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贝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10篇

篇一: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X 实施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的调查与思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7 〕32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浙政办发 〔2017 〕116 号)、《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办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浙卫发〔 2018 〕9 号等文件精神,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利于深化综合医改,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摸清我县医共体建设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简称医共体建设)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现将我县实施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前期情况2018 年,推进医共体建设是我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县计划以调整优化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为目标,建立省市、县乡三级医共体以及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中心卫生院(社县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县域医共体,通过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全面提升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在我县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一季度,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 10.39% ,出院人次同比增长增长

 18.51% ,三四类手术量同比增长 11.53% ;1-4 月份,横溪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 8%左右,出院人次同比增长增长 10% 左右,三四类手术量同比增长 10% 左右,各项主要指标平稳趋好,医共体运行模式初步形成。(一)积极探索对口帮扶,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我县将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督促医共体建设上级医院下沉技术力量,落实帮扶工作,并且将人才培养、专家坐诊工作等纳入医共体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

 2018 年上半年,XX 医院派出技术骨干帮助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外科、 骨科手术,县人民医院派出 10 名管理和技术骨干到 XX 医院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坐诊和培训活动, 1-4 月,县人民医院共挑选 10名精干力量到乡镇卫生院坐诊, 诊治病人 500 人次,开展各类培训10 余次。通过帮扶,受援单位诊疗规范度明显提高,院容、院貌和院内环境有所改善,医院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二)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优化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种收治能力的培训和带教,严格控制慢性病、常见病的向上转诊,重点加强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推进工作,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调高。

 2018 年 1-4 月,医共体成员单位向县人民医院上转患者109 人次,县人民医院下转患者 41 人次。(三)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功能得到强化。

 县卫计局指导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考核细则,

 严格兑现签约服务经费,规范签约程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签约服务率,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享受到点对点的医疗服务。

 至 2018 年 4 月,全县 20 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已开展签约服务工作, 共签约 135677 人,居民签约率 26.35%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龙头医院综合实力有待强化。

 近年来,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县人民医院作为县级龙头医院,硬件设施不够、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学科建设滞后,综合实力有待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及对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带动作用亟待提升。(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能力建设滞后。

 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首轮医改中,将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后,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得到加强,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骨干流出情况严重,医疗设施设备参差不齐,导致基层卫生院基本医疗能力下降,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基层群众纷纷前往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三)取得的成效不够明显。

 从调研情况看, 我县虽然从 2017年年底开始启动医共体建设,但医共体建设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还在紧密的研究探讨制定中,制约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更好地开展工作。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健康卫生知识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引导群众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就医,增强群众“防未病”意识,降低居民发病率。大力宣传医共体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了解自身的专科特色、医疗水准,让群众能够放心看病。加强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报销政策、有关优惠措施等,让群众明白到医共体成员单位有序就医能够少花钱、看好病,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转变村级卫生室职能,由“看小病”向“防未病”职能转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村医在宣传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方面的作用,促进区域内就诊率的提升。(二)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提升县级医院“治大病”水平。

 紧紧围绕“治大病”功能定位,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扩量与提质并重,全面增强县级医院综合实力。着眼医疗卫生学科发展、岗位急需人员和紧缺人才,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引人方式,培育造就一支与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市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借力发展,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将省市内外知名专家请进来进行讲学示教、经验交流,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县级医院强筋壮骨,实现学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借梯登高。(三)加强基层基本医疗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卫生院“看小病”和村级卫生室“防未病”的能力。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质增效,推动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卫

 生院管理水平和诊疗能力。通过县级龙头医院下派驻点医师、合作共建科室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XX 实际,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科学制定县级医院下派医务人员援助基层卫生院方案,完善相关奖励政策,并与下派医务人员晋职晋级挂钩, 让下派医务人员沉下心来帮扶基层, 见到实效。

 将“师带徒”工程落到实处,强化村医业务培训,提升村医慢病防治技术,增强村医“防未病”能力。(四)利用社保和价格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

 进一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风险共担机制、自我控费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和高效低耗机制,加大一般患者向下转诊的力度,减少患者外转,通过规范诊疗程序、缩短住院日、节约医疗资源,让群众看病少花钱、得实惠。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推进按病种付费制度,实行新农合报销同病同价,引导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到基层卫生院诊疗。加强对重点指标的考核,针对区域内就诊率及医共体内就诊率、可报费用占比、实际补偿比、单病种付费执行率、双向转诊环节等重点指标和环节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出实效。

篇二: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x 市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整合卫生计生资源,突出紧密共建,发挥龙头作用,抓实分级诊疗”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并强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促进了全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真正让广大居民享受到“全过程、持续不断的、优质便捷、便宜高效” 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实现“一般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目标。省卫生计生委主任xxx同志对我市突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管理体制上求突破。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性专题听取医改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5次专题研究医改工作,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先后组织代表、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升格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及时调整充实xx市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有关组织组成人员,成立了xx市“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卫计委也成立了卫计系统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办公,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构建了市、乡、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紧密型”

 联动服务新网络。

 二是强化紧密共建,在运行机制上求突破。结合我市山区地理和人口分布实际,选择了人口相对集中的xx、xx、xx三所中心卫生院和西津街道社卫中心创新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按照“四不变、四统一”原则,整体移交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托管,卫生院(社卫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名称不变;职工原有身份不变;原有财政供给工资待遇、财政投入方式和财政补偿政策不变;原有承担基层综合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职能不变。在原卫生院名称的基础上,加挂“xx市**医院**分院”,同时,突出紧密型医共体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四统一”即:财务统一管理,由牵头医院设立单独账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人员统一调配,由牵头医院根据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发展需要实行统一调配使用,上挂下派,自由流动,并逐步建立县招乡用的人才“周转池”机制;药品统一配送,建立牵头医院药品配送中心,对紧密型医共体医院的药品耗材等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绩效统一考核,牵头医院选派的医务人员、紧密型医共体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职工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活力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统一考核。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在全力扶持上求突破。建立健全市乡村“1+N+N”师徒帮扶关系,由牵头医院的专家医生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指导、预约转诊等工作。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师傅”们充分利用电话、微信和QQ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沟通和业务帮扶,随时接受乡村两级“徒弟”们的请教。通过“1+N+N”的有效帮扶,也给村医当好老百姓健康的“健康守门员”、“政策宣传员”、和“医

 疗导诊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牵头医院在全面开展下乡巡诊的基础上,针对各乡镇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组成若干个技术帮扶团队和派驻医师长期驻点对紧密型医共体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开展多种方式帮扶。截止7月底, 市人民医院已选派4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在xx、xx中心卫生院坐诊832人次、授课22次、医院管理指导33次,开展外科手术12台,下转病人220人次,上转病人314人次,免费接收进修人员5名。

 市中医院选派了1名内科医师和1名外科医师到xx中心卫生院长期坐诊并兼任内、外科主任,为该院筹建大内科、大外科,制定完善相关运行机制、管理办法,搭建基础平台,按照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办法完善诊疗规范。每周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到该院开展培训,已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5次,开展外科手术8台,上转18人次、下转56人次。

 四所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基层单位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

 四是强化经费投入,在资金保障上求突破。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按编制数核拨;安排每人每年3万元的专项配套经费,用于规培人员的补助;在保证原有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再对实施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每年每单位不少于5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支持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更新医疗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奖励优秀院长和驻点医护人员。围绕中心卫生院能力提升,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逐步加大对紧密型医共体中心卫生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实行由牵头医院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所需费用由牵头医院先行支付,多途偿还,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目前,两所医院已

