骨干志愿者”,其家庭被评为2019年度“广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践行着党员承诺,做扶贫路上的楷模。
篇四: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佛山联通梁兆锋:与网络共同成长
这是一名入党三年的“年轻”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在网络线奋战十四年的“老兵”。腼腆、不善言辞——这是大家见到梁兆锋的第一印象,正如大多数网络线条的同事那样。然而他在谈论起网络传输工作时的滔滔不绝,却让人能隐约窥见十四年间他与网络共成长的点点滴滴。2017年,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他在网络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坚定。
十四年风华正茂,他与网络共成长
2005年,梁兆锋进入佛山联通,从事传输网络维护工作超过十四年。这十四年来,他参与到佛山联通网络建设管理中来,见证了佛山网络的演进发展,在每个发展阶段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足迹。
2G时代,他参与了华为替换摩托罗拉设备割接任务,高效完成了项目电路调度工作;3G时代,他承担了大面积布网电路调度任务,并创下一天开通200多个站点电路的记录。随后,他主导PA+3G提速项目,提出《MSTP接入层共享带宽组网方案》,极大地节省投资、提升网络部署的效率;4G时代,他统筹了4G网络部署及330网络扩容项目,高效支撑4G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如今,5G网络的建设工作中,我们又见到了他的身影。除了负责5G网络建设的电路调度工作,他还对智慧城域网的规划、建设、维护提供重要技术指导,为5G高质量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坚持不懈,铸就网络工匠之路
“有问题,找锋哥就放心啦!”从刚进入传输专业的新手,到佛山联通一级战略人才、传输网络维护专家,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梁兆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网络发展迅速,如果不坚持学习进取,就会被网络需求淘汰。”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思想,梁兆锋积极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战中提升自我。
无数个夜晚,梁兆锋挑灯夜读,学习前沿技术知识;不懂就问,他向身边的前辈、同事不断请教、吸取知识,最终成长为“网络传输知识库”。除此之外,梁兆锋还积极参加各项征文竞赛活动,2011年,他结合自身对MSTP设备知识的掌握,提出3G站点FE电路采取接入层共享带宽组网的创新方式,并将维护经验总结成论文进行经验推广,获得集团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征文二等奖。2016年,他结合日常维护经验,将面向4G业务端到端故障定位的研究整理成论文进行经验分享,获得集团网络建设规划优化运行维护征文优秀奖。这些荣誉和奖项,见证了梁兆锋在网络传输领域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也因为梁兆峰在工作上的优秀表现,他被光荣的吸收入党,成为共产党员的他,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更加坚定踏实的守护者联通的网络。
奋战一线,他是坚定的网络守护者
梁兆锋一直奋战在网络安全保障一线,积极参加各种灾害抢修保障工作,成为一名坚定的网络守护者。
2015年7月,禅城区季华五路万科广场对开天桥发生塌方灾害,梁兆锋立即赶赴现场,核实受灾情况,组织抢修工作。塌方导致途经通信管道裸露,光缆被严重拉直、损坏,雷雨天气可能存在继续塌方的风险。为保障客户利益、维护公司品牌形象,梁兆锋没日没夜连续奋战了5天,每天的休息时间都不够3小时,累得几乎站着都能睡着,终于在政府规定时间内完成线路紧急迁移,消除安全风险。在处理季华路塌方故障的同时,梁兆锋自家在建的房子由于顶梁模板没有钉好也塌了一个洞,但当时忙于处理故障、保障网络安全的梁兆锋也无暇顾及。
篇五: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用心记录扶贫档案,见证鸬鹚美丽变迁
