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8篇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8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首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首先要完成现代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要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诸多因素中,这三个因素非常重要:1.以科学理论为指引;2.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3.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由于革命经验的不断积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渐赢得民心的过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总体态势是敌强我弱。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共产党及其同情者,同时进行反共宣传,丑化抹黑共产党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党和党员都很年轻,没有革命经验,而敌人不但掌握强大的专政工具,而且有丰富的反革命经验。
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曾两度遭受严重挫折,即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党还很年轻,革命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也不足。1962 年 1 月 30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曾有过许多正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如推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大力声援五卅运动、帮助开展北伐战争等,并且给予经费上的资助。但与此同时,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也束缚了中国共产党的手脚,妨碍了其主动性和应变能力的发挥,使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不可能从中国实际情
况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方针,特别是当时在处理复杂的国共关系上,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因为俄国革命先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合作的 1905 年革命和 1917 年的二月革命,然后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十月革命。因此,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现在的革命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必须与资产阶级合作,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从1924 年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即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本身是正确的,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得到了发展。但是共产国际认为,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先帮助国民党打倒北洋军阀、统治全中国,在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时再来一次革命,推翻国民党统治。因此,在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之前,不能同国民党争权。1926 年 3 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26 年 3 月 20 日,蒋介石利用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将中山舰派到黄埔军校附近一事,大做文章,下令逮捕代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解除苏联顾问卫队的武器,拘押保卫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等。
事件发生之时,共产国际竟对蒋介石采取了完全妥协的态度。共产国际认为,中山舰事件的发生,是苏联顾问过度越权和对中国将领们的过分监督引起的。现在共产党人还没有能力承担直接领导国民革命的任务,因此应对蒋介石作出让步以赢得时间。
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得知中山舰事件的消息后,也于 3 月29 日给广州党组织发来指示:“从党和军队纪律的观点来看,蒋介石的行动是极其错误的,但是,事情不能用简单的惩罚蒋的办法来解决,不能让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的关系破裂”,对蒋介石,“我们现在应该全力拯救他,将他从陷入的深渊中拔出来”。这样一来,蒋介石并未因中山舰事件而受到任何制裁,反而刺激了其野心的进一步膨胀。
同年 5 月 15 日至 22 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会上,蒋介石打着协调国共两党关系的幌子,以消除疑虑、杜绝纠纷为借口,提出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要求中共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单交出;中共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三分之一;中共党员不得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整理党务决议案》提出之时,蒋介石对于共产党方面能否接受,颇为忐忑不安。苏联派来的政治总顾问鲍罗廷,曾要中共中央派人去会见蒋介石,说明中共对《整理党务决议案》决不反对。结果,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员,对蒋介石的提案大多采取了相当合作的
态度,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依照通过的决议案,蒋介石随后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共产党的活动。
1927 年 3 月底、4 月初,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共产国际仍然对蒋介石抱有期望,不赞成同蒋介石破裂。陈独秀也主张“要缓和反蒋”,他还和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会谈,公开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这个宣言只字不提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反而认为“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等,都是“不知自何而起的谣言”,希望国共两党的同志“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相互尊敬,事事开城协商进行”,“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
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在统一战线中处于从属与配角地位。特别是没有建立一支自己掌握的、与国民党能抗衡的革命武装,当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的时候,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此失败。
1927 年 3 月至 1928 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 31 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 2 万 6 千多人,党员由近 6 万人锐减到 1 万余人;党领导的工会会员由 280 万人减少到几万人;拥有 1000 万会员的各地农民协会大多被解散。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反革命大屠杀中,中国共产党人得到了一条血的教训:中国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时,不但应建立
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而且在统一战线中应掌握领导权,尤其是要建立一支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并由此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大革命失败后,全党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但在武装斗争中,又存在照搬照抄十月革命经验的问题。由于十月革命是以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因此,在大革命失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党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差不多都是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及城市是敌人的统治中心和反革命力量的集聚地,起义军多数未能实现夺取城市的目标,个别的武装起义虽然一度控制了城市,但很快又得放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革命的目光转向农村,并相继建立了若干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伟大探索。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共产党人面前,这就是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红军的主体是农民组成的情况下,红军中的党员主要来自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因此,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把红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着党的纲领、路线
和政策而奋斗。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特殊国情、特殊革命道路中如何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保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问题。
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强调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成中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初步形成。
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些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层并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没有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是期待能迅速夺取中心城市,一举取得全国政权。1930 年 6 月,中央政治局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标志着“左”倾冒险错误在中共中央取得统治地位。决议从“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出发,命令城市中的党组织举行武装起义,命令根据地的红军攻打中心城市。在执行“立三路线”的过程中,红二军团由 1 万 6 千人减少到 3 千人,并丧失了洪湖根据地;红七军由 6 千多人减少到 2 千人,丧失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白区党的力量也遭受严重损失,先后
有 11 个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
1931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全会上,王明被选进了中央政治局,随后成为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人,党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教条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如将苏联消灭地主富农的政策搬来中国,在土地革命中搞“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照搬苏联肃反运动的做法,在革命根据地肃反严重扩大化,等等。教条主义形成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无一不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也脱离了人民群众,其严重后果,是各根据地的反“围剿”相继失利,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党遭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二次严重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曾发展到约 30 万人,三支主力红军长征时约有 20 万人,长征结束时约 3 万人;除少数红军游击队在坚持斗争外,南方已没有一块完整的根据地;白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全国党员人数由最多时的 30 万人减少至约 4万人。
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标志着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统治的终结。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则下降为次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党的政策策略也随之进行