 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基层建设。在市中医院的扶持下,xx中心卫生院农村急救点建设正稳步推进,即将接受宣城市急救中心验收。

 五是强化协作共享,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充分整合卫计队伍人力资源,xx市将乡村的原计生干部统一整编为卫计专干,为卫计事业当好“卫计政策宣传员”、“村医履职监督员”和“群众就医导诊员”,并将其纳入到对各乡镇、街道计生工作的考核中,彻底改变了原来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和计生队伍“各立山头,各自为政,互抢地盘”的散兵游勇状况。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心电诊断、医学影像、检验、病理四大会诊中心,已开展远程心电会诊92人次,影像会诊334人次,开通检验绿色通道,病理诊断15人次。市中医院与xx中心卫生院、西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 “洗消一体化”及影像会诊、标本送检绿色通道。

 六是强化绩效考核,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紧密型医共体中心卫生院院长(社卫中心主任)和职工的考核与薪酬分配办法由医共体理事会制定。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探索实行中心卫生院院长(社卫中心主任)年薪制,落实中心卫生院院长(社卫中心主任)分配自主权。中心卫生院(社卫中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有偿签约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结余部分的 70%可用于人员奖励。牵头医院选派人员每月绩效工资不得低于其原所在科室的平均数。建立市招乡用的灵活用人机制,从 2018 年起,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新进工作人员由医疗卫生机构

 或医共体牵头单位在市域内总编制范围内,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服务需要,提出用人需求,由市卫计委负责制定招聘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统一组织招聘,招聘方案及招聘结果按程序报市编办、人社局备案,招聘人员纳入编制内管理。7 月初,印发了《关于 2018 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告》,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43 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完成笔试、面试、体检,现进入政审阶段,下个月即可上岗。同时,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约 90 万元,为在岗村医比照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予以补贴,彻底解决在岗村医后顾之忧。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建议 一是县级公立医院债务较多,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截止2017年底,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债务达4.37亿元。债务形成主要是多年来两所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原因所造成。建议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政府承担偿债的主体责任,将偿债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偿还。尤其是中央和省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公立医院发展,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同时,为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发展重点学科,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的奖补投入,强化公立医院债务形成源头控制。

 二是卫生计生信息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地虽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在建设上各自为阵,自定建设标准,信息化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未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我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也存在孤岛现象。建议上

 级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各级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三是村医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均比较突出。目前,我市少数村没有乡村医生,部分村村医年龄较大,退出后将面临无人进入。对无村医或村医数达不到配备标准的村卫生室,建议能出台具体政策,实行村医本土化,扩大乡镇卫生院招录名额,定向进驻村卫生室,并明确其最低服务期限。

篇三: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XX 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深化综合医改工作决策部署和《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X政办﹝2019﹞X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推进健康 XX 建设,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原则,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逐步建立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以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和下沉、推进上下转诊、分级诊疗为根本目的,打破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壁垒、破除行政层级

 分割,建立资源统一管理、医疗层级分明、专科特色明显、业务协同规范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20 年,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外住院人次占比较 2019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到 2021 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道”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防治结合。根据县域内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落实防治结合要求,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连续型诊疗服务,建立完善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放管结合,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卫健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管,牵头医院负责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和管理。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鼓励紧密型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在保持行政隶属关

 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等新机制,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坚持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让集中在区级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推进居民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能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四)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为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实施内容 (一)牵头医院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六个一体”管理 1.机构一体。打破横向和纵向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明晰办医主体。以牵头医院为基础,整合区、镇街道医疗机构及村(社区)卫生室,组成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XX 区人民医院为第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共 19 个,

 分别为: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木闸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高岭卫生院、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晏塘卫生院、XX镇卫生院、XX 镇 XX 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解放卫生院、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区中医医院为第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共 9 个,分别为:XX 街道卫生院、XX 镇中心卫生院、XX 镇刘街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 XX 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XX 街道观前卫生院、XX 镇卫生院、XX 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由以上成员单位辖区内一体化管理)。实行区、镇街道、村(社区)一体化管理,牵头医院院长为法人代表。

 2.人员一体。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牵头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统一管理,实行编制、岗位“区管镇街道用”、“区招镇街道用”,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所需适宜人才可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成员单位可以申请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紧缺医护人员,牵头单位审批后按年聘用。进一步推进医共体内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逐步实现紧密型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3.管理一体。在卫健部门指导与参与下,紧密型医共体

 实行统一管理,做到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统一。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财务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管理。实行统一绩效考核管理,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由牵头医院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报财政、人社、卫健部门审核。医共体内的各成员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适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4.服务一体。加快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转诊机制,落实属地转诊制度。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标准规范,进一步畅通医共体内双向转诊通道,逐步实现有序合理就医。同时,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发挥与城市医疗服务系统衔接的“纽带”作用。牵头医院要根据住院病人主要流向及省、市级医院对口支援情况,选择若干家省、市三级以上医院作为转诊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上下转诊关系。对具备在县级医疗机构诊疗条件的患者,合作医院应及时转回,并通过医生跟踪等方式继续治疗。

 5.信息一体。建立信息平台,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康信息统一管理,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院务管理、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等信息互联互通,

 各成员单位间可以共享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坚持“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个转变”,即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资金分配标准由“按常住人口数量”向“按实际工作量”转变、考核工作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为主”向“系统数据分析为主”转变。

 6.保障一体。统一集中采购管理,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工作,严格落实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制度。实行医共体内设备、药品、耗材等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耗材共享与配送机制。医共体牵头单位“中心药房”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管理、合理用药等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全面共享。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推行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节约医疗成本,方便群众就医。

 (二)实行“双包干”制度 1.实行医保基金包干。实行医保基金包干。将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整体打包给紧密型医共体,坚持“总额预付,及时

 结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分担;分期预拨,定期考核;积极推进,平稳过渡”原则。因政策因素导致紧密型医共体预算超支的部分,专项研究。

 2.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包干。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慢性病防控任务交给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实现“医防融合”、“同向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考核工作在卫健部门指导下由紧密型医共体操作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经考核合格后形成的结余经费,可按规定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奖励和事业发展。

 (三)理顺医共体运行机制 1.实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任命制。镇街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任命,报卫健部门备案(区管干部除外)。

 2.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承担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补助与绩效考核挂钩。村医每月按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兑现基本补助,年终总额决算。

 3.实行病种分级管理。牵头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疑难病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区外实行统一转诊。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50+N”病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

 卫生服务、协助卫生执法、村卫生室管理等工作。村(社区)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的良好习惯。

 4.实行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优化重点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着眼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名医”效应。借助省、市级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建设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培育,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使更多的居民在县域内就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

 (四)保持“三个不变” 1.保持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区、镇街道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原有单位、人员的性质和隶属关系保持不变,资产归属不变,原有债务不变,并保留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名称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2.保持承担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不变。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后,牵头医院承担医疗保健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任务不变,发展中医药的职责和定位不能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承担行政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社区)卫生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职能保持不变。

 3.保持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后,政府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的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保持不变。原有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和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以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机制不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涉及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完善我区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成立 XX 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卫生健康、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医保、医共体牵头单位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协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规定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建设,确保取得实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挂钩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经费定项补助政策,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共体发展短板,