“户主:李某某,家中人口数:5,耕地面积:3亩,主要致贫原因:患病、无劳动能力;饮水是否困难:是……”走进龙门县龙城街道办鸬鹚村委档案室,就看到,一份份精准扶贫档案被整齐地摆放在档案柜中,随机抽取一件,翻开其中的扶贫手册,可以清晰地看到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计划、脱贫核查表等内容填写工整,贫困户收支情况、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等10多项信息一目了然。
作为惠州联通派驻到龙门县鸬鹚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陈赞滔介绍说,鸬鹚村精准扶贫档案严格按照市、县相关要求,进行痕迹化管理,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精准见证、精准纠错“五个精准”,确保了各项帮扶措施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这些档案都是我亲自核实、填报、整理的,请党组织放心。”他言语间带着满满的自信,四方的脸庞上挂着敦厚的笑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露出自信而坚韧的目光。
陈赞滔深知,建立扶贫档案是各项扶贫工作是否精准的重要前提,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既要经得起当前工作的检验,更要经得起以后的考验。为详细掌握鸬鹚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鸬鹚村的第一天起,他就深入各组各户,同当地群众面对面交谈,详细记录下了解到的贫困户家庭人口、耕地、产业发展、经济收入等情况,分门别类归纳梳理出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最终形成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依据,并制定脱贫计划。
陈赞滔说,每天的工作内容虽然看起来都很微不足道,但是在这一张张登记表的背后记载着贫困户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档案可以看到,五年来,在底子清、情况明的情况下,共帮助7户贫困户进行创业帮扶;7户贫困户申报危房改造;4户贫困户成功申请低保补贴,协助12户贫困户落实小额贷款的政策,共贷款59万元;帮助贫困户子女49人分别享受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不等的教育帮扶政策。经扎实有效的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对口的帮扶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
如今的鸬鹚村在惠州联通党委的帮扶及村两委的带领下,鸬鹚村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大幅提升,2018年鸬鹚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9年惠州联通党委收到惠州市扶贫办的表扬信。作为惠州联通派驻鸬鹚村扶贫干部,2019年12月陈赞滔三年考核期满获得龙门县委组织部考核“优秀”的成绩,同年荣获广东联通“优秀扶贫干部”荣誉称号。
篇六: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从老照片里崛进的山路
这是五七年潜岳公路首次通车现场,是年代感极强的黑白胶卷照片。由岳西摄影前辈卢汝龙先生现场抓拍。此片定格记录了岳西交通跨越性一刻,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近几年在网络上也经常会看到,每每总有万千思绪。
照片三维空间布局合理,画面表现层次感强,主体位置安排得当,背景交待合理,是非常棒的摄影作品。从画面内容而言,虽相去久远,但现场那欢天喜庆气息依然扑面而来。因这画面正契合着我的记忆,征得卢老先生本人同意,我收藏并使用了此片。
这是关于童年的记忆。爷爷,奶奶,奇闻,故事,记忆中的场景老电影般铺天盖地涌向眼前。在一个个炎炎夏日晚饭后,我和弟弟们躺在门前稻场凉席上,数着星星纳凉。草丛树桠间虫豸和鸣蝉在歌唱,青蛙在稻田中唱和,星星眨着眼睛,月亮戏谑在云天之间。偶有微风,送来稻禾清香,兀自闯入的萤火虫,撑着一个个明明灭灭的小灯盏。爷爷坐在身旁,为我们摇着芭蕉扇,一边给我们说过往、讲奇闻轶事。忙了一天的奶奶也停下,挨爷爷坐下,给我们转述故事:隋唐演义,岳飞卷,薛云贵、樊梨花等等。多年后我自已去读那些书本,发现情节和奶奶说的基本无差,惊叹没读过一天书的奶奶,却有如此超强的记忆能力。每晚我们就这样枕着故事入眠,或随人物事件同喜同乐。这是童年里最幸福的记忆。
