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篇
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篇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色彩基础知识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课。色彩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色彩基础知识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课。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课属于在色彩知识体系中继色彩三要素等甚而知识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分二个专题,专题一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艺术特点与效果。专题二通过色彩对比实例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色彩产生的相互关系,并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逐步加深这一理解。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本课是色彩基础知识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作铺垫与打基础。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观看图例,思考同类色与邻近色有什么视觉特点?2、展示色彩强烈的绘画和工艺作品,为什么这些作品如此醒目?
专题划分
专题一:同类色与邻近色(1课时)专题二:色彩的对比(1课时)
专题一
同类色与邻近色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一概述(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活动以师生、生生交流体验展开,引导学生观看色相环,联系生活用品认识同类色与邻近色。本专题的重难点是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
1.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2.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3.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
1.你喜欢应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设计的生活用品吗?为什
专题问题么?
设计
2.用同类色和邻近色来进行色彩搭配会呈现什么样的色
彩感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库源
常规资源生活用品实例,图片等。
教学支撑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他自己身边的学习用品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兴趣导入1、提出问题:你喜欢应用什么颜色的学习用品?为什么?2、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两件生活用品用了什么色彩?说出色相名称。教学意图:复习旧知识,引起学生兴趣与思考,为新概念的学习作准备。活动二:认知探究1引导学生观看色相环,寻找小壶与杯套的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讲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师生活动:找出浅渌、深绿、橘色、黄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了解同类色、邻近色的概念。学生活动:从生活中试举几个应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设计的实例与同学进行交流。游戏:课件展示,请同学来找色块拚摆。1、在各种色彩中找出同类色。2、在连续的12色相环中找出邻近色。2老师展示绘画作品和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思考一下同类色有什么效果?邻近色又有什么视觉特点?按照教师的要求感受同类色的柔和、协调,感受邻近色的微妙变化产
生的美感,比较二者的差异。活动三:练习巩固1、老师出示几组色彩,让同学们做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连线练习。2、老师引领学生欣赏课本上的装饰画,请选择你喜爱的一组同类色和邻近色画一幅小装饰画。活动四:评价延伸1、展示学生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述,老师引导总结。2、老师设计课堂抢答的游戏,来巩固本堂课的所学知识。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评价要素:1、通过谈话及学生自评,了解学生对配齐内容是否积极投入。2、主动交流、合作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方式:通过小组研讨、师生欣赏评述、填写评价量表等形式进行评价。
专题二
色彩的对比
所需课时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课从补色、色相、纯度、冷暖等方面认知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色彩对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与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中把握合适的度。
本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知识,并尝试用色彩对比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色彩设计练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受色彩的对比带来的美感,从而使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学习用色彩装点自己的生活。
从本课范图来看,应用补色对比进行的色彩设计实例具
本专题
有哪些特点?
问题设计应用补色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还可以有哪些对比色协调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专题网站、多媒体课件
源
常规资源生活用品实例、图片等。
教学支撑多媒体教室
环境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兴趣导入老师展示已准备好的图片与课件,还有生活用品,请同学进行观察分析,问为什么这么这些作品和用品如此漂亮醒目?学生之间展交流与分析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二:认知探究通过刚才的互动活动,我们知道了色彩的对比。色彩对比是来自不同颜色间存在的比较关系,它是形成色彩艺术的真正动力。利用色彩的对比可创造出绚丽夺目的色彩效果,但如何恰当地运用色彩对比,使其更充分地显示色彩魅力,达到鲜明而不生涩、艳丽却不失沉稳的艺术效果,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下面我们从补色对比、色相对比、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五个方面来认识色彩的对比。老师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分析其补色对比的色彩感觉与特点。明度色相等对比的色彩感觉与特点。总结出各对比的概念与特点。1、补色对比:在色相环中任一色相和与其相距1800的颜色互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提出问题:应用补色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师徒共同研究学习补色协调法。还可以有哪些对比色协调法?)2、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突出了色彩间的对比,效果绚丽,鲜明多彩,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应用广泛。
篇二: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六年级
心的耕耘美的创造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知道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并对美术作品的产生,美术
创作的表现手法及美术作品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共分为美术作品的产
生和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两个内容。
学习重点:通过欣赏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把握美术创作
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概念,了解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从某个角度表
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综合把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评
述美术作品。
本单元共有两个专题。专题一“美术作品的产生”是作品的欣赏与
分析,指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表述美术作品具有的写实风
格、表现性风格与抽象风格,评析美术作品。专题二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通过学习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谈论并交流诸如美术创作,美术作品的功能,美
术作品
的审美意蕴等问题,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两个专题之间是相
互联系递进的关系。本单元的学习以欣赏、评述为主要学习方式,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感受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其艺术内涵;学习感受美术作品所营造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美术作品内在的情感意蕴。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mt%诚討--艺--,--:--鬥--卜--=-:--铲--.-奮--煨--:--;--•--艸--,-〒--衣--务--r伽--1-能
—
------------"
I/RS
导7口竝口验,陀剛bi;钿如^勺在肛
需界甌吐领鯛讨泗細馭;
雨
日匝厢时磁叮顾戈.闸据愍■
療磁:
电袞:扎逐mt戰却取壁*坦USKKEtf"
'6/pttjrw^询卿丙旳?Tff墩
MT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习,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感受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其艺术内涵。
过程与方法:学习感受美术作品所营造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美
术作品内在的情感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创造,热爱生活
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对应课标
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
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
活动,要求学生达到:(1)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
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
美术发展概况。(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
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
美能力。(3)逐步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新
生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1、你能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主题
吗?单元2、你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那些美术作品的方面能问题够打动你,影响你和感染你吗?