 提高牵头医院疑难重病诊疗能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疗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

 (三)形成工作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卫健部门要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的总抓手,合理规划和布局,加强指导和监督,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监管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建立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周转池制度;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卫生室的投入政策和政府购买村医基本医疗服务经费,足额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社部门会同卫健部门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与机构编制部门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完善“区管镇街道用”人才管理机制;医保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及时动态调整县乡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

 (四)严格督查评估。加强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指导与管理,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紧密型医共体有序推进工作。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保障紧密型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

 (五)强化宣传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组织针对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做好政策解读,以群众获得感为切入点宣传建设成效,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凝聚社会共识,共同参与和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建设和运行的成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提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体成效。

篇四: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9 2019 年 中国医联体 (医疗联合体)

 发展现状和趋势 情况 调研 报告

  XX 公司协助开展的“中国医联体发展现状和趋势调研”项目顺利完成,并发布了研究报告。

 本次调研历时 4 个月。项目组研究人员走访了全国 8 个省,4 个直辖市,10 个地级市的 30 多家医院院长,药剂科、器械科、医务科等科室负责人,以及医药主管部门的专家,比较全面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医联体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医疗行业重大趋势对医院的影响,以及医院未来在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和看法等。

 调研主要发现如下:

 一 、医联体的地区分布及特点 从调研地区的医联体数量看,东南沿海地区医联体发展较快,多数省份的医联体数量已经超过 300 家。

 从医联体与三级医院(医联体核心)数量的比例看,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北、重庆等地区的医联体数量已经达到三级医院数量的 2-4 倍。

 中国部分地区医联体数量 地区 省/市 三级医院数量 医联体数量 比例(%)

 北部 北京 113 53 47% 天津 42 23 55%

  2 辽宁 124 200 161% 东部 上海 47 40 85% 江苏 156 305 196% 浙江 132 526 398% 南部 广东 163 349 214% 福建 64 302 472% 湖北 121 495 409% 西部 重庆 34 134 394% 四川 144 90* 63% 陕西 54 57 106% 注:数据截止 2019 年 12 月,四川的医联体数量为估计值,其他地区医联体数量为官方发布数据。

 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人口众多,诊疗人次多,卫生总费用较高,对医联体发展有较强的需求。加之当地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力度较大,因此医联体建设比较全面,数量多,实现了从城市医院到县级医院全覆盖,多种类型医联体共同发展。

 北京和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财政补助大,重点发展高端的专科医联体。

 其他地区则根据当地特色开展医联体建设。

 二 、医联体发展面临的困难 目前医联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两类:

 1 1 、 医联体医院之间的管理冲突

  3 不同医疗机构隶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和财政预算单位,相关管理权限不统一,如人事任免权、编制审批权、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权和财政投入分配权等。

 大医院派出人员和提供设备支持社区医 疗,会影响自身诊疗工作、增加成本,在缺乏相关财政补贴或利益分配机制的情况下,很难持续。

 基层医疗机构是全额拨款,医务人员工资相对固定,病人数量增加不能带来更多收入,因此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2 2 、 医联体医院之间的业务合作矛盾 医院之间信息系统不兼容,诊疗信息无法互通共享。

 医疗质量和检查结果标准不统一,诊断结果不互认。

 医生多点职业成本高、而且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承担的职责重点不同,下到社区进行帮扶的效率往往并不高。

 基层医生水平有限,且缺乏康复设施和条件,患者上转容易下转难。

 社区中心的医保总额较小,在医联体内,常见病和康复期病人下转,会使医保总量超支。

 三 、医联体发展方向及趋势 2019 年 4 月以来,全国各地陆续颁布了推进医联体的政策。从各地区医联体发展方向看,总体目标和发展措施基本保持一致,如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差异化服务、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

  4 对紧密型医联体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筹专业学科发展、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重要人才的引进等。

 趋势 1 1 :专科医联体兴起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 27 种专科医联体,其中最多的是儿科,其次是精神卫生、口腔、疼痛等。

 专科医联体是医联体四种模式的其中之一,大多数是跨区域联盟,更注重本专科领域内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为医联体内提供同质化服务和标准的诊疗规范。

 核心医院和成员医院还可以通过专业对接的方式,总结疾病分类和统一诊疗标准,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专科医联体建设以点带面,选准突破口,抓住一点取得突破并带动其余,让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受益,促进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

 趋势 2 2 :“医联体”与“药联体”的结合 随着医联体的发展,全国多地已陆续组建多种“药联体”。

 安徽:2019 年 8 月,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合肥、芜湖、蚌埠等医联体试点统一用药;

  5 实现紧密县域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和统一药款支付 福建:2019 年 4 月,宁德市、漳州市发布《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联合谈判方案》 组建宁德片区药品谈判采购联合体,该药联体涵盖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组建的漳州市医疗机构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联合体,该药联体涵盖漳州市辖区内的 247 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含民营)

 天津:2018 年底,泰心心血管病医联体引入了多家药店和药商 湖南:2019 年 5 月,国药控股与邵阳药联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布局医药配送产业链 陕西:探索实行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药品、耗材、设备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趋势 3 3 :按病种付费广泛实施 2019 年以来,支持按病种付费政策不断出台。2019 年初,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通知公布了 320 个病种。2019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从 2019 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6 目前,全国近 2/3 省份已经实施或正试点实施按病种收费,推出的按病种收费的范围均超过 100 种,且多为常见病。

 随着医联体及相关政策的全面实施,医院主要的临床科室和药学学科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

 (1)门诊量降低,病人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尽快调整科室设置,发展新型诊疗技术。

 (2)药房开始转型,需要转变药学发展模式,逐渐实现药学服务多样化。

 (3)药品控费压力居高不下,且变成常态化。

 (4)按病种付费逐渐普及,促使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

 (5)在人才交流、引进与培养方面,医院存在较大的需求:

 在新的环境下,大型医院将逐渐加强对疑难、重症疾病的诊疗,大力发展相关技术。由此引起大量的人才需求。

 多数医院院长需要获得医院管理方面的信息、知识和培训。虽然他们仍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较大精力开展诊疗相关工作(如做手术、出门诊),但更迫切需要学习医院现代管理方法,并掌握最新医疗发展动向。

 对于学科建设方面急需的人才,根据医院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篇五: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20年第 1期总第 191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1,2020GeneralNo.191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基于安徽、山西与浙江县域医共体的调查收稿日期:2019-12-04作者简介:郁建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涂怡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吴超(通信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招标项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研究”(编号:71734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运行机制研究”(编号:D19G030003)。① VanDijk,C.,Korevaar,J.,Koopmans,B.,etal..ThePrimary-secondaryCareInterface:DoesProvisionofMoreServicesinPrimaryCareReduceReferralstoMedicalSpecialists?HealthPolicy,2014,118(1).② WHO.TheWorldHealthReport2008:PrimaryHealthCareNowMoreThanEve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8.③ Katon,W.,Ratzliff,A.,Stephens,K.A.,etal..IntegratedCare:CreatingEffectiveMentalandPrimaryHealthCareTeams.NewYork:JohnWiley&Sons,2016.□ 郁建兴 涂怡欣 吴 超  摘要: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医改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我国 2009年新医改提出的“强基层”战略与之高度契合。县域医共体建设已被实践证明是走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困境,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方案。本文对安徽、山西和浙江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政策效应及实践经验进行了刻画和总结,并提出了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之道。关键词:整合型医疗;县域医共体;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0)01-0005-011  一、问题的提出自 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医疗卫生供给侧服务模式变革呈现出三个共同趋势:一是部分二级医疗服务向日间手术中心转型,住院服务主导的医院呈收缩之势 ① ,大医院的优势地位弱化;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部分二级医疗服务开始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型,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共同目标 ② ;三是整合医疗兴起,形成健康医疗服务链的纵向一体化,为民众提供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诊治到康复的全环节、一揽子服务 ③ 。在其中,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近年来全球医改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整合型医疗卫5