调整。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批判了之前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党的形象,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到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革命实践,有了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比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训,具备了将自己的各项主张系统化理论化的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39 年底至 1940 年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道路、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不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赢得了民心。例如,在根据地(解放区)实施广泛参与的民主,使普通百姓第一次感受到自己
是新社会的主人。又如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努力减轻人民负担。
1941 年 1 月,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断绝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供应,并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维持军队最低限度的需要,只得加大对“救国公粮”的征收。为了度过严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负担,中共中央采取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所谓开源,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各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所谓节流,就是大规模的精兵简政政策。
再如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减租减息政策和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其谋利益的,必须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它对于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制定了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拥护与支持。
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我们党经过遵义会议,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具有崇高威望、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由此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坚持敌后游击战,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以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
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将游击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讲是敌强我弱的形势所决定。同时,我国是大国,地域广大,日本虽是强敌但兵力有限,只可能占领城市与重要交通沿线,这就为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供了生机和发展空间。历史证明,党中央确立的八路军、新四...
篇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奋斗历程对我的启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年) 二、国公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初-1937.7)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 1978.10)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1978.12)
一、党的创立初期(一、党的创立初期(1921.7-1923 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在旧中国,最早向国内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据现在查到的文献看,早在十月革命前,1899年广学会办的《万国公报》第2、3、4月的第121期和123期上,刊载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英国进化论者颉德的《社会进化论》第三章(题为《大同学》),在该文中,曾两次出现过马克思的名字。1902年,梁启超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3年在《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一文中,他又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鼻祖”,以后他还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马克思和引用过马克思的话。1912年,孙中山写了《社会主义派别及批评》一文,他称赞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圣人,是科学派社会主义,并赞赏马克思的《资本论》。1912年,《新世界》杂志上,以《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标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整本书籍译成中文。总之,到20世纪初,在国内先后有几十种刊物都刊登甚至整章整节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名著。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开始真正的传播1919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理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二、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初-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 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 、党的四大召开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 名党员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维经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党的五大召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2月9日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五、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开国大典上举行的阅兵式
七、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78、12-)
1978年:科学的春天,伟大的转折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大会上作重要讲话,科学的春天到了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年的奋斗历程,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程;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程;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9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年奋斗历程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启示之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斗争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中,什么时候没有形成全党所接受的统一的理论,党内就混乱,乃至分裂;什么时候党确立了理论,党就团结坚强,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全党智慧的结晶。我们党过去之所以出现某些错误,正是由于我们偏离或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墓本问题 ,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启示之二 :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启示之三: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第一,现阶段我国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二,党的执政地位和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三,当代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国际形势正由冷战趋向缓和,并向多极化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杜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它们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并利用和平演变的手段进行渗透,企图瓦解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到政治,体现在党的建设上 ,就是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党旗、党徽 党旗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党徽是代表一个政党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徽由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锤子和镰刀组成。党旗和党徽图案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决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 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只代表某些少数人的利益,而应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篇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书第31卷第4期Vol.31 No.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2021年7月July.2021收稿日期:2021 — 05 — 28作者简介:王成端(1962- ),男,四川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处理与污染控制、膜分离理论与过滤设备、动态系统与设备优化配置、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王成端(四川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系统回顾党的发展史,从中总结重要的经验启示,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重梳理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中归纳出深刻的现实启示,并从坚定理想信念,探索新思路展现新作为;激发奋斗精神,攻坚克难开辟新路径;汲取前行力量,奋发有为推动新发展等方面,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好思想引领。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党史学习教育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 — 5248 ( 2021 )
04 — 0007 — 05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顾过往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创建时的13 位代表和 50 多名党员,经过浴血奋战,百年奋斗,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成为在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执政72年而长盛不衰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将昔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发展成为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新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百年沧桑巨变,百年筚路蓝缕。“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 ]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既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也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甚至还有“樯倾楫摧”的危难时刻。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韧不拔,历经艰辛曲折,在磨难中经受洗礼,从挫折中绝地奋起,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和力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画卷”。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和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系统梳理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了解发展壮大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的宝贵经验,鼓舞全党斗志,放眼未来,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满怀信心再出发、再创业,创造下一个更加辉煌的一百年,是当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一)中 国 共 产 党成 立 前:苦 难 中 国 的 悲 怆呼号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独领风骚。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国家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渐渐开始滞后,尤其是晚清的闭关锁国,更是阻断了对世界发展潮流的认知,最终招致列强的入侵。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迅即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方式对清政府展开疯狂掠夺,仅仅五六十年间,一个大国就被推向危险境地,甚至濒临亡国灭种边缘。为戊戌变法慷慨捐躯的谭嗣同曾悲怆呼号:“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 ]此后,中华民族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7·