设计
专题划分
专题一:美术作品的产生
(1课时)
专题二: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1课时)
专题美术作品的产生
所需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2、感受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其艺术内涵;3、通过赏析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创造,热爱生活的情感。
1•你能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
专题认识和理解吗?
问题2•你能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美术家并评析其作品的风
设计
格特征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美术作品图片;教学课件;搜集资料: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图片;美术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了解美术创作1、你认为美术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或者说你创作一件美术作品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一起边交流边总结:构思;搜集素材;修改整理;创作完成。美术
创作一一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以《血衣》为例,具体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血衣》的创作过程(鼓励学生课后多从网上了解更多的内容):3、总结美术作品创作过程(多媒体展示):1)用草图记下某种创作构思;2)对草图反复推敲、修改,使之成为作品雏形;3)搜集草图中的形象素材;4)放大草图,用某种美术手法进行创作,直至作品完成。4、说一说:你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有了怎样新的认识?活动二: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区分其再现性和表现性手法。艺术家审美理想不同,创作手法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写实风格、表现性风格、抽象风格。1、写实风格:强调视觉真实性与客观性。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例,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2、表现性风格:偏重自我表现,高度概括,不求形似。
(多媒体展示图例,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情感表达(着重引导)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3、抽象风格:单纯用色彩和点线面形式组成。
(多媒体展示图例,引导学生从色彩、形式组成、情感表达等方
面进行比较赏析。)4、作品赏析:多媒体展示几幅不同风格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交流,进一步了解其不同的艺术特色。活动三:总结美术创作是艺术家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展示自我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美术作品不论是写实、表现还是抽象,都是艺术家借物抒情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对自然、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感受。用心去耕耘,就能创造美!
1•能否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认识
和理解。
2•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美术家并评析其作品的风
评价格特征。
要点3•能否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那些美术作品的方面能够
打动你,影响你和感染你。
4•能否通过网站下载美术家创作过程的资料与同学们分
专题一
享,以体验美术创作的一般过程。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习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所营造的情趣和意境;深刻体会美术作品内在的情感意蕴。2、通过赏析学习,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篇三: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六年级美术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体会线的韵律
单元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以视觉语言为主题单元化编排教材,是少儿版初中美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二期课改的重点,对于美术学科而言,由于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美术学科也提出新的要求——即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线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通过单元教学让学生体会线的韵律、学习线的知识和线的表现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把学习“线”的侧重点放在用线来造型,追求描绘形象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过分拘泥于对绘画基本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线所表现的艺术美感的体验与感受。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对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通过记号笔、毛笔、水笔等绘画工具创造性地进行线的练习,把学生的注意点从表现形象引向线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并感受中国画中线的韵律美,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单元教学内容: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命题创作练习,初步感受线的韵律美;小组探究如何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多样又充满韵律美的线;体验线构成作品中的线与国画中线的不同韵律美,感受中国画博大精深,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了解美术作品中的线不仅能够造型,其本身还具有韵律美;能运用线进行简单的主题创作,用中国画笔墨探究线的特殊韵味,用几何线设计线构成,用所学的韵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线。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小组探究,发现并了解美术作品中“线”这一造型要素的意义。用三种绘画工具尝试和探索线的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仅能造型,而且不同的线有不同的韵律美,尤其体会中国画中“线”的艺术魅力。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单元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线的丰富多彩,线不仅能造型还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审美特征,尤其体会中国画中“线”的艺术魅力,渗透民族精神教育。2、现实生活中,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注意点从线可以塑造形象引向线的韵律美,并真正体会不同的线有不同的韵律美。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预初年级的学生因为绘画基础还比较薄弱,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对线本身所拥有的韵律美一般都很少关注,对线与美术作品主题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所以,在本单元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教师演示、作品展评等),有趣的练习(图文配对、听音乐画线、小组竞赛等),比较分析等方法把学生带进“线”的艺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术世界,充分感受和体验“线”所蕴涵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懂得线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感受线的韵律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线会使人产生不同感受,线是丰富多彩的,初步感受线的韵律美;用记号笔画线的形式表现一幅主题画。过程与方法:图文配对、听音乐画线、欣赏以线为主的作品,自选主题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作品并展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同的韵律美,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在表现主题画中体验线的韵律美,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感受美术、书法作品中线的韵律美,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教学难点:用记号笔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命题画,体会线所具有的表现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4张铅画纸(主题作品展示用)、双面胶学生:记号笔、彩色画纸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支彩色铅笔与一幅用笔组合的作品设问。解析: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快速明了。二、欣赏感悟线的韵律美1、读图说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并编号。2、图文配对练习解析:学生依据媒体出现的文字,找到黑板上相应的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线会引发不同的表情联想。3、听音乐画线解析:听音乐画线,体验线除了能造型还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音美结合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走近线、感受线的魅力,体现了新课程学科整合的新理念。4、欣赏、分析以线为主的作品解析:引导学生发现大师是怎样运用线的韵律美表现创作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明白合理运用线的韵律美,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主题。运用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补充欣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局限于书本图例,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自然整合。5、欣赏生活中的几幅画面解析:让学生感受线在生活中所展示的魅力,明白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6、欣赏同龄伙伴的作品,激发创新思维。三、作业要求主题:小雨沙沙杨柳依依光芒四射微波荡漾1、用自己喜欢的线,表现一个主题。2、体现线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注:在学生分组讨论主题表现方法,教师演示帮助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练习。