 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卫生发展战略 ① 。同年,中国政府、世界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联合研究报告,提出 了 构 建 “以 人 为 本 的 整 合 型 卫 生 服 务(PCIC)”建议。初级卫生保健是 PCIC的基础,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只有重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作用,即可及性(满足大部分非急诊临床服务需要)、服务和信息的持续性以及促进整合服务的提供,才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好健康结果。我国积极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 2009年“新医改”启动至今,已经走过 10年,“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战略得到确立,“强基层”被视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曾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就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与设备配置的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绩斐然,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以回归公益性、破除逐利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努力探索基层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逐步健全,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面临着基本医疗功能弱化、优质资源配置不足、运行机制不灵活、财政补偿方式单一、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人才引进乏力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在“强基层”特别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其中,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单元,县域医共体在夯实县域基础,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及有序就医新秩序。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始于 2015年左右,几年来,各地探索出了多种模式,比如安徽天长模式、山西运城一体化改革、浙江德清保健集团、深圳罗湖模式等。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 2019年 6月在浙江德清举办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上曾总结道:“县域医共体起源于安徽,拓展于山西,升级于浙江”。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强县级”提升为“强县域”,通过盘活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病人合理分流,从而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2019年 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要求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到 2020年,在 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在随后发布的试点名单中,除 567个县域试点外,山西、浙江被列为试点省份。以这一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新医改及县域医共体研究,自始参与了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与效应评估。2018年 6-8月,课题组对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进行了独立评估。2019年 8-9月,课题组赴山西省、安徽省进行了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调研。除实地走访外,课题组对两省的省、市、县三级卫健部门、医保部门领导,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与乡镇卫生院院长以及部分村卫生室室长进行了深入访谈。课题组基于与浙江省的比较视角,形成了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调研报告。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安徽、山西、浙江三省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效应进行刻画,寻找共性经验,揭示制度设计的差别。文中所用数据除各地的统计年鉴外,均来自课题组的调研。山西、安徽、浙江分属中、东部地区。我们发6 治理研究                                       2020年第 1期 ①②世界卫生组织:《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以人为本的综合卫生服务框架》,2016。何子英、郁建兴:《全民健康覆盖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 1期。

 现,三省县域医共体探索实践虽在启动时间上有前后之分,但在制度框架上的差异要远远小于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就是说,三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都集中在医共体法人构成与法人治理、人事编制与薪酬、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体制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五大制度领域。与此同时,三地在具体体制改革、制度设计等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对于这些差异的讨论和思考并不在于评价某地改革的优劣,而是旨在为设计出更具有适用性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度框架,为全国其他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二、县域医共体建设历程与制度设计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普遍薄弱,是各地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直接动因。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过度集中于城市公立医院特别是省、市三级大医院,因此病患资源也相应地集中于城市医院、大医院,这是造成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候诊时间长而问诊时间短等“看病难”问题的关键因素,同时,因为城市医院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虹吸作用,削弱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站)的服务能力。同时,基层优质医护人员的不断流失,也带来了患者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向城市医院集中,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与大医院截然相反的“门可罗雀”现象。这种畸形的“倒金字塔”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不但不利于基层首诊功能的发挥,而且加剧了“看病难”问题,并日益成为阻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痼疾。“新医改”启动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以及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使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医疗机构重医疗、轻预防,相互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慢病管理不能适应老龄化、慢性病上升的新形势,“医”与“防”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县级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患者无序就医。尽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在“新医改”实施之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基层人才缺、能力弱的困局始终无法破解。此外,基层卫生资源可及性低带来了个人卫生费用的增长,同时由于县域外就诊率高造成医保资金紧张,基金管理困难。基层困局不破解,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没有基础,看病难题就难以根治。县域医共体建设是 2012年县域综合医改之后开展的一项综合改革,其发展顺序大致符合“起源于安徽、拓展于山西、升级于浙江”的概括。从最先启动改革的安徽省来看,2013年“新农合”数据显示,31%的县外就诊病人用了 55%的县域医保资金 ①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卫生厅借鉴美国凯撒集团的管理经验,提出县域医共体改革思路。2015年 2月,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皖医改办〔2015〕6号)。由各县申请,首批选择了 15个县先行试点探索,其中天长市脱颖而出,成为典型示范。2016年,在天长举办的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王学军汇报了安徽省医共体改革经验。2017年,省长李国英到天长进行“暗访式”调研,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7〕57号)。2018年,安 徽 省 继 续 扩 大 试 点 范 围。2019年 5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提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顶层设计和“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2019年在 37个县开展建设试点,预期 2020年实现全覆盖。山西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于 2016年 10月首先在高平市试点先行,时任省长楼阳生主持设计了高平市的改革方案,之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至少经历过两批试点过程,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转折发生在 2017年 6月 13日,山西省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开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晋医改组发〔2017〕2号)。2013年 6月,浙江省以“双下沉、两提升”为主线,深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高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全省15家省级、39家市级三甲医院与 122家县级医院合作办医,全省 89个县(市、区)实现城市三甲医7 治理研究                                       2020年第 1期 ①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赴安徽天长的访谈资料。

 院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2017年 9月,浙江发布《浙江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医改办〔2017〕7号),正式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较之前“双下沉、两提升”的医联体建设有了新的突破。试点工作以“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为政策导向,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招聘使用、统一医疗卫生资源调配,统筹财政财务管理、统筹医保支付、统筹信息共享,强化分级治疗、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在试点取得成效基础上,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 2018年 9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8〕67号)。在德清县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车俊书记亲自动员部署、袁家军省长提出明确要求,省“两办”下发意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从改革步骤上看,三地都是试点先行然后全面推开。安徽省虽起步早,但全面推开较慢,山西省和浙江省几乎都是在一年试点之后就发布了全面推开的文件。截至 2019年 9月,山西省 119个县(市、区)中有 60多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安徽省 63个县(市、区)中有 37个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浙江省 89个县(市、区)中有 70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 ① 。从建设方案来看,三省都集中在医共体法人构成与法人治理、人事编制与薪酬、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体制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五大制度领域。1.县域医共体法人构成和法人治理结构就医共体机构设置而言,一般分为法人机构统一和法人代表统一两种模式。前者是单一法人的统一治理模式,此时医共体整体为一个单一法人。这种模式要求医共体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在登记过程中,撤销成员单位的法人地位,并将医共体重新登记为一个单一法人。后者是多元法人的统一管理模式。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各自的法人地位,但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法人代表均由医共体法人代表兼任,这个法人代表一般就是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安徽、山西、浙江三省大部分县域医共体都实行了法人代表统一模式,而以浙江省常山县为代表的少数县域采用了法人机构统一模式。法人代表统一意味着医共体内的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制度并未完全配套改革,医共体若要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必然不能只停留在法人代表统一的阶段。另外,在每个县域医共体设置数量方面,山西省每个县域只组建 1个医共体,也就是将县域内的所有公立医院组建为一个医共体,一般由人民医院牵头。安徽省和浙江省县域内一般建设 2-3个医共体。一个县域内医共体设置数量的多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但如若整个县域内的公立医院组成一个医共体,就可能对公立医院服务供给的竞争性产生较大排斥效应。表 1 ②  安徽、山西、浙江县域医共体法人构成及法人治理结构采用模式及做法省份 做法 采用模式安徽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原有机构设置和机构名称。乡镇卫生院加挂“分院”牌子,保留法人资格。医共体成员...