关于岳西首次通车就是那时听说。爷爷说岳西通车时被厂里安排在庆祝现场,一直在激情澎湃的人海中欢呼,嗓子都喊哑了。每每说起,爷爷依然难掩激动。因为岳西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铁牛”。奶奶补充说这“铁牛不吃饭只喝油”,还能爬山呢。通车那天,人们翻山越岭大老远地往街上赶,奶奶自然也放下手中活计,随邻里婆娘闺女们去看稀奇。街叫衙前街。家和街仅一相河,直线距离不足三百米,但那时衙前河上仅一座桥——老街桥,一座摇摇欲坠的木头桥。我青少年时期就曾多次做过有关那座桥的梦,基本上是踩进桥上窟窿,或踏坏腐板直接掉进水,吓醒。醒来每每总是一身汗湿。曲里拐湾三华里,经过老街桥才能到得正街,也就是号称“六家店”的街巷。奶说,街上人山人海,怕被挤摔倒,杵着小脚只能远远地观看。街面上人挨人、人挤人,人群簇拥在悬挂着伟大领袖头像的“大铁牛”旁高呼,场面比过新年还要热闹。路虽贯通十多年,因为家贫,童年的我和弟弟们并没谁走出过大山,受爷奶欢喜情绪影响,我们也仿佛置身欢乐的海洋,懵懂间,似乎也明白那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感谢这帧照片,让六十多年前的喜庆场面立体起来:领袖的丰姿,古建筑,簇拥的人群,飘扬的旗帜,车,和披在车身上应是红艳艳的花。这一刻,所有关于首次通车的画面瞬间鲜活起来。虽然没在照片中找到爷奶的身影,但我相信爷爷奶奶一定在。一直在。
成年后才知道,通车并不是简单的事。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皖西南边陲,境内崇山峻岭,林壑幽深,俗称“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那时的“半分道路”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路,是鲁迅笔下“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路。特殊的地理环境,易守难攻,战争时期是天然屏障。这里曾燎燃革命火种,呈铺天盖地之势,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洒遍先驱者的热血。到了和平年代,这种信息闭塞、交通瓶颈的特殊地理,又成为发展缓慢的主因。解放初期,还没有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先进机具。要想打通出山道路,只能靠党的好政策,靠全县人民一条心,鼓足干劲,凭着钢钎、铁杵、炸药,和铮铮铁骨。像愚公一样,用精卫填海的毅力,勘测,设计,修筑。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硬是在岩石缝隙间开凿出了第一条出山公路,于一九五七年十月一日顺利通车。
随着国家兴盛繁荣,科技发展进步,通过几代人努力,我们岳西城乡已经消灭了“出门靠走,通讯靠吼”落后现象。各行各业均衡发展,确保了小康路上不漏一人,全县已于今年(2020年)顺利脱下贫困县的帽子。遥想当年,看着“铁牛”开进山沟,看着印着外地制造字样的新奇物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山沟里的土特产运出山外,换来家什物用。就能理解久困大山里爷爷奶奶们的欢欣鼓舞。知道打通与外界交流的瓶颈,轻松走出大山的人们是怎样激情澎湃了。
这张照片后的故事一直温暖着我。冥冥之中也似有安排,机缘巧合,2003年有幸转行进了与路有关的行业。记得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办公室来了一位老人。听介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位抚贫点的村支书。其时已退养在家颐养天年。同事们说他每年必来。他也说这是习惯,每次到县城不来看看心里就不痛快,像有个鲠。他说“我们老百姓对路有感情,吃穿用度都在路上,你们给我们修了路就是集了德啊。我们村山高岭险,乱石嶙峋,路是一米一米抠出来的,是一抬抬大石头抬出来的。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夸张地说,这路上一里就是一个故事啊”。一里一个故事,老支书的话是肯定,更是掌心化雪的温暖,承载着艰苦历程,也是老百姓的认可。是啊,建设者们不仅是修筑了一条条出山公路,致富路,也是牵起了一条通向民心的路啊。
这条条通向民心的路,随着时代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节拍,不断在拓宽延伸。以县域为中心,内发散到千家万户,外衔接至市外省内。土质路也升级为柏油路、水泥路。由当年的一条几十公里的出山潜岳省道,拓展为南北东西贯通的大交通,成为全国交通大棋盘里的一枚重要棋子。辖:99。3公里的两条高速道,其中一条13。6公里的高速延长线,正在建设中;210公里的三条国道;260公里的六条省道;96公里的八条县道;64公里的十六条乡道;并有村组道路近3000公里,这让岳西的路网得以真正全面地铺开,触角已延伸到组到户;城区也开通了纯电动绿色环保公交;并改写了岳西无出租车历史;高铁正处设计等前期筹划,争取2020年年底进入施工期;民用机场正在积极谋划之中。衙前河上也矗立起六座跨河大桥,延河两岸数公里高楼林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负氧,富氧,绿水青山的山城风貌,吸引了海量投资、观光者。发展空前,盛况空前,特赋诗为赞:
崇山峻岭碧云天,国道村途银带连。
昔日肩挑磨翠履,今朝车载耀庭前。
年丰物盛千家喜,商旅如潮四海缘。
大路通衢生福瑞,民安国泰乐骈阗。
“大路通衢生福瑞,民安国泰乐骈阗”。如果爷爷奶奶在,面对如今的盛况,我在想他们又会兴奋成怎样。我认为,爷爷奶奶更是欣慰的,为他的子子孙孙们。子孙们也将是欣慰的,为子孙的子子孙孙们。
篇七: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一桥飞架南北
看到一张照片,1988年的岳西金山桥桥头。那是一张老照片,仔细了看,会注意到桥头街边的一行绿树,可是闭了眼,你仍然会觉得那是一张黑白照。底色是有时代感的苍黄温暖,黑色的屋瓦,青砖的墙面,灰黄的水泥路面,大沙河里有白亮亮的清水,清水逶迤。而一条平阔的水泥大桥上,三四辆货车、客车、拖拉机以及一辆轿车,缓缓的往桥上驶去。远处,青山隐隐。嗯,这就是和我一起长大的金山桥,一代人的记忆。
金山桥始建于1978年,桥梁宽9。5米、全长139米,是岳西第二座钢筋混凝土双拱桥(第一座是修建于1967年的建设桥),位于岳西县城中心城区,也是县城城区的一个重要枢纽。修成只用了三个月,一桥飞架南北,是当时的一大盛事。
那时候,岳西叫衙前,河叫衙前河,乡亲们有事到城关都说到衙前去,望到了衙前河,踩上了大桥,衙前就到了。
衙前以衙前河为界,分为老街、新街两部分。老街在河以南、新街在河以北。河南边是商业中心,河北边是政治中心。河上的两座水泥钢筋桥,一条往南,一条往西,往南的叫金山桥,往西的叫建设桥,两桥连起了小小的县城,那曾是岳西最壮观的两座桥,熙来熙往,日夜不休。
父亲1958年前后在岳中读书,那时衙前河上尚是一架木桥,人和自行车可以往来其上。父亲说那时的河水很丰沛——“到边到沿”,夏天水大时,河水有时候会漫上桥身。木桥横跨河上,长度和金山桥相似,宽度不足,河下也是木头做的河桩,在河桩旁设有挡水板,应该是起分流和保护河桩用的。
岳西是小城,又是山城,晴天雨天,冬天夏天,衙前河都是一幅流水汤汤的样子。大院里一堆年纪上下的孩子,暑期里,就喜欢围着河围着桥天马行空的放野马,桥头桥尾,桥上桥下。雨天,我们会勾着大桥灰色的栏杆站在桥上,望着水流裹挟着上游带下的水草树枝在桥墩下打着漩漩;也会在大晴天直接跳到河里去浪去抓鱼捉虾,大桥长影里的水最是清凉,直凉到人心里去。总有那么几年的暑假里,在一场又一场的暴雨后,河里的水越涨越高,海子一样,记得那时候,常被妈妈打发去看一眼老大桥。伸着头,看浑黄的河水在桥墩下滚滚而过,看水位离老大桥桥面还差多少。有经验的老岳西人通过老大桥的桥墩桥洞判断水势,它是一个很可靠的存在,是一个主心骨。对于我们当地人来说,老大桥是丈量内心安全感的刻度尺,一年一度的梅雨季,人和桥之前,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老大桥没事,洪水就没啥事。
老大桥是我小时候上下学的必经之路,记忆中最漂亮的是黄昏时分,傍晚放学的时候,夕阳刚好下来,看着太阳挂在山顶的树梢上,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高楼,整个山顶是金色也是绿色的,老桥是灰青色的,特别好。
时间到了2010年,由于建设年代久,长期超负荷使用,以及洪水的侵袭等诸多因素,建设桥主构件被严重损坏,桥面许多裂缝,水泥栏杆里的钢筋多处外翻,一幅沧桑的模样。经检测评定为四类危桥,给县城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岳西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公路部门高度重视建设桥的改建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于2010年12月28日着手实施改建工程。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许多人都去了桥边,飞扬起的灰尘里有许多的记忆和更多的展望。
2012年,建设桥改建成功,更名为金山廊桥。项目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桥中间汽车通行,两边是三层门面房,四部自动扶梯,全框架仿古建筑,廊桥总长128米,宽38米;金山廊桥驾御在衙河之上,是岳西县城的商业纽带。该廊桥在当时创造了三个之最,那就是“宽是中国之最”,“大别山人文景观之最”,“安徽廊桥华贵之最”。兼容形象、旅游、娱乐休闲和购物四项功能。这座具有汉唐风貌的古典建筑刚刚建成,便成了岳西新地标吸引着市民的眼光,从开业至今,繁华依旧热闹依旧,尤其夜市时分。