2021 年第 4 期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十年间,一批批有志之士不甘心民族的沉沦,从不同途径寻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的道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反帝国主义运动因没有先进的思想引领和先进的阶级领导而以失败告终;开启中国现代工业先河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40年,终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破产;推进民族思想解放的百日维新变法也仅仅停留在光绪皇帝的诏书之上;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革命果实却被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兴起的政党政治也都是昙花一现。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苦难中国的悲怆呼号中,在人们深深的绝望中,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内外矛盾交织中应时而生从大历史观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国内外局势的双重影响。国际层面,世界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寻求自身的生存权利而展开斗争,需要新的组织力量和指导思想;国内层面,近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多重矛盾交织,迫切呼唤新兴政治主体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在内外形势的推动下,1921 年 7 月下旬,各地的 13 名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陆续启程,秘密抵达上海,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从 7 月 23 日至 31 日会议历时 9 天,中途由于受到暗探的监视和警察的盘查,为安全起见,闭幕会议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由此,中国共产党以“一大”的召开而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自创建之日起就树立起高远的价值追求,将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将为人民谋幸福和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与使命,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而此前的其他政治团体,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没有形成这种历史自觉,都未能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担负起了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这对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走向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波澜壮阔,艰辛曲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历时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终于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建立起焕发蓬勃生机的全新国家。中国共产党历经近三十年的艰辛曲折和艰难困苦,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寻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驱赶走日寇,推翻反动政权,重新实现中华民族的自尊、自立。为此,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从建党伊始至新中国成立“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 3 ] 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豪情与壮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旧中国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彻底废除,全新的人民民主政权逐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向世界昭告: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屈从于任何强权和暴力。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启了为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奋斗征程。(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难曲折中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国内外形势异常艰难复杂。国内层面,连年征战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且部分地方未得到解放,基层政权未完全建立,一些特务还潜藏在大陆,妄图伺机反攻。国际层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等卑劣手段。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更是将战火燃至中国国门。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经过反复研究和艰难抉择,最终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打出了共和国的国威、军威,让刚成立的新中国在世界之林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对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均是极具挑战性的全新课题。从照搬苏联模式到反思借鉴,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国情,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有过失误也有过挫折,但最终在不懈努力中初步建立起·8·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2021 年第 4 期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切从政治制度、理论准备以及物质基础等层面,为党和国家后来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扎下了根基。(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春潮涌动,踏浪前行1978年的春天,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为摆脱困扰党建国以来一段时间出现的“左”倾思想、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营造了积极的理论氛围。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打破常规,突破禁锢的思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社会建设,适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由此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20世纪90年代,苏东巨变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产生严重挫折,国内的形势也异常复杂。重重压力之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沉着应对,稳住了发展局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推进;新世纪之交,在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把握住新的机遇,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 1978年至 2012 年的三十余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等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国家陆续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雪洗了一百多年来丧权辱国的历史。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 GDP 超过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交汇,世界瞩目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于一些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出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格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极高威望。尤其是2020年年初,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领导全国人民迅速稳住了局面,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生动诠释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和为民情怀,也再次证明党是风雨来袭时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疫情得到初步遏制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使经济得到恢复,并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已经擘画美好蓝图。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启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执政72年,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三次”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恪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始终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1921年创建之日起,我们党就开始领导着英勇的中华儿女为着民族解放和复兴大业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同心勠力、不胜不休。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来时路,永葆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坚持行程万里,人民至上;民心所望,执政所向。(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价值追求,旨在求真求善;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已经确证,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我们就要走弯路,经受失败和挫折。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三)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当好中国·9·
2021 年第 4 期 王成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及重要启示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因理想信念而组建的政党,这与资产阶级政党因利益而结合有着本质区别。正是具备高远的价值追求,我们党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严治党,敢于刀刃向内,做好人民的表率,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四)人民至上,人民共享:始终不渝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作出铿锵有力的庄严承诺。(五)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和领航能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管是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创革命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其原因就是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而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几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所在。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开创发展新局党的百年历史生动记...