篇六: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

 -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

 - -

 -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优化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2121 年底前,组建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的 3 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2121 年,完善医疗健康集团运行制度和机制,实现县乡一体、以乡带村、互联互通、有序竞争、分级诊疗的新格局,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基本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 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 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二、建设内容

 (一)完善医保支付。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保基金按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和大病保险基金进行预算,将95%的部分作总预算,将总预算转换成参保人头费(对应辖区每个参保居民),交由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负责承担辖区居民医疗费用报销。县外住院病人(不含大病保险对象)的报销也从总预算中支付,结余资金由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自配,分配份额与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挂钩。对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之外的县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牵头医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参保城乡居民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就医的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医药费、一般诊疗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纳入门诊费用支出范围。

 (二)推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原则,推进“两下沉、双提升”工程。即:人才下沉、资源下沉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就医满意度。选择 50 种以上一般常见病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地治疗;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村卫生所(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病

 人,县级医院应优先安排入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实行双向转诊。在县级医院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后续诊治工作。牵头的县级医院要通过考察选择若干家县外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建立“医联体”,谈判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本地医保补偿方案与之定期结算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

 (三)规范医疗行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推广使用标准处方集、住院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规范基础医疗质量。革新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科室之间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检查。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开展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等,形成医生和患者合理流动的局面。

 (四)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县域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验、远程会诊、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利用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设备资源,实行县乡医疗机构相互对接,县乡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节约医疗成本,方便群众就医。医共体内实行统一采购药品耗材,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打破县域内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

 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各牵头医院要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集中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建设总平台,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快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技术支撑,将农村居民看病就医与县市专家连成一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院为纽带,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所(室),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远程教育、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病随访、指导科学用药等,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六)开展签约服务。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组建签约服务团队,推行签约服务,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筑牢健康“网底”。发挥签约服务团队作用,深入基层开展健康巡讲,普及群众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断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

 段,强化签约服务团队对签约对象的健康指导。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完善逐级转诊制度。加强对村医的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动健康养生养老、康复护理等深入融合。

 (七)推动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针灸、按摩、刮痧、中药土单验方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承担起“治未病”的职责。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推广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满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降低群众看病费用。围绕国家中医药试验区建设,挖掘开发中医药资源,推动健康与养生养老、康复护理、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行业的深入融合。支持中医药机构与集中供养单位、居家养老人群等建立医养协作服务关系,提供快速就诊绿色通道,积极开展上门诊视等服务。完善中医药医保补助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院内制剂并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切实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

 (八)严格考核监管。县卫健委、县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要强化基金监管和医疗行为监管,确保医疗健康服务集团高效运转。按照上级政策,拟定补偿方案,报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切实做好经办服务工作,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牵头医院;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考核每个医疗健康集团临床路径

 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资金年终结算挂钩;帮助各医疗健康集团做好体外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县外住院病例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

 (九)完善组织架构。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所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医保额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强化管理措施和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实现运行有序、共同发展的防病就医新秩序。

 三、实施步骤 县人民医院与**等 8 个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组建县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县中医院与***等 3 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第二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县第二人民医院**等 5 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第三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各民营医疗机构自愿纳入相对应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管理范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 2121 年 年 9 9 月 —1 2121 年 年 0 10 月)。调研起草并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章程等,搭好基本架构,明确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管理范围和职责分工,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组建阶段(1 2121 年 年 1 11 月 —1 2121 年 年 2 12 月)。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织召开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大会,落实对接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序有效运作。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1 2121 年 年 1 1 月 —1 2121 年 年 6 6 月)。完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运行体制机制,不断规范推进。6月中旬,对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运转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写出评估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卫健委。

 第四阶段:推进阶段(1 2121 年 年 7 7 月 —1 2121 年 年 2 12 月)。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的自律能力、服务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预期目标。12 月中旬对各集团进行全面评估验收,形成书面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卫健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部门保障。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全力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保局要将医保资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每季度前 10 个工作日内及时足

 额预拨到位。县财政局要会同县卫健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县卫健委负责统筹指导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县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县人社局负责所需人员的聘用和流动管理的落实。县编办负责必要的编制调整。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要根据职责定位,明确各自任务,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切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三)强化督导检查。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建立医疗健康集团效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增强各方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四)强化舆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篇七: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监测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4-08 来源: 基层卫生健康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试点地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指导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拟组织开展 2020 年度县域医共体建设数据填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 2020 年度数据填报工作

  (一)填报内容。填报内容主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国卫办基层发〔2020〕12 号)。

  (二)填报方式。各试点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监测系统”在线填报相关数据及佐证资料,访问地址为 http://210.72.11.21:8092。鼓励非国家试点县积极填报。

  (三)填报时间。2020 年度数据填报时间为 2021 年 4月 1 日至 4 月 20 日,监测系统将在 4 月 25 日关闭。5 月 1日起监测系统持续开放,对 2021 年数据进行动态监测。

  (四)结果反馈。监测系统将分别于 3 月底、5 月底前

 2 反馈各试点县 2018-2019 年度、2020 年度数据填报和监测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核准、完善相关数据。

  二、有关说明

  (一)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否“紧密”,主要依据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4 个维度 11 项评判标准的评价结果,具体标准为:1.所有 11 项评判标准均达到 B 及以上;2.至少 8 项评判标准达到 A;3.每个维度至少有 1 项评判标准达到 A,且“医共体决策权限”达到 A。三者全部满足才能判定达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自评尚未达到“紧密”标准的试点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二)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指标体系有关指标。

  1.指标 4“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占比”,计算方法调整为“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占比(%)=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人次/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人次×100%”。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门急诊人次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中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门急诊人次。

  2.指标 6“慢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率(%)”,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相关工作指标

 3 为依据,计算方法调整为“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报送质量。各地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畅通数据获取渠道,确保填报工作顺利进行。试点县医共体管委会、医共体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数据填报工作,统计数据和上传材料要精准把握指标内涵。省级卫生健康委要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填报数据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国家将结合数据填报等各方面情况,适时调整试点县名单。

  (二)加强沟通协调。监测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具体承担,为加强指导,将于近期开展线上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试点县在填报过程中如遇技术问题可咨询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如有县域医共体建设和数据监测方面的意见建议,可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反馈。

  (三)防止不良倾向。各地要紧盯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要防止县级医院对基层卫生资源的“虹吸”,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防止减少适宜技术、廉价项目,防止只强化医疗而弱化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倾向。

 4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总体服务效能。各级卫生健康、医保、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分别落实好组织推动、领导协调和具体实施责任,推动县域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电话:400-0893-696 转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 2021 年 3 月 31 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篇八: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XX 医院与 X XX 卫生院城乡一体化管理及

 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一、第一阶段: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