沿着河,沿着桥,晨昏里,许多散步、锻炼的人。有时候,暮色慢慢的下来,河水只剩淡淡的影子。一只白鹭鸟从我头顶滑过,从河床上空来。拍动着翅膀,一下一下,往廊桥顶飞去,羽下有风,寂寂无声。此时廊桥上已是华灯初上,大红的灯笼,五彩的气灯,古雅的飞檐翘脚,而月亮正挂在檐上,冰团一样。烟气迷离里,白色的影子越飞越高,似乎要往月亮里去了。——那是我们的廊桥,仿佛天上的街市。
改革开放以后,县城东扩西展,南伸北拓,除旧布新,架桥疏河,道路纵横,一派繁荣景象。除了廊桥,衙前河自北向东,陆续的又修建了东山桥,天堂桥,彩虹桥,包括上游的体育中心桥以及下游的老城东大桥,六座新桥旧桥,风格迥异,连接起岳西县城奔流不息的节奏,连接起千家万户热腾腾的生活,见证着岳西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无妨说,一座桥就是一个县城的代言,就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篇八: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岁月流过天堂
这是一份特殊的档案,归总起来有几公斤重,有些内容还分藏在多个部门,纸张大小相差十几倍,归档时甚至因为形式的多样性而无法整齐划一……就是在整理和阅读这份有些散落的档案时,我对天堂市场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有了一个轮廓般的了解。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正的步伐正在加快。春风化雨,百废待兴的山城天堂镇也沐浴着开放的春风。市场在有限的放开,经营在松绑中搞活,生活在希望中变样……可是岳西县城的很多功能与那时的形势极不匹配。没有市场,个体经营无场所;没有集市,城镇居民生活中的菜篮子问题无法解决;家庭联产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民辛辛苦苦收获的农副产品缺乏集散处,无法外销。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天堂市场。
市场规划在金山桥北头向西至建设桥东头317米的环城路地段。规划因地制宜,以原有的防洪堤坝为界,堤内面北一面建成两层混凝土建筑,一层为商铺店面,二层为市场管理办公用房和南北通透式店铺。堤外向南一面建成交易大棚,钢构主体,塑钢瓦棚面。工程总投资13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一部分,解决三分之一的建设资金;由工商局从全县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及市场交易费中列支一部分,体现收费专用的政策性质;争取安庆市工商局和安徽省工商局市场建设融资专项贷款支持,解决余下缺额部分。
1985年秋冬之际,政府一声令下,刚刚建制不久的岳西县工商局承担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这项重任。工商局面向全局从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中抽调一部分相对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专门的基建班子,从事天堂市场的基本建设。下马伊始,基建一班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之中,树旗帜,编规划,忙设计,筹资金……但是,问题也以最快的速度暴露出来。天堂市场选址在滨临衙前河北岸滨河大堤内外,土筑的堤基上浆砌着近3米高的石墙,大堤外侧不舍昼夜向东流的衙前河到了春夏季节就会桀骜不顺,交易大棚的建设要同汛期错峰,抢速度,一切都迫在眉睫。大堤内侧工程的主体建筑地面上全是依堤搭建的违章建筑,它们由来已久,是那个历史时期根深蒂固的产物,建筑物一字排开,近一华里路长,多为简易平房,几十户人家居住,充满人间烟火,拆除它们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但是建设者们没有畏惧,白天出通告,夜里召开座谈会,促膝谈心,上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广大拆迁户自觉拆除。工夫不负有心人,规定期限一到,自行拆除和强制拆除相结合,不到二十天,整个违章建筑如土委地。接下来,机声隆隆,夜以继日,天堂市场主体工程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完成,主体工程工期83天!那时中国流行一句话,叫做“深圳速度”。天堂市场的建设速度当时被称为岳西的深圳速度。