篇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尚明瑞(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兰州730070)提 要: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共产党对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发现党领导科学技术的一百年,是逐渐凸显科技革命价值、科技安全价值、科技经济价值和科技强国价值的同时,不断构建科技理性自觉与科技实践自觉的百年历程。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路线、始终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科技领导力建设相统一、始终坚持举国体制作用于尖端科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领导进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新时代为了实现党的科技领导的特色化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建设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优势;为了促进党的科技领导的科学化发展,必须保证科技政策与人才政策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必须保证行政效益和科技效益的均衡性;同时,为了推进党的科技领导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形成党对科技领导的信息互动型领导模式、安全开放型领导模式、系统协调型领导模式。关 键 词: 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百年经验;百年启示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3637(2021)03 -0038 -09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体系,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规律的总结。技术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工艺。科学从理论上廓清事物发展联系的内在规律,技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面上提供人们改造自然的方法、工艺、技能和手段,二者辩证统一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过程中,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除人之外最活跃的因素,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从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科学与技术不断融合,机器大工业最终取代手工工场,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无一例外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福祉,而且还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救国、富民与强国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党对科技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科技领导权和科技领导力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就是不断认识科技、掌握科技、运用科技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逐渐取得科技领导权并不断提升其科技领导力的历史,党的科技领导力表征为党对科技的组织、引导和发展的综合能力体系。21 世纪是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时期,也是科技竞争日渐白热化的时期。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要发展高精尖技术,并逐步把中国建设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和发展党的科技领导力愈益重要。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39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深刻总结建党百年来领导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党的科技领导力,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技术建设历程的回顾马克思主义不但充分肯定了科技的生产力价值,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科技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2]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功能相耦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科技领导力锻造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走向。列宁、斯大林最早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科技领导问题从理论探索变为实践活动,并把发展科8 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专题DOI:10.15891/j.cnki.cn62-1093/c.2021.03.007学技术上升为“第二个党纲”和判定无产阶级政党好坏的标准。作为深受苏联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领导科技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科技在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凸显的价值特色不同,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可分四个阶段:革命价值凸显阶段、安全价值凸显的阶段、经济价值凸显阶段、综合价值凸显阶段。随着科技能量在社会变革中的尽情释放,党对科技的领导也经历了从“无暇顾及”到“核心位置”的重要转变,随着党的科技领导能力在曲折探索中不断提升,中国科技事业也随之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一)在救国实践中凸显革命价值,党开始萌发发展科技的理性自觉(1921—1949)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认为“只有科学能够增加物质文明”[3]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科学的大旗。在二十八年的革命求索中,因武器装备落后而导致的切肤之痛,使中国共产党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价值。1939 年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同时,作为我国革命时期最主要的军事统帅,朱德旗帜鲜明地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不论是要取得抗战胜利,或者建国的成功,都有赖于科学,有赖于社会科学,也有赖于自然科学”[4] ,三个“有赖于”论断显示了他对科技革命价值的高度认同,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依靠科技取得革命胜利的理性自觉。1941 年,徐特立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科学的中心任务当然是经济建设,在目前对于军事建设更为必要”[5] 。围绕着服务革命这一中心任务,党对科技的领导开始了探索之旅:一是确立了“两个面向”的科技发展方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以后,陕甘宁边区地处中国西北,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成了中国抗战的稳固后方,这就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技事业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客观条件。在延安时期,不但形成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发展方针,而且鉴于科技发展的特殊性,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1]269 -270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近代社会普遍把自然科学落后作为中国“挨打”的原因背景下,当时能提出运用社会科学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自然科学研究是极其珍贵的。针对根据地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生产落后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出科学技术工作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科学技术发展要面向社会实践,为边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科技发展必须面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二是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行政法规。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奖励生产技术办法》和《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等行政法规,虽然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法规,也缺乏贯彻执行的力度,但是从这些星星之火中,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科技发展的努力和重视。三是进行了初步的科技思想宣传和组织构建。《提倡自然科学》《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论经济与技术工作》等多篇文章相继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新哲学会、国防科学社、中国学术研究会、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重要学术团体接连成立,对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形成重视科学的氛围有重要作用,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准备。四是提出了党员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的要求。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不要瞎指挥,不要不懂装懂”[6] ,他把是否掌握自然科学当作判定“好的革命者”[1]269的重要标准。1941 年,《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颁布,对促成党员成为科学“内行”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之,在党对于如何领导科学的最初探索中,已经萌发了发展科技、重视科技与科技救国的理性自觉,也从政策上、宣传上、组织上作了初步探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广大共产党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背景下提出了提升科技素质的要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但由于严峻的革命形势和繁重的革命任务的束缚,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时常处于“无暇顾及”状态。(二)在稳定政权中凸显安全价值,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进入“战时”发展阶段(1949—1977)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两极争霸”的世界格局,美苏两国大力发展核武器,把人类带入核战争时代。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核威慑,使核武器成了悬在中国共产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且在 60、70 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苏联政府也屡次对中国发出核威9 3甘肃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3 期