 根据国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方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周期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桂卫农卫【2012】5 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我院于 2016-2018 年度与 XX 卫生院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关系,相关工作开展如下:

 (一)完善基础制度建设

 我院医疗人员参照医疗核心制度、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有关工作制度,协助 XX 卫生院建立和完善医德医风、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使受援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护理方面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强抓护理文书书写并把书写质量与绩效挂钩。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进行培训并考核,每天进行护理带教查房,每月组织业务查房、业务学习、制度培训、护理常规培训各 1 次。

 (二)人员帮扶落实到位

 自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我院与 XX 卫生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后,我院共派出医疗工作队员共 20 余人,派驻工作队员参与、指导受援卫生院的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开展临床医技教学培训并参与卫生院管理等工作,每年度开展培训30 余次,共开展 10 多次联合义诊活动。

  在一体化管理期间,我院内共接收 XX 卫生院进修医务人员15 人次,进修科科目有 B 超、放射、儿科、内科、妇科、康复等,通过进修学习是相关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加强业务技术推广

 根据 XX 卫生院的需要和地域特点,我院协助 XX 卫生院推广了儿科体液疗法、肢体骨折的处理、牙髓疾病的诊治、无痛诊疗技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诊治、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脑卒中的内科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的超声诊断技术、气管插管、无痛人流和盆底康复等多个技术项目。

 另外加强对 XX 卫生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他们的院前抢救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四)X XX 卫生院业务成效

 自实施一体化管理后,XX 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水平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

 我院未入驻时 XX 卫生院从 2015 年 11 月份至 2016 年 4 月份的 6 个月业务总收(不含公卫)共 221 万元;自我院入驻后,前 6 个月业务总收 276 万元,半年收内增收约 55 万元。物理康复治疗次数从原来半年 2134 次增加至 4134 次,增多 2000 次,提高了经济效益;全院药物比例从原来的 28%降至 18.5%,有效

  控制了成本;总门诊量从原来的 11695 人次增至 15866 人次,增加 4171 人次。

 在我院人员与 XX 卫生院共同努力下,XX 卫生院逐步开展妇产专科建设工作,在业务收入、门诊量、出院人数及中医理疗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

 此外,鼓励运用中医中药开展妇科治疗,使妇产科理疗实现了零的突破,2018 年妇产科理疗收入 50101.12 元,提高疗效和病患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医院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第二阶段: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 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贵政办通〔2017〕153 号)文件精神,我院与 XX 卫生院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始转变为医共体建设:

 (一)基础建设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院积极响应并成立了医疗共同体领导小组,并于 2018 年 7 月 6 日到 XX 卫生院举行挂牌仪式,2018年 7 月 18 日,我院召开医共体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挂职领导干部

  的通知》、 《XX 第二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建设人员管理办法》、 《XX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计划方案》草案等文件,并一致同意执行医共体间的资源互通和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规定。

  2018 年 11 月 15 日,召开医共体理事会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主要讨论:1.医疗共同体前期工作情况反馈、2.如何加强远程会诊平台的使用、3.制定远程会诊流程及收费标准等相关事宜。会后制定并下发了平二医(2019)1 号《关于下发我院《医共体远程会诊制度》的通知》。该制度对医共体间远程会诊的流程及相关奖惩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鼓励并推动远程会诊服务工作的开展落实了制度基础。

 2019 年 2 月 28 日召开 2019 年第一次医共体理事会,会上商议并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的制度,提出了加强双向转诊工作开展的建议,并对人员绩效分配进行了初步讨论。

 (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自 2018 年 7 月与 XX 卫生院成立医共体以来,截止 2019 年4 月 19 日共累计派出常驻人员共 6 人次,其中医生 2 人,护士(含助产士)4 人,其中 1 名业务骨干目前担任卫生院挂职副院长。

 支援人员到 XX 卫生院进行传、帮、带工作,并参与排班管理病人工作,进行了近 20 次大讲课;接收 XX 卫生院进修医生10 人次,分别到心内科、妇科、儿科、B 超室、放射科、康复科、心电图等多个科室进修学习;对 XX 卫生院辖区开展义诊 3次,共派出 4 名副高职称医师及 5 名主治医师参与,服务人次达 150 余人次,其中 2019 年 1 月份开展的义诊活动被中国卒中学会发布在官方网站进行成效推广。

  2018 年 11 月 7 日,与 XX 卫生院签订《盆底康复项目协议书》,拟帮助 XX 卫生院购买设备并协助开展相关项目。

 2018 年 11 月 29 日组织我院心内科、妇产科、icu、中医康复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开展联合义诊、业务讲课、带教查房等活动,服务人次达 60 余人。此外还组织了医联体医疗同质化管理小组人员进行初步考核,就医疗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药事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同质化管理考核,对考核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及指导,同时要求医共体成员单位落实整改的期限。

 2018年XX卫生院全年业务总收876.98万,总门诊量49280人,出院病人 2739 人,与 2017 年度各项目同比增长 86.29%,59.92%,同比 34.93%。

 XX 卫生院各项业务数据详细对比详见下表 8 2018 年度与 7 2017 年度业务数据汇总对比表

 月份 业务总收 (万元)

 总门诊量 (人次)

 出院病人(人次)

 月份 业务总收 (万元)

 总门诊量(人次)

 出院病人(人次)

 2017 年 1 月 239162.44 2172 88 2018 年 1 月 281545.65 2035 87 2017 年 2 月 293812.98 1967 132 2018 年 2 月 434043.7 2088 178 2017 年 3 月 477409.4 2839 190 2018 年 3 月 751709.08 2396 287 2017 年 4 月 527912.2 3249 200 2018 年 4 月 807934.03 2415 300 2017 年 5 月 508822.39 3457 198 2018 年 5 月 724252.01 2876 289 2017 年 6 月 463464.56 3047 253 2018 年 6 月 651182.02 3174 242 2017 年 7 月 241951.63 2066 156 2018 年 7 月 725051.11 2735 323 2017 年 8 月 353305.44 1737 230 2018 年 8 月 794653.13 3164 280 2017 年 9 月 292179.02 1745 152 2018 年 9 月 807322.32 6024 185 2017年10月 376846.81 1905 160 2018 年 10 月 988895.73 8496 201 2017年11月 408994.64 2178 141 2018 年 11 月 833254.92 7938 190 2017年12月 523580.57 4453 130 2018 年 12 月 970000.4 5939 177

  合计 4707442.08 30815 2030 合计 8769844.1 49280 2739 9 2019 年一季度与 8 2018 年一季度业务数据对比表

 月份 业务总收 (万元)

 总门诊量 (人次)

 出院病人(人次)

 中医理疗次数(人次)

 月份 业务总收(万元)

 总门诊量(人次)

 出院病人(人次)

 中医理疗次数(人次)

 2018.1 281545.7 2035 87 87 2019.1 604332.93

 2085 359 253 2018.2 434043.7 2088 178 178 2019.2 681585.82

 2474 305 849 2018.3 751709.1 2396 287 287 2019.3 820383.47

 2979 305 1265 合计 1467298 6519 552 552 合计 2106302.22

 7538 969 2367 2018 年第一季度,XX 卫生院总门诊量 6519 人次,出院病人 552 人次,业务收入 146.73 万,2019 年第一季度卫生院总门诊量 7538 人次,出院病人 969 人次,业务收入 210.63 万,同比分别增长 15.63%,75.54%,43.55%,各项业务均有显著提高。