解析:学生自选主题,用记号笔进行线的表现练习,保证作品展评时更清晰,达到审美的基本要求;四个命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景象,既亲切又熟悉,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降低了难度,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让美术走进生活,让教学贴近学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作品展评1、要求将作品贴在对应的主题下,注意有序排列。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解析:作品展评,要求学生将作品贴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对应的主题下,这样很自然地生成了四幅大作,既体现了审美又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创作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五、拓展欣赏今天课上我们通过美术作品初步感受了线的韵律美,体验了记号笔表现的线的韵律。如果改变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线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解析:出示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的以线为主的作品,激发学生作进一步探究新知,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篇四: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中,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需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站在单元的视角上构建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中心地位,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拓展学生美术知识面,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
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立足美术教材的单元化视角,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单元知识点,在课堂学习中具体研究美术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新时期,如何进行单元画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一、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
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这使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思想受到重视。长时间以来,中学美术教材体现了“一课一教”的形式,很多学校一个星期仅仅设置一节美术课程,但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只能初步接触简单的知识或完成作业,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该和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活动相结合,引进多课时的学习活动,巧妙地落实教学改革。单元化教学主要是把某一个主题单元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科学配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练习环节,保证学生知识掌握更为深入与系统,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形成单元教学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单元化研究型教学。
二、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
(一)三维目标
对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来说,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设计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教师应挑选具体的行为动词,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一方面应包含美术技能操作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包含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说,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假如是新课改教学的核心特色。在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关注教和学的融合,思考师生行为活动的全过程,开展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要和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过程方法目标结合。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全方位思考和精心设计,凸显单元课时的特征,使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单元化研究型
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生活环境进行教学设计。立足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向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三维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师生应一同经历教学设计与创作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命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不仅要科确保学生获得知识,还要系统性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有效思考
(一)借助对媒体技术,让学会感知艺术表现形式
在单元化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作品的历史创作背景,以学生审美思想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通过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感知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欣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的主要特色,拉进学生和作品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完成分组合作学习
目标,启迪学生审美思维,帮助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如“造型·表现”单元中,涉及“熟悉的物品”“情感的记录”与“人类的朋友”几项内容,均围绕造型表现进行内容设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大致的学习内容,展示与造型表现相关的图片,刺激学生视觉,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特征,初步感受所学知识,为美术教学做好铺垫。
(二)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互动教学体系
在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单元化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及理解能力,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优化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图像识读、作品审美和创业实践,加深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美术学科素养。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鉴赏一些美术作品,再引导学生发挥思维能力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推动美术教学活动进行。
另外,教师还要建设互动性学习体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由于初中学生存在个性化发展倾向,且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所以教师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组织相应的美术实践活动。教师应围绕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通过互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应立足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挖掘学生兴趣点,通过优美的美术作品开展绘画教学。如“设计·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包含花的变化、图案之美、装点生活等内容,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妙,通过花形状的变化、美丽的图案以及绚丽的生活绘制,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对此,教学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花的世界,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熟悉的花是什么样子的?花的颜色有哪些?你们能不能绘画自己喜爱的花呢?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创作自己喜爱的图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由此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情感,主动和教师沟通,形成完成的互动教学体系,在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推动美术课堂活动的开展。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单元化研究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够体现美术作品的韵味,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注意对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多层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另外。要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进行自我意识表达,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知识面,提升单元化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其次介绍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最后从分析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感知艺术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互动教学体系,发挥教师引导职能、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总结美术作品知识、升华美术作品主题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有效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
[2]赖文杰.核心素养背景下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以《个性鲜明的木刻人像》为例[J].东京文学,2019(2).