胁[7] 。因此,以“斗争”“革命”“运动”等具有浓烈危机色彩的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在这一体系主导之下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建设、革命化改造,都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缺乏安全感背景下的行为特色。基于此,如何维护核威慑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成为共产党“进京赶考”后所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中国共产党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破题之举:一是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防备战,除了涉及全国所有重点城镇的人防工程,还包括持续 16 年、耗资 2050 亿元人民币[8] 、涉及数十个省份的三线建设。二是对外宣传反核立场。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人民日报》就刊登了 644 篇为和平签名运动宣传造势的文章,对外表达中国政府反对使用原子弹的坚定立场,呼吁禁止使用原子弹[9] 。当然,这些举措是中国在缺乏高科技武器或战略高科技处于绝对劣势的背景下的“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三是提出了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从根本解决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作用。1954 年 9 月 23 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64 年 12 月 21 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指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75 年 1 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重申要在 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党和人民矢志不移的目标。这一阶段围绕发展“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党的科技领导能力获得了重要突破:(1)全国性科技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国防工业、产业部门、地方、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五大科研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建立,从国家体制上加强了对全国科学机构的管理与协调。(2)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路线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在技术发展方面试图依靠苏联,与苏联签订了 100 多个重大合作项目,但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中国被迫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在党的全力支持和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独立自主科技发展路线的正确性。(3)颁布了诸多科技法律法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等相继颁布,中国科技发展开启了法制化发展的进程。从总体上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党在科技领导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刻骨的教训。鉴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虽然在不断寻求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但中国的科技发展几乎从一开始就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三)在国家建设中凸显经济价值,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进入常态发展阶段(1978—2007)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发展科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提了出来,也赋予党的科技领导新的时代高度。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科技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突显。学者韩莹[10] 、魏晓晓[11] 用索洛余值法分别对 1979—2006、1978—2007 年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二者计算的具体结果虽然略有差异,但发展趋势却是一致的。总体来看,在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虽然60%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投入,但不到 4%的科技增长率对经济的贡献率却接近 40%,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也凸显了科技强大的经济支撑价值。这一时期党对科技的领导出现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法制化发展趋势。“科技只有依靠法律的保护,才能冲破愚昧,迅猛前进”[12] ,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专利法等十几部与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保证了科技工作不断向正规化、常态化方向发展。(2)战略化发展趋势。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之配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等相继颁...
篇五: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
第一 , 中国共产党 5 95 年的奋斗历程;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 5 95 年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自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破 坏了城市和农村的家庭手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它们不但运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手段,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直接压迫,还极力保持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和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中国人民就承受着来自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如何才能当家作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大批有志于救国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之路。1 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 命,推翻了
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积极投靠帝国主义,野蛮镇压革命人民,但这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在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中国完全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中国社会现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5 1915 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批评封建礼教,传播西方先进文化。7 1917 年,俄国十月革 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9 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掀起,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0 1920 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8 8 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 ——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秋至 1 1921 年春,李大钊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泽东在湖南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海外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经 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
1921年 年 7 7 月 月 3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因法租界巡捕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进行。当时,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 3 13 人,代表着全国 0 50 多名党员。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的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 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时期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 1 1921 年中共建党到 9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 8 28 年。这 8 28 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个历史时期,从 9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8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 9 29 年。这 9 29 年也干了一件大事,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个历史时期,从 8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共 8 38 年。这 8 38 年还是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 5 95 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犯过错误,历经曲
折。我们可以用五大成就和四次挫折来总结中国共产党 5 95 年来走过的道路。
(四)五大成就
第一大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 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并不主张与其他阶级和政党合作。一大决议明确规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但在之后的实际斗争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很弱小,仅仅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军。3 1923 年 年 2 2 月 月 7 7 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镇压,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从这一血的教训中觉醒,意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于是,我们党提出要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反抗共同的敌人。
与此 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多次受挫,力量遭到逐步削弱。另外,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松散,实力大不如前。2 1922 年 年 6 6 月,孙中山的爱将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无奈潜逃,最终竟不能在广州立足,只能避居上海。这件事对孙中山的打击很大,使他对原来的老国民党失去了希望。为了挽救国民党,孙中山认为应该吸取新鲜的血液,而在他看来,共产党正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这样,就有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在怎样合作的问题上,双方还是有分歧的。共产党主张党外合
作,但孙中山有老大思想,不愿意搞党外合 作,主张党内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经共产国际的极力劝说,中共同意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4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此后,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黄埔军校,使国民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陈赓、刘志丹等人就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国共两党于 6 1926 年 年 7 7 月发动了反对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北伐战争。当时,北伐军的军事力量比较 弱小,敌我悬殊,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战斗力很强。特别是由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团作战勇猛,被誉为“铁军”。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加入国民政府,至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