1986年天堂市场建成开业。天堂市场建成开业改变了县城的面貌,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岳西个体经济状况,成了引凤筑巢的天堂,连接全国市场的纽带。外地的经商能手、农副产品贩运的队伍成群结队来到这里发财致富。天堂市场更是本地商人成长的摇篮,岳西很多致富能人都是从这里出巢,羽毛丰满,展翅翱翔。在市场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工商牵头,多方协作,逐步升级,获得安庆市和安徽省“文明市场”称号,成为大别山腹地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1994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天堂市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将金山桥北头向东至县医院西头广场路段的河堤整固,面向环城东路建设下为交易大厅上为临街店面的多功能市场。工程名称为“天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作为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成立了重点工程指挥部,县长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商局,具体负责工程实施。
那时,安徽省工商局会同建设银行安徽省支行共同就全省市场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融资信贷政策,县委县政府为了用足用活这一政策,将天堂市场二期工程建设的担子交给了工商局,县财政拿出财政周转金150万元,命令工商局利用多种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力争两年内完成预算超过1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面临资金紧,拆迁难,工期短,汛期近等多重困难的局面。没有退路的状况下,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一方面采取预售的方式筹措资金;一方面争取省工商局的支持,用150万元财政周转金,采取存一贷二的信贷方式,筹集工程的前期资金。省工商局和省建设银行领导亲临岳西实地考察,完成工程效益论证之后,给予了信贷融资支持。省水利部门在规划设计上给予灵活的河道管理政策支持。县内唯一一家桩基工程公司和资福土石方工程队,挑灯夜战,互相配合,抢工期,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基础工程。县内两家规模建筑企业采取会战的方式完成主体工程。二期工程建设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如期完工。至此,天堂市场自建设桥头往东,越过金山桥北头,到广场路南端,东西长度730余米,堤下为敞开式交易走廊,划行归市,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和蔬菜交易;堤上建筑三层,经营和居家融为一体的临街店面鳞次栉比,形成以服装、家电、照明器材为主的多门类经营市场。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全国有形市场办管脱钩,市场建设的主体角色发生转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再担负有形市场建设任务,集中精力,强化职能,加强各类市场监管。
2004年天堂市场办管脱钩,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接管天堂市场,之后对市场西头一期工程进行再改造,撤除交易大棚,立柱上升,一层中空作为敞开交易大厅,与东边二期交易大厅相贯穿,风格形成一致;堤上二层南北融为一体,建成空中合面店铺。天堂市场改造工程诞生了我县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前几年,为了适应县城文明创建的需要,实施了衙前河左右岸工程和亮化工程以及河道净化工程,在一派绚丽之中,天堂市场敞开交易大厅作为农副产品和蔬菜交易场所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周围的氛围不相适应,新建成的城南农贸市场,取而代之。天堂市场一楼敞开交易大厅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如今它成为文化休闲长廊,同衙前河步道融为一体,蜿蜒东去。
流水汤汤,任何一个事物发生角色转换之后必将带来人们对它旧名的淡忘甚至遗忘,只有档案经得住流水的侵蚀,时光的风化。岁月流过天堂,再一次忆起天堂市场的档案时,总会有一番如此的感慨!