 自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4 月份,XX 卫生院与我院开展远程会诊共 10 例。

 自 2019 年 3 月份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以来,XX 卫生院共向我院上转 28 人次,我院下转到 XX 卫生院 13 人次,双向转诊工作初显成效。

 妇产科专科建设方面工作与成效:我院协助 XX 卫生院对妇产科进行重新布局和环境改造,办公室和病房、产房、待产室均做了墙面粉刷,改造了护士站,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更换了办公桌、病床、床单和传呼系统,建了一个温馨病房;产房更换了两张产床,装上了医用电动门,铺了地胶;新购置了人流机、利普刀、红外光治疗仪等设备。此外 2018 年 11 月 7 日,

  我院与 XX 卫生院签订了盆底康复协作项目协议书,投入 30 余万协助 XX 卫生院开展盆底康复项目。

 妇产专科建设工作方面,2018 年度较 2017 年度业务收入增长了 51.42 万元,门诊人次增加了 2021 人次,出院人次增加了157 人次。2018 年度新开展的妇产科理疗项目收入 50101.12 元,均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提升。

 2019 年妇产科一季度总收入约:48.3 万元。2018 年第一季度总收入:约 25.8 万元。通过上述数据反映妇产科 2019 年第一季度与 2018 年第一季度收入多 22.5 万。其中新开展盆底康复项目一季度治疗人次为 56 人次,收入约 7.8 万元;新开展无痛人流 12 人次,收入约 2.3 万元。通过开展上述新技术项目,填补了 XX 卫生院妇产专科治疗的空白。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重点通过手机客户端纳里医生系统开展医共体之间的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工作,继续协助 XX 卫生院开展以妇产专科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医疗救治工作。

 XX 医院 2019 年 4 月 19 日

篇九:城市紧密型医共体调研报告

2012.01 JOURNALISM

 REVIEW SHANGHAI新媒体沙龙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及行业生态的总体特点如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如何影响和改变传统的调查性报道生产方式?以 QQ 群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如何推动调查记者群形成网络职业共同体?回答这些问题既需要学者的观察,也需要记者的思考。最近,由“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新闻记者》杂志社主办,复旦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化时代的调查性报道”研讨会在沪举行。调查记者的行业生态要描摹中国的调查记者的群像并不容易,试图准确概括他们的生产方式、职业观念和生存状态,及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示的社会学规律与意义则更具挑战。研讨会上,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系助理教授沈菲、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联合发布了国内第一份《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  ,《报告》对 300 多位报纸和杂志的调查记者采取全样本问卷调查,第一次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观念和生存状况。《报告》显示 :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由男性主导,年龄较轻,学历较高。84% 为男性,女性只占 16% 左右。大约有 76% 的调查记者年龄在 35 及 35 岁以下,50 岁以上的不到 3%。几乎所有的调查记者都有大专或以上学历,76% 左右为本科,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 15% 左右。调查记者所修专业主要有三大类 :新闻传播类,占 40% 左右 ;语言文学类,占 27% 左右 ;经济管理类,占 12%。调查记者从业经验丰富,平均从事新闻工作 8 年,从事调查报道 5 年左右。50% 以上的调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是 6 ~ 10 年,30% 不到的调查记者从业 1 ~ 5 年,15% 的调查记者从事了 11 ~ 15 年的新闻工作。拥有调查记者的媒体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 ;调查记者多在北京、上海、广州工作。比较而言,湖南与河南是最大的调查记者“出产地”,两省籍贯的调查记者占了约 30%。其中,大约有 14% 的调查记者来自湖南,13%的调查记者来自河南。其他比例较高的省市自治区有:安徽、湖北、四川、河北、山东、福建、互联网、调查记者及职业共同体——“数字化时代的调查性报道”研讨会述评□张志安

 特约刊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

 赵凯工作室

 65 2012.01 JOURNALISM

 REVIEW SHANGHAI新媒体沙龙江苏、辽宁和浙江,调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择业动机,主要是“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表达百姓呼声”与“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尽管他们的成长经历、职业意识等各有差异,但却面临着共同的新闻环境、拥有相似的实践策略 :面临的职业风险最高,采访突破的难度最大,受到的职业尊敬最多,新闻作品的影响也往往最广泛、最有力。《报告》显示,调查报道从业人员重视新闻舆论监督与启蒙的作用,事实准确、报道客观与分析深入是他们追求的职业准则。此外,调查记者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大多数人对报酬与福利不满,但对同事关系、时间弹性和工作自主性较为满意。不容乐观的是,40% 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不从事一线采编工作,做编辑、担任管理职务或者从事非新闻行业),30% 的调查记者“不确定”,愿意继续从事 1 ~ 5 年调查记者的只有13% 左右。《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认为,这项统计再次表明 :在中国,调查记者吃的是青春饭。“中国的调查记者不仅肩负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的本分,还应学会保护自己、注重传承等以延长职业生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在点评《报告》时说,离我们最近的是事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揭露真相的过程充满着阴谋、遮蔽,职业化的调查记者总是令人产生敬意。为什么要强调数字化时代的调查性报道?因为对事实真相的调查正在对舆论造成深刻影响,这涉及到社会稳定和体制改革。网络空间中的焦点事件层出不穷,不时激发批判情绪和极化舆论,只有真相被揭开,情绪才可能被平复,事件才会结束。一般的动态报道只反映事件本身,网民可以便捷获取,事实真相的揭露却只有靠调查记者。在当下的新闻生产环境中,“表达一个真理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难得多”。因此,深入调查、客观陈述、适当表达都是调查记者需要做的。伴随网络爆料、草根微博、公民新闻的兴起,“一般的事实报道不再是记者的专利,真正深入的调查才是传统媒体能够生存的前提。如果传统媒体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重视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网络实践互联网的普遍运用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兴起,正深刻改变着调查性报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机制,也改变着调查记者的职业观念和行动策略。总体来看,就生产过程而言,网络对调查性报道的影响主要包括 :1.消息源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的新闻线索从论坛、博客、微博中率先爆料 ;2.新闻背景的检索数据库。借助网络的海量搜索可以快速获取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甚至以搜索方式展开调查 ;3.即时便捷的采访工具。QQ、MSN、S kype 等即时聊天工具被记者频繁用于在线采访 ;4.真相传播的突破载体 ;5.获知传播效果的渠道和传受双方互动的平台。通过新闻网站的点击、评论,以及微博上的跟帖、转发,记者和媒体可以快速了解公众对报道的反馈,也有利于他们直接从公众那里获得持续调查、跟踪报道的资源和支持。《21 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左志坚认为,要在面向未来的语境中探讨互联网影响下的传统媒体报道形态的变化,未来的新闻将有三种形态 :一、微博。生产者是网民,传播方式是由网民好友转载、病毒式传播,优点是完全免费、生产门槛极低、传播速度极快,缺点是公信力偏低,生产机构是由 SNS 网站提供免费平台,供网民免费发布、传播各类信息 ;二、消息。生产者是普通记者,传播方式是由传统媒