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的胜利,是中共取得的第一次成就。
第二大成就: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最终破裂。但在“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再次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党的政策也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6 1936 年 年 2 12 月 月 2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经过各
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的时局转为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抵御日寇入侵。比如,在上海保卫战,国民党军投入兵力七十万人,日军伤亡四万多人,国民党军伤 亡数十万人。还有台儿庄战役,打得也比较激烈。所以说,国民党不抗日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工作,一方面,汪精卫叛国投敌;另一方面,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且制造了皖南事变。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一些人就提出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决裂,但中共中央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最终打 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 0 3500 万,直接经济损失 0 1000 亿美元,间接损失 0 5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发展到 0 120 多万人,人民军队也发展到 0 100 多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 0 100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 1 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度辉煌。
第三大成就: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命运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方面 ,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于 5 1945 年 年 8 8 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毅然赴重庆谈判,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来谈判的行为是“弥天大勇”。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但这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在他做好准备后就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掀起内战。这时,国民党拥有兵力 0 430 万人,还有美国的支持,而共产党只有 1 10 00 多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所以,蒋介石扬言要在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而共产党则在政治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使得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重大变化,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8 1948 年 年 9 9 月 月 8 8 日至 3 13 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基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变化,作出了关于战略决战的决策。此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 反动统治陷入绝境。9 1949 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阴谋,以便取得喘息时间,卷土重来。而同时,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名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其中他提到:“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
沽名学霸王”。同年 1 1 月 月 1 21 日,蒋介石迫于压力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宗仁声称愿意接受中共的八项条件,向中共求和。但在经过 5 15 天的谈判之后,国民党方面最终还是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产。
9 1949 年 年 4 4 月 月 0 20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 长江天险,并于 4 4 月 月 3 23 日占领南京,使国民党的统治瓦解。9 9 月 月 1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0 10 月 月 1 1 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四大成就: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建国后,中国并没有马上进入社会主义,而是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在这个阶段,除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外,还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在老区组织互助合作;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同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到 2 1952 年底,在国民经济已经达到而且在许多方面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
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指 明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经和步骤。到 6 1956 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6 1956 年 年 9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及时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说,共产党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在经济上打了一个大胜仗,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进行三大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只是速度快了一点。原来是计划用 5 15 年的时间来完成三大改造,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行得还是有些过急,这 是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但从整体而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第五大成就: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8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0 30 多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用几个数据来说明: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7 67.67 万亿元,人均 0 8000 多美元;全国财政入 收入 7 152217 备 亿元;国家外汇储备 4 33304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 24.59 万亿元。经过改革开放 0 30 ...
篇六: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3 3 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1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党性,既能激励干事创业的干劲,也能使党史之光照亮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征程。继承伟大建党精神,也有“三重境界”,需层层递进,渐渐深入,增强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百年精神。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承伟大建党精神,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与风采,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2021 年 3 月,总书记指出“在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要有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学习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如果丢掉了红色文化,就等于割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继承伟大建党精神,就要穿越历史长河的重重迷雾,追忆血雨腥风年代的英勇事迹,引导党员干部以英雄楷模为榜样,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我们要学习建党以来的发展历程,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深入挖掘身边的革命烈士,
通过文艺演出、党史宣讲会、红歌合唱等形式弘扬红色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继承伟大建党精神,感悟革命先烈的初心与使命,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命脉。初心不改,虽远不怠。1921 年 7 月,十余名平均年龄仅有 28 岁的有志青年代表,怀着解放人民的初心,肩负起救国救民的使命,从上海石库门辗转嘉兴南湖,在一艘小小红船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此后,无数共产党人怀着满腔热诚投入革命洪流之中,用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才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从弱小贫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强大繁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充分学习革命先烈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经考验而初心不改的精神,矢志不渝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实践党的初心使命。
第三重境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继承伟大建党精神,汲取奋斗历程的智慧与力量,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革命历史,也是讲述中华民族从东
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继承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总结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的经验教训,用百年党史中所蕴涵的智慧与力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将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履职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顺应大势中引领潮流,在担当作为中把握历史主动,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挺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确保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要有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成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坚定初心和使命,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勇担战略使命,永葆为民情怀,将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要有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为党的光辉史册增添新的光彩。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2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和发展史中,有无数风云际会的史诗、荡气回肠的华章。通过近期的党史学习,我更加体会到了党史对个人的重要性,对党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在对党史的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我们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奋斗的历史。从井冈山的探索到长征奇迹,从“小岗村”的 18