篇九: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三代人的红色档案
之所以称为红色档案,是因为这些故事都被一股股鲜血和汗水给浸染,同时也被一颗颗红心给镶嵌。红色档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永不凋零,可触可感,始终让我家一代代人一遍遍地重温着、反刍着、铭记着。
——题记
爷爷的档案:鲜血染就
在老家的墙上,张贴着一张烈士证,虽然已经褪色,但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是爷爷参加革命牺牲后汉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是我家的第一份红色档案。
我家住在汉南区湘口街道,爷爷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小有文化,耳闻目睹解放军一心为民的所作所为,官兵一致是革命的队伍,毅然参加了解放军。参军后他热情高涨,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战场上奋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
不幸的是,爷爷在参加天津的战斗中牺牲。1949年1月14日13时35分,第四十六军(九纵)第一三七师第四0九团打开突破口。从十四日十七时到十五日凌晨一时,津南我军与国民党守军激战八小时,巩固了突破口,为主力部队的纵深战斗打开了通路。爷爷所在的第四0六团二营经山东义地、越废墙子河经丁家花园沿永安道直插云南路,在马场道与云南路之间遇国民党守军阻击。六连从翼侧插过去,迂回到国民党守军侧后,五连从正面猛冲猛打,战斗中,一下子窜出八个国民党士兵,他们将爷爷团团围住。但爷爷毫不畏惧,独个同他们展开了搏斗。一个国民党士兵突然拔出刺刀,狠狠地刺向他的右臂。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爷爷的满腔仇恨化作无穷的力量,拿起冲锋枪对准鬼子一顿乱扫,敌人的机关枪像发了疯一样向爷爷开火了。战士们闻声赶来援助,阵地上浓烟滚滚,弹片纷飞,爷爷不幸中弹牺牲。
这么多年,爷爷那张烈士证犹如一簇簇火焰,始终温暖着、感染着、鼓舞着我们一家,爷爷这一段鲜活的红色记忆传承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后代们拥有了强大的红色基因,汲取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父亲的档案:汗水浸润
打开老爸的抽屉,在整理父亲的史料时,找到了老父亲一些泛黄的,有的已经退色的奖状、证书,发现了他的一些奖品,看着这些档案资料中记载着父亲的种种业绩,静心去阅读了父亲的篇篇日记,我就禁不住泪湿眼帘。
因为是烈士后代,还是根正苗红的护身符,烈士家属的身份,还让父亲在参军的时候,有政审的优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父亲参军入伍,苦练革命本领,立志终身报国。在部队,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作战,两次立功。父亲的立功信息我是在他日记中发现的,但没有找到证书一类的东西。
当兵三年退伍后,父亲回到家乡务农。在生产队劳动,他帮助乡亲们学习文化知识,月月出满勤,休息时间搂树叶、拾粪、捡柴,开荒种地,增加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永远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那个年代,父亲依然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在艰苦条件下默默地劳作着,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对组织有一句责备,一声怨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父亲的一生是短暂的、艰辛的、平凡的,但也是美好的、快乐的、不朽的,因为他在短暂而艰辛的生命历程中有过坚强、有过奋进、有过收获。这本薄薄的档案,虽没有我想要的关于父亲的全部答案,但它却清晰地再现了父亲勤劳朴实、甘于奉献的永恒人生。这本黄黄的档案,既凝结了老父亲毕生的心血和无尽的汗水,其蕰涵、其厚重岂是拙笔可描?
我的档案:初心绘写
在我面前的档案袋里放着几本本子和一沓沓照片,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正是我扶贫工作的依据,这些都是我整理登记的扶贫户的资料,整理装订成册。我把每户人家的情况都摸透了,才能对症下药,想出好点子。看似不起眼的一摞摞登记表和照片,却是一个个贫困户走出贫困的翔实记录,是见证脱贫攻坚历程的档案库,小小的扶贫档案背后,浸润着我在扶贫路上的滴滴汗水。
又是一个大晴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贫困户登记表和近期扶贫政策来到贫困户的家中。我先来到张成老人家中,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核查后在张大伯家的红砖墙上张贴了贫困户核查信息表,这是张成老人搬新家后的第一次核查。原来72岁的张成老人是危旧房改造政策下受益者,张成老人常对人说:“家里就我一个人,身体又不好,没能力照顾自己,之前的泥砖房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国家政策好,给我换了红砖房,现在家里不缺水、不缺电,晓宇也经常来看我,能搭把手的时候从来没含糊过,我们这些贫困户真是过上好日子了。”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迎来收官之战,作为人民警察的我,在爷爷和父亲的红色精神引领下,我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凭借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快的腿和一腔干事的热血,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家这三代人的红色档案,有一种独特的亮度与温度,每每看到总叫人眼前一亮,乃至心头一热。重温红色档案,重温我们一家三代人骨子里的信念,这也应是我辈乃至后代们最为骄傲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