[3]张美林.地域资源以单元化教学形式融入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探究——以南宁市东盟文化为例[J].明日风尚,2019(16).
[4]温碧云.初中美术系统化单元教学《寄情山水》单元课程[J].参花(下),2019(1).
[5]孔祥平.构建高品质美术课堂教学——单元整体化教学策略研讨会在广元市苍溪县教研室成功举办[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3).
[6]胡爱武.浅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化教学设计[J].艺术大观,2019(12).
篇五: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一,你、我、他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等。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板书:)二、描述特征?说说“他”的特征?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1、《蒙娜·丽萨》?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2、《凡·高自画像》?出示艺术作品?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5、探索?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讨论、猜想。?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脸型?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表情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五、临摹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六、引导评价?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七、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交流导入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3、欣赏罗中立《父亲》。三、授新1、看“图”写“话”?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Q像》。?学生仔细观察、体验。?各小组任选其一,写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2、看“话”画“图”?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出示漫画作品。?学生自己体验、讨论。?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5、特征的把握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仔细观察人物特征。?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五、引导评价?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教学效果我认为,一节课上得好坏,关键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主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内容:一是描述特征,从描述身边同学的特征、描述自己的特征到描述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相互的描述中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二是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的,在这一环节上,我把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作为重点,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为画肖像画作好准备。这在学生画肖像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是感受画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特征的。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讨论,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大肖像画进行临摹。四是尝试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难点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之前对人物特征的了解、人物头部比例的“测量”、人体比例、结构的了解等等,这样学生在画肖像画时就觉得比较容易,也能将人物特征表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刚开始时,我就以游戏(猜猜“他”是谁)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我”自己的特征、表演人物各种表情等,另外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优秀美术肖像作品让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临摹、创作的肖像画,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本课的要点。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二,我的故事
一课题:我的故事二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美化环境、生活,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四学习资源多媒体电脑、学生自备卡通画书、课本。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组织教学(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对上单元学习的《你、我、他》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及和本节课学习的卡通画进行对比,引出对卡通画的介绍。●播放卡通片《巴布豆》结束后提问提问①: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这部卡通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②:该卡通片在表现人物的各种形态上用了什么特殊手法?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正确与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卡通片后在来告诉大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卡通画书,仔细分析。总结:卡通画的特点——夸张变形、生动幽默、语言简洁、色彩鲜艳。材料:夸张变形是卡通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能使画中的人物(或动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它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意识地摆脱自然的束缚,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原形得以突变,从而创造出形式美、理想美的艺术形象,并使其更新颖、更别致、更独特也使所描述的动画故事扣人心眩。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夸张是卡通画的灵魂。●教师示范在做卡通形象设计时,可以从某个局部入手进行夸张,例如:鼻子、眼、嘴、头发等。
设计好形象后在来进行表情的设计。学生练习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并表现他(她)的高兴、痛苦、愤怒、疲倦的表情,老师巡回辅导。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
有想法有个性有特点有情趣有影响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卡通画”与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向日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
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分钟)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2分钟)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色彩的心理效应》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红、橙、黄b蓝、绿、紫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2分钟)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0分钟)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举例:欣赏课本12页农民画《猴子吹号》。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3分钟)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3分钟)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化?(2分钟)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4。展示课本1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5分钟)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展示课本11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2分钟)6.欣赏(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分钟)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分钟)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7.课堂活动(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第一首:《丰收锣鼓》第二首:《二泉映月》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8分钟)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课堂中的巧妙融合,何表现?(2分钟)(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2分钟)活动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的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生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2.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学作品片段。投影仪分别打出四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7分钟)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果。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1.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3分钟)