个红手印到深圳的“拓荒牛”。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我们的追梦征程将更有方向感,走得更加坚定。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遥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内容,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在百年党史的苦难辉煌、波澜壮阔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前行力量,不断增强政治豪气、厚实德行底气、提升实干锐气。
将百年党史中的坚定信念印于脑,鼓足“倍”的政治豪气。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铿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对坚定“四个自信”的最有力呼应。在重温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从中明方向、强信念、增自信,真正将信仰之魂融入到自然资源工作中。
将百年党史中的自我革命铭于心,厚实“净”的德行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一直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公生明,
廉生威。党员干部只有继承发扬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才能守好公道清廉这个立身之本,把工作做得更牢更实。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平凡本色,以严的标准常“自检”、不定期回头多“复检”,确保防线筑得牢、底线守得住。
将百年党史中的炙热初心践于行,砥砺“为”的实干锐气。“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史中先辈楷模们的鲜活事迹,更是坚定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之问。瞭望前行的路,唯有始终将人民“置顶”,才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回应。有想为的意识,率先从思想意识上发力,激发出“想为”的原生动力,用实干回应群众诉求,让为民服务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勤为的切劲,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把工作标准、工作效率提起来,以“钉钉子”的毅力解决工作中难点,切实将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 100 年了。100 年对于不同政党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百年只是宏伟事业的开始,只是威武雄壮活剧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那么,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什么?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提炼了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激励全党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这两大历史任务,是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提出来的。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级及其政
治力量不能肩负的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奋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 7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40 多年的持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不懈奋斗史,就是 10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怕牺牲史,就是 100 年来我们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的历史;理论探索史,就是 10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探索的历史;为民造福史,就是 100 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为民造福的历史;自身建设史,就是 100 年来我们党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得以铸造和不断弘扬。不懈
奋斗史,始终激励全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怕牺牲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理想信念;理论探索史,始终激励全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为民造福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光荣革命传统;自身建设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推进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等方面。我们党对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使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党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00 年来,我们党就是按照这样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来建设党的。因此,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思想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认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100 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我们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是: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真理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并坚持的,理想是我们党在进行理论武装中确立并坚守的。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00 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样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精神优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由于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异常艰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进步就必须付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
篇七: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党课讲稿在上课之前呢, 我想考一考大家——“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
时至今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已有 93 年。
如果作为一个人来说, 我们要说他老了, 但作为一个政党, 他仍然保持着青春和活力, 仍然具有小伙子的魅力, 小姑娘的靓丽和成年人的稳重。
否则, 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青年都想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包括在座的你们。无论我们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参加党校培训, 既来之则安之。
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来的, 经历了 哪些挫折又具有哪些基本经验和教训。中国的富强, 人民的共同富裕能希望这个党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指望她领导我们继续奋进, 努力实现吗? 这些问题我都希望一一给以解答,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有所侧重, 尽力说清楚吧。
一、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 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们都知道,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两半社会, 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这两大任务中,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因此, 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 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解决独立、 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 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前一个任务, 中国近代史上的各个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无论是洋务运动的自强也好、 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也好、 旧式的农民战争也好、 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暴力的民主革命也好, 虽然慷慨激烈, 却由于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方案, 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历史雄辩地证明, 时代变了, 国情不同, 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外国有过的, 中国不能有, 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在近代中国,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以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就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
1921 年 7 月 23 日,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 即中共一大, 确定了 党的名称, 通过了党的纲领, 选举了 党的领导机构。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 一个完全新式的、 以共产主义为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一大召开时, 全国只有 53 名党员, 时隔 93 年,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 8571 万党员的大党, 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
但是, 党不是历史的宠儿, 在她成立后的几十年之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磨难和考验,
仅大的就有三次。
下面, 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它们依次是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
第一次转折性会议:
八七会议
1、 召开背景:
1927 年, 蒋介石、 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从组织上讲,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
在汪精卫分共后, 瞿秋白和鲍罗廷去了江西(鲍由于蒋等人的清共, 被召回苏联)
, 周恩来、 李立三、 张国焘又先后奔赴南昌, 策划南昌起义, 这就使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了一个空架子, 需