 66 2012.01 JOURNALISM

 REVIEW SHANGHAI新媒体沙龙体进入网络门户、再通过 SNS 二次传播,优点包括有时间核实、公信力较高、信息相对全面客观或有独到观点等,缺点是慢、信息高度同质化,生产机构主要是通讯社、报社、电视台;三、以调查性报道为主的深度报道。生产者是资深记者,传播方式跟消息相似,优点是公信力更强、信息更全面、观点更独到,缺点是慢、制作时间和物质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机构主要是杂志及少部分报纸。“现在很多人担心,互联网会让传统媒体消亡,记者这个职业也会消失,其实不大可能。”左志坚认为,跟微博等新兴传播载体相比,调查性报道的价值在于 :1. 全面客观,能有效节约受众的接触时间 ;2. 调查成就深度、成就影响力,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互联网环境下,调查记者必须加强三种能力 :一、网络工具的使用,包括微博、翻墙、搜索引擎等,必须娴熟,方能保持不掉队 ;二、采访突破和写作能力依然是安身立命之本 ;三、拥有专业的分析工具,新闻传播学之外要在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等某个领域有所专长。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白红义博士纵向回顾了上世纪 90 年代迄今,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变迁轨迹和影响因素。职业意识包括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角色、媒体功能、伦理道德、工作自主性和满意度等一系列问题的认知和评价,是新闻从业者的观念体系和新闻价值观,也是影响乃至决定其新闻生产的内在因素 。以职业角色为考察切入点,主要存在中立者和倡导者两种模式。上世纪 90 年代入行的记者较多体现出倡导者色彩,往往以知识分子来自我期许 ;但新世纪入行的记者普遍受到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更加认同中立者角色,但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出“新闻民工”的色彩。据笔者观察 ,微博对调查性报道生产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消息来源 :从筛选、梳理、线人报料转向定制、接近、主动求援;2. 报道机制 :从记者主导、单次刊发转向公众参与、循环报道 ;3. 行业互动 :从独立调查、业内沟通转向支援协作、公开动员。总体上,微博正成为调查性记者互动交流、“默契协同”的重要空间,既促进情感层面的专业认同,又促进功能层面的资源协作,有利于拓展报道空间、提升专业化。研讨会上,白红义博士指出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使网民更快捷、直接、深刻地影响着调查记者的新闻生产,汹涌的网络民意容易干扰他们的专业实践。“对当下的调查记者来说, ‘倡导’容易,‘中立’更难。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倡导者模式与中立者模式的分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二者相互缠绕,难分难解,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局面。”调查记者的职业共同体与会者还关注了职业共同体的话题,就调查记者圈是否形成职业共同体、记者共同体与律师共同体的互动、互联网对职业共同体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据《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数据显示 :调查记者构成了一个颇为紧密的共同体,集中反映在跨组织、跨区域的社会关系网。平均每位记者认识 30 个业内同仁,88% 左右的调查记者有过同行协作经验,调查记者对跨机构的合作多持正面态度,并经常与其他记者分享背景资料和消息源、提供或接受采访便利以及与其他记者共同采访完成调查。不过,这种比较紧密的社会关系网,既能为调查记者的异地监督提供便利,有利于同行之间抱团取暖、协同突破,争取更大的报道空间,也可能成为部分记者偷懒的工具或导致新闻的同质化。如《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鸿谷所言 :“一方面,调查记者往往是

 67 2012.01 JOURNALISM

 REVIEW SHANGHAI新媒体沙龙媒体相对艰难与具有挑战的部分,在目前舆论环境下,协同是抗拒压力的重要方式 ;但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调查性报道非常依赖特殊的信息源,调查记者的竞争,尤其是良性竞争才是正途。”《21 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左志坚将调查记者职业共同体的特征概括为两点 :一、对新闻自由的共同追求。“很多时候,不是一定要去追求正义或勇气,而是出于本能要去挖掘真相。因此,这是我们共同的价值。”比如,有调查记者将本媒体未发的报道在微博上报出来,其他同行就会积极转发 ;二、对新闻职业化的共同规范。要借助共同体的作用,促使调查记者少些个人英雄主义,多些冷静和理性的判断。类似的话题经常在微博上研讨,也逐步在网上形成这方面的同行监督。“没有共同体、没有共同价值观,是很难行动的。比如,今天的研讨活动也有消除自我恐惧、自我审查的作用,价值共同体应该成为记者行动的潜在背景”。有多年从事司法题材调查报道经验的杨海鹏说,当前,社会问题频发、社会矛盾激烈,对调查记者来说这可能是非常大的机会,能使更多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当网络民意可能影响报道立场的时候,调查记者更要冷静和客观,去现场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并非没有作为的空间,如果你的行动很理性,你的作为空间还是很大的。”

 除了微博之外,“小刀群”、“蓝衣”、“深度报道记者群”等 QQ 群也已成为调查记者的“网络虚拟共同体”,发挥着积极作用。《南方周末》上海站记者鞠靖以自己亲自创办和维护 QQ 群的经历作为个案,剖析其特点和功能。他认为,QQ 群是调查记者职业共同体的一部分,但这个部分更侧重于新闻生产,其有效功能包括提供新闻线索、寻找采访对象、远程核对事实、实现组团采访、共同应对外部压力等。长期研究中国调查报道的瑞典隆德大学史雯副教授(Marina Svensson)建议,分析调查记者的职业共同体应该在不同层次上展开。调查记者的职业共同体包括社会交往、价值共识、行动协作等多个层次,体现调查记者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共识,形成他们需要共同遵循的职业规范,并能发挥有效的支援和自律功能。针对调查记者职业协作和共同体的关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也指出,借助 QQ 群进行的职业协作和正在形成的“价值共同体”,是调查记者职业共同体非常重要的方面,它离真正的职业共同体还有很大距离。一般来说,职业共同体需要几个纬度和功能 :价值共识、职业伦理规范、报道技能分享、职业归属感、集体抗风险能力、救济和维护的功能等。“目前,调查记者的职业共同体还比较脆弱,尤其在职业伦理规范、职业救济方面。”她认为,调查记者的职业共同体,不仅需要记者们参与建设和维护,也需要学界的推动和支持,新闻业界和学界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学术研究要能够成长起来,也需要介入社会、干预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学术界的行动力和想象力也需要业界的推动,两者都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持续的实践。”■(作者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注释 : 这项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学资助,经费编号 SRG-7002540,项目负责人沈菲,项目合作人张志安,感谢全职研究助理黄缨杰为本项目付出的辛勤劳动。结合新闻行业状况、调查记者队伍规模及其新闻生产实践的特点,这项研究将调查记者的样本标准确定为 :一半以上工作时间从事调查性报道,主要以社会、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负面题材为主,多关乎公共权力滥用,有被遮蔽的真相要记者进行突破调查,特稿记者、对话记者等不算在内。样本总数确定为 334 位,最终 259 名记者接受问卷调查。《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全文参见《现代传播》2011 年第 10 期 张志安:

 《深度报道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08 年第 10 期 张志安 :《新闻生产的变革 :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新闻记者》2011 年第 3期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市对标先进提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委、人民政府对讲大局担使命、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要求,全面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找准差距,追赶超越、争创一流,全方位提升各领域工作...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 22022喜迎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以一名共青团...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演讲稿(范文22篇) 【目录】 1、“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  精品文章  第三次中央xx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2021范文  第三次xx座谈会已经召开...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高中“砥砺奋进守初心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五四运动浩浩荡荡的场景,转眼已越过100多载的光阴。站在这片灿...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篇一 一、...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找准查实突出问题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每名党员...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稿(1)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文5篇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英雄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担当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