3.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4.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多媒体电脑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30分钟)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5.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评价
作业完成,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分析:说目的: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评价明四季给自己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采用这些颜色、笔触来表现。并将自我评价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使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5分钟)色调色彩搭配画面结构笔触个性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并通过色彩、
√
√
√
√
√
笔触去体会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
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中国学习联盟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1)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2)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四,梅竹精神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知识技能目标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引入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生答)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为什么?(生答,教师予以鼓励)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二、赏析、探究(一)赏梅:(多媒体展示)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年的历史。活动一:(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颜色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1.梅花的生长习性?它有哪些颜色?2.梅花的形态特征?(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教师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二)咏梅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活动二: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思考与讨论: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三)画梅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活动三: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三、体会、实践1.认识文房四宝。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传授小知识点:用笔:中、侧锋,轻、重、缓、急等。用墨:干、湿、浓、淡等。(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四、展评、拓展1.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2.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学具准备: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教学过程:一、讨论、引入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二、体会、实践3.线条的疏密。4.花瓣的聚散和朝向。5.勾花与点花。(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三、展评、讨论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评价建议:1.构思有什么特点?2.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3.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外拓展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生答)*梅之佳友: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教学拓展:*熟悉对象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中国学习联盟胆作画,反复体会。*借鉴传统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重视书法练习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www.qdmynet.com“青岛梅园”
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五,花圃
课题:初一课改实验教材《花圃》自编教案制作人:深圳市布心中学王婧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单元目标;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教学评价: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设计构思: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教学要求: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教案部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
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C、黑白或单色图稿(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四、课堂小结: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
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A、描稿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B、镂刻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C、漏印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四、课堂小结: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六,和平鸽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概述: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的一般规则。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2.技能目标: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1.(CAI课件)战争视频片段、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二、教学重点: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三、教学难点: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CAI: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2.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3.欣赏:毕加索的《》、《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4.展示介绍招贴画。招贴画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传达特定的主题。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剪贴)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观察:毕加索《》、《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体会:主题与选材的关系。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可以表现和平主题?橄榄枝、武器等。如何用剪贴的方式创作和平主题的招贴画?6.活动二:分组剪出与和平主题有关的图形,合作拼贴表达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合作拼贴板的图片及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场景照片)。(CAI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7.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8.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2.学具准备: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二、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三、教学难点:多点切入表现主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3.设计过程:画草图(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完成。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课堂评价: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3.评价表:立意健康构思独特主题突出构图协调图形简洁色彩鲜明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4.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参考资料:
1.国际设计传真——平面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第二届靳棣强设计基金奖获奖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3.平面港(广告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七,灯与光
课目教学程序(第一课时)第7课灯与光教学活动年级7年级上册执教媒体运用何嘉僖
1.教室关灯,关门,拉上窗帘,使光线变暗让媒体准备:灯饰图片、纸制学生感受气氛。圆筒灯饰、灯泡及电线插
一、感受讨2.开灯,开门,打开窗帘,让学生感受光线的座、纸材、刀片、双面胶、论变化,通过对比,加强对灯光作用的认识,并引导不干胶等。学生交流讨论,说出灯光的作用、种类,逐步过渡到对灯饰的关注。3.教师: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带给我们光明,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谈谈生活中看到的最喜欢的灯饰。4.学生谈生活中喜欢的灯饰的造型、色彩、材质以及灯光效果。二、欣赏体1.欣赏灯饰图片,思考颜色、形状、材质对灯展示灯饰图片;教师利用灯验光效果的影响。2.教师演示:泡插座演示;讲台上放一块大展板,上面
1)把不同颜色的纸筒罩在台灯上,让学生进一步准备几个电线插座和灯泡,感受外界颜色可以改变灯光色彩。2)把不同厚度的纸以及塑料、铁皮围成筒状罩在台灯上,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对灯光明暗效果的影响。3)在纸筒上切挖不同的形状,分别罩在台灯上,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灯光效果。3.学生把准备的纸材进行切挖处理,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三、装饰手1.纸质圆筒造型的灯饰展示,在欣赏的同时讲教师展示自制的圆筒造型法处理解纸材的优势。的灯饰;学生作业放在上面展示。
2.学生讨论装饰手法的种类,教师演示装饰手利用灯泡插座展示灯饰。法处理。1)绘画在纸上绘制图案,卷成圆筒粘好,放在灯泡插座上展示。演示时讲解绘制要领,并结合挂图分析图案设计可以从民间美术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其他领域获取灵感。2)粘贴利用彩色不干胶剪出合适的形状,然后粘贴在圆筒上,欣赏成品,开灯展示效果,学生讨论色彩搭配、
疏密处理等问题。3)切挖折叠在纸上切挖折叠,同样卷成圆筒放在灯泡插座上展示,强调技术要求,用铅笔先描线,放在玻璃板上刻,刀要锋利,直线可以用尺比好再刻,折叠注意方法。欣赏实物和图片,学生针对手法处理进行讨论。4)镂空衬底在描好线稿的厚纸上进行镂空处理,然后衬上薄纸贴好,欣赏成品,开灯展示效果。5)综合运用展示综合手法运用的灯饰。四、学生制1.学生设计圆筒造型灯饰,可在纸上画出草图。工具材料。作五、总结2.利用纸材制作,装饰手法不限。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2.布置下节课任务,分组准备工具材料,并要求学生查找有关灯光的散文诗句。(第二课时)1.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媒体准备:灯饰图片、不同与光的审美体验。造型的实物灯饰、灯泡及电学生作业。
一、交流讨2.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日对灯有线插座、蜡烛、纸材、铁丝、论什么不同的要求。3.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二、尝试体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不同环境、氛围中的灯饰图验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片欣赏。室灯光,餐厅灯光等)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三、造型处1.欣赏实物灯饰:理1)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2)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2.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四、材质处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理毛、小贝壳、树叶等),并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五、设计制1.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工具材料。作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他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2.学生谈设计意图,教师予以指导。3.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第三课1.技术指导:结合灯饰实物对透光性、耐热性灯饰实物展示;学生作业。灯饰实物欣赏。贝壳、羽毛等。
时)
予以提示,灯饰的造型应考虑灯光效果,同时注意播放《铃儿响叮当》、《新年好》等音乐。
一、完善设结构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计2.学生分组展示设计小样,相互交流意见,提出改良设想,进一步完善设计。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1.学生固定蜡烛并点燃,把制作的灯饰罩在蜡学生利用烛光展示灯饰效示烛上,强调安全意识。2.教室里关灯、关门、拉上窗帘,大家感受灯饰效果。3.组织学生齐唱《新年好》。三、教学拓1.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手法、材料设计制展作灯饰装饰家居。2.建议学生写一篇关于灯的小品、诗文,或描述亲手制作的灯饰。果。
八,门
一、教材分析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门有各种各样的。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教学思路本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二、课题:门课时: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2、人文情感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参考教案
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二、教学重点1、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2、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3、设计一个有趣的门三、教学难点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第一节门的启示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学难点: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学准备: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二、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3、课堂活动: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⑪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附答题参考要点: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⑫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附答题参考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⑬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欲露还羞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⑭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中西合璧、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⑮标志性“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门,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4、自由阅读⑪课本第33页的资料库⑫阅读教师的补充资料:关于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见补充资料库)四、小结
布置下次课的内容,内容和要求见课本第32页的活动二。
七年级下册一,过去的日子
课目教学程序(第一课时)第1课过去的日子教学活动年级7年级下册执教媒体运用杨爱霞
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艺术节精彩片段收集,怀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的思想感情。等。)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
一、同忆、导入
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节照片若干方式)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实际灵活运用)二、交流与思考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课件:“看照片,讲故