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另外一方面, 国民革命中的国共合作破裂后, 国民党血腥镇压共产党, 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而且它的许多基层组织或遭到破坏, 或陷于瘫痪, 很显然, 要恢复这些组织, 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 。○从思想上看, 在国民革命中, 中国共产党一直对国民党妥协退让,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国民革命的结束证明这种路线是错误的, 而且大革命失败后, 党内一些人对革命开始悲观失望, 这些都表明共产党需要及时制定新的革命路线, 才能领导革命继续进行。
○从外部环境来看, 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主张尽快召开会议。
2、 召开原因: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 年,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屠杀共产党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主观上, 是共产党自身的原因。
其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其二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 转折的标志:
八七会议
1927 年 7 月 12 日, 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 中共中央进行改组, 停止陈独秀的总书记职权, 成立了由周恩来、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李维汉组成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代行中央政治局职务。
五人委员会随后决定:
在武汉政府的军队中筹划武装起义, 在湘、 鄂、 赣、 粤四省组织秋收暴动,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新的斗争策略。
1927 年 8 月 7 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 会议) 。
这是在革命遭受失败的关头, 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 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八七” 会议前夕, 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须确定在新的形势下所应采取的方针、 路线、 政策, 必须对过去的斗争进行总结, 以适应变化了 的新情况。
这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
4、 会议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 系统地批判并结束了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由瞿秋白、 李维汉主持)
, 成立了 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选出了 由翟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当时为了强调工人在共产党中的成分, 苏兆征加入了领导层)
等组成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毛泽东、 周思来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二, 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议指出, 当时中国革命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 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来解决土地问题。
会议规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地” , “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族词庙宇土地” , “对小田主则减租” 。
会议强调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批判了 机会主义者在武装问题上的错误, 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 有计划的、 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
会议通过了在湘、 鄂、 赣、 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 在讨论发言时, 毛泽东提出了党今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的” 的科学论断。
八七会议是在革命的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 坚持革命的方向(即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
, 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扭转了党内思想混乱(认为这时期革命不能取得成功了 ; 并且意志消沉)
和组织涣散的倾向,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举的历史性转变。
(P143)
会议的主要缺点是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 没有注意防“左” (主要是共产国际的影响)
。
如对大革命结束后的阶级关系做了 错误的分析, 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离开国民革命的战线而走入反革命的营垒, 而小资产阶级也与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 认为中国革命当前的特性是反对中外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而且能够直接的成长为社会主义革命; 认为国民党的统治极不巩固, 革命的重新高涨不但是近期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
5、 意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 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 总结了 失败的经验教训,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 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但是, 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 没有注意防止“左” 的思想的出现, 使“左” 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 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 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 倾情绪相结合, 使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 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不是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 借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 而是容许和助长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
。
在组织上则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 过分或不适当地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纯工人成分的意义等。
总之,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二)
第二次转折性会议:
遵义会议 1、 召开背景
1 934 年 1 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 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 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 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 “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 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 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 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 六军团会合的企图, 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 年 1 月 7 日, 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与前四次相比, 同样是敌强我弱, 敌大我小, 为什么这次不能取得胜利? 主要是更换了领导人, 在错误的领导、 错误的方针、 错误的政策指导下, 使其失败。怎么理解?
这次更换了领导人, 毛泽东被排斥在外, 失去了兵权, 在毛泽东的人生中多次失去权利, 又多次失而复得。
同样, 周恩来和朱德也被排斥在外。
而掌握兵权并进行指挥的是一个不懂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就像农村的俗语:
赶面棒当吹火筒, 一窍不通。
李德自称是总司令, 博古又是书
生气十足自称是总政委, 对李德也言听计从, 所以, 这次“反围剿” 战争怎么不失败。
错误的方针政策:
一是采纳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前 4 次是把敌人引进根据地, 我们是人熟地熟的必然会打胜战, 同时当时还有地下党员传递情报。
而第 5次是敌人分几路进攻我们, 我们就分几路进行阻击, 这样不利于我们打游击, 是一种冒险主义。
二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敌人分六路进攻, 我们就分六路把守打阵地战, 阵地战不是红军的强项, 而我们的强项是游击式的运动战, 这样肯定守不住, 才最后撤回江西瑞金, 进行逃跑。
三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中央红军总共86000 多人, 表现出逃跑主义:
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 转移时除了坛坛罐罐外都让农民担走, 连印刷报纸的机器都一并抬走。
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 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 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当时机关的人和家属走中间, 红一军团(林彪)
、 红三军团(彭德怀)
和红五军团与红八军团分前后左右进行掩护撤退, 而且红军只能走小路,不能走大路, 因为地上前面有阻兵后面有追兵, 天上有飞机, 一天行程几十里,红军虽然突破了前三道封锁线, 那都是蒋介石的杂牌军, 很多与中共有一定关系,并鸣枪配合我们, 但第四道防线很难, 我们的队伍损失很大, 最后只剩 3 万多人了。
尤其是突破湘江。
红一军团过湘江阻击敌人, 红八军团扫尾, 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掩护中央机关过湘江, 当时正好遇到日军的飞机在天上, 炸得士兵成批地死在湘江, 血染湘江。
使得红八军团损失兵力最大, 几乎不能组织成兵团了, 红五军团损失也过半, 其中 34 师只剩下一个师长和几个战士, 就连少共国际师 (年龄全在 17、 18 岁, 20 岁的为最大, 肖华是政委)
2500 多人打后损失也过半。
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
湘江过后, 广大指战员很是愤怒, 要求更换领导人, 而中央领导人还要求继续西进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与贺龙的队伍汇合。
如果这样的话, 我们会全军覆没。
这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提出建议, 转兵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贵州去。
2、 会议原因:
首先, 有群众基础。
王明“左” 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 4 年之久, 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认识到,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 于是强烈要求改换领导, 改变军事路线。
其次, 领导层的分化。
有几个领导人从左倾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尤其明显地是张闻天和王稼祥。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 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 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得到他们的支持。
周恩来、 朱德与博古、 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 也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张闻天(中央书记处书记)
, 在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之中醒悟过来的,当时瑞金革命根据地广昌战役失败了, 张闻天指着博古的鼻子骂。
王稼祥(政治部主任)
, 在第五次“反围剿” 战争失败后也觉悟起来了。
他当时在第四次“反围...
上一篇:喜迎二十大青春展风采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