(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事”表现方式的学习)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投影仪:展示学牛带来的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照片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课件:“美术创作”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课件:图例(有缺陷的摄影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作品)材的一种手段。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三、构思、创作(根据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课件:“我创作.我表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现”同忆为内容,设计主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题,进行表现)课件:儿童画欣赏
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3.学生交流想法,进行自主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一、童谣导入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
媒体运用
二、感受、学习(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
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
课件:“我欣赏,我感觉”
(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课件:各种艺术作品图例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展示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课件:油画作品《山村小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店》穿其中)课件:作品分析表格
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课件:“小结”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4.学牛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三、美术作品再欣赏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课件:艺术作品图例展示(进一步感受与理解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课件:“小结”
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课件:具象与抽象艺术作法的把握)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品图例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四、构思、创作(重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课件:“我创作,我表现”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试)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3.学生完成作业。
二,桥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教材分析根据教参中对教材分析,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参原意“在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时,考虑到今年我校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并且,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使用的是艺术教材。纸质材料的教学,仅上了平面的“艺术档案家”、“脸谱”制作等课,没有进行其他可相对应或铺垫的纸质材料或立体练习,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使用综合学习的方法,不拘泥于单纯的纸质立体构成,首先通过展开对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具体的教材、学生现状分析后,决定扩大教材内容,降低难度,以利于适应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最后,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习的历史,的种类、认识的起源、作用、外观与基本结构;学习收集资料,总结学习结果;理解梁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美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利用纸材进行立体的梁制作。二、教学目标1.进行梁的实地考察或收集有关梁的资料:2.利用纸材制作纸立体梁模型;3.写一篇与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资料、考察报告均可);4.尝试制作或绘画出一座有创意的梁模型(可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小组完成)。三、课前准备学生:1.查询梁建筑资料或有关梁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2.常规用具、剪刀、胶水等。教师:1.查找梁建筑资料,做一个关于梁的课件。2.纸质梁折叠尝试。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战争中,一位工程师炸掉自己亲手设计建筑的心爱的大的故事);——唱一首的歌曲(一位学生希望架起彩虹,让老师走遍祖国大地的心愿);——引出的功用:架交通,毁阻隔。梁对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2.学生互动与课件演示结合。(1)的常识。——谈谈你所知道的,包括的故事。熟悉的、见过的、特别的。——说一下(中国或世界)梁之最。最古老的石拱赵州;最多洞的宝带;最早的闸浙江绍兴三江闸;最早的十字山西晋祠鱼沼飞梁;最早的铁索云南水平雾虹;最多石狮子的北京卢沟;最后的一座五亭扬州瘦西湖五亭;最早的一座城市绍兴八字;梁最多的地区:江南水乡;公路高架“国门第一”北京四元;亚洲之最——武汉长江二。
(以上过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及说明,或学生收集的资料)——大家熟悉的著名梁:赵州、卢沟、南京长江大、美国金门大、悉尼跨海大……结合课本。——最早的梁形式:石块、石板、木头、木块。——梁的种类与发展:用途:公路、铁路、高架、立交……材料:竹、木、积木、藤、石,水泥钢筋……外观:平、拱、曲、折……材料与外观: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练。木:独木、木板,浮,木架……石:石、石拱……铁木结合:铁索……综合材料:钢筋水泥……——建的一般位置:溪流、沟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的延伸:楼梯、天梯、娱乐设施……(2)梁的基本结构:起支撑作用的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交通部分:面;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拦;(结合课本)(3)折叠简易的纸质梁(教师演示基本方法;学生课堂作业: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梁)。折纸:成型;装饰(也可酌情不演示)。(4)想一想:如何设计一座现代梁模型?(参照课本了解现代梁的结构,选择纸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课时,设计一座实用、美观、环保的未来梁模型。)五、评价开一个小型展览会,展示资料,折叠。同学互评。(参照课本评价标准)六、课后拓展1.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以及的延伸(可画速写),继续收集梁资料。2.做一纸成型梁卡或画(做)新型现代梁(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3.写一篇的报告(故事、资料均可)。4.展示所有作品(文章)。(分班级或做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绿洲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结合“欣赏·评述”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的作品资料,以及其他图片的赏析、学习与借鉴,学生能掌握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培养学生超现实主义观念的思维,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及其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可从讨论“绿洲”,展示“绿洲”,赏析《绿洲》入手,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
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结合“学习活动一”,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第二课时教学中,主要是研究探讨图片资料中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技巧以及在环保主题中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和各类艺术创作设计的好例子,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第三课时是以“绿”为命题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同一条件限定下,关注讨论主题,注重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的方法技巧,表现自己的构思。结合“绿”这一环保主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讨论、交流,重点关注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营造的形象是否新奇,强化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与引发读“绿洲”,观“绿洲”,思“绿洲”。1.师提问: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2.教师展示几幅“绿洲”(东山魁夷的作品《湖》和中国山水画家的作品),思考能不能用别的新奇的表现方法?
(二)欣赏与思考1.展示教材中作品《绿洲》,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引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2.分组讨论思考: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3.出示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与《绿洲》,分析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异同。4.小结: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5.启发思考:新奇的视觉形象从开放的多元创新的思维中产生。(1)先了解13页中几位画家的思维。(自学)(2)教师举例启发:例如汽车广告(汽车在男子光头上行驶);雀巢咖啡广告(兵马俑复活)。(3)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上台用“绿洲”中的形象要素去思考重构,体验新奇。(三)尝试与借鉴1.注意用学生的“灵感”和习作去进一步启发大多数同学的艺术思维,找好构思的“形象要素”。2.尝试练习始终要抓住“新奇”,有“树木形象”。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教具:用上学期教材中一幅防止水污染的宣传画为例。做成折叠式,鱼的前半头可以遮挡变换,便于显示。这幅既简洁又具有表现力的宣传画,其创作特征是营造出了使我们感到新奇的视觉形象,产生这一形象是作者运用了一种变换材质的技巧。还有别的技巧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技巧。板书:——掌握方法,拓展思维(二)研究讨论1.常见的方法和技巧还有以下几种:变换材质、时空重叠、异形同构、比例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对应讨论,辨别了解。2.学生发言指出每一技巧所对应的图片资料,简述它在主题中的运用。3.教师归纳小结。
(三)启发拓展1.考考看。(用几幅招贴画考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进一步认识)教师简析,帮助启发。2.学生分组研讨,拓展异构思维。(鼓励学生从自然环境与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及作品中,去发现和获取新奇的视觉形象及其使用的创作技巧)侧重探讨前面四种技巧。学生分四片,各讨论一种,构思举例。3.学生上台交流,相互评析。(四)整理小结(构思实录)1.木乃伊复活大战。2.蒙娜丽莎与猩猩重叠的电脑广告。3.一棵树有着春天开花和秋天结果。4.风扇叶换成树叶的“自然风”。5.平头变成绿篱。6.熊掌钉上了铁掌。7.兔子打蘑菇“伞”。8.酒瓶似手榴弹。9.眼球与地球同构。10.鸟比地球还大。11.一滴鲜血比汽车大。12.刘晓庆比皮鞋小。13.轿车没有人头大。14.鸽子与手形同构。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范画赏析,激活思维)1.你会怎样构思?2.范画主要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3.形象要素与主题表达。(二)创作表现1.明确要点。板书:①主题“绿”。②采用选择的手法。③“形象要素”的提炼。④形象新奇。2.关注热点:①对“绿”这一主题的讨论与理解。②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存的关注与思考。3.交流展示:抓住以上要点,小组互评讨论,台上交流展示(小组选送,介绍作品)。(三)评价引导1.老师以学生某一习作进行评价,帮助提炼,抓住要点。2.选用相关主题的招贴画给学生分析、引导。(四)完善创作欣赏、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四,中国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结编结技法图的识图;提高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实践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启发、探究、体验、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知难而上,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耐心细致的认知态度。学生亲手编制出一个中国结不仅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同时学生成功后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深远的。(这种激励作用可能是学生找到了战胜自我的勇气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结的编结与整理难点:1)编结技法图的识别2)后续整理成型3)学生如何战胜自我学生特征分析: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开设编织中国结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可行的。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机遇与困难同在,七年级多数学生对立体思维的欠缺,对一般图形的识别及应具备的耐心,与完成对中国结的编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设计思想:1、如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拉进学生的现实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从而战胜自我亲手完成编织中国结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既是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而又行之有效。2、本教学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中的差距应分层推进。对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三五人形成一个小团队,教师手把手的点拨,指导,使其完成最简单的二圈盘长结的制作。教学背景与资源:
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天津地方版)七年级全一册第一章第三节第22-26页;《中国结编结技法》(中国工商出版社)第104-108页。投影仪,塑料泡沫板,二号线绳,大头针,喷发胶等。教学流程图:中国结→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示范识图→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演示整理(5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二圈盘长结学生初步识图→学生按图索骥→学生整理成型亲手完成编织展示最终作品教学设计:(一)展示导入、激发情趣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亲手编织的二圈、三圈盘长结)生:学生出于好奇而引发兴趣2、师:导入新课:小小中国结,喜庆、祥和、寓意深刻,她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能演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美与和谐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编一个去张扬个性和祝福亲友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编中国结,同学们学会了基本的编结的结法,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漂亮的中国结。生:学生情趣被老师再一次调动起来,跃跃欲试。3、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线绳、泡沫板、剪刀、教师发的大头针。设计说明(意图):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作为男教师用自己的作品更能调动起包括所有男同学在内的,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投影演示,突破识图1、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阅读第23页(四)和第24页(二),重点是编结示意图能否看懂。生:观看投影演示(考虑多数同学看不懂)2、师:利用准备好的投影仪,逐步演示:①编结中的起步②用大头针固定,③线绳的走向④线绳是怎样穿压的。明确:线从别的线下面过是穿(插),从别的线上面走是压。
生:与教师的投影动作互动,体验最初的感觉3、师:同学们,现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二圈盘长结部分实物投影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线的走向无论是穿还是压,你能很快的分辨出来吗?生:认真观察,仔细分辨。4、师:结论是不容易分辨。那么,如何让初学者从示意图(中国结编织技法图)中很容易看清线的走向,当前是穿还是压呢?于是人们在编绘示意图时,就用黑线和白线这两种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哪些是已经编过的,哪个是当前线绳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也可以看做是用黑线和白线表示哪个是穿,哪个是压。生:认真识图,交流,分别由几名同学上前指出用课本示意图投影在大屏幕上的白线和黑线各表示什么。5、师:看来同学们基本上能识图了。强调:白线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要完成的部分,同时也表示了压在上面的线,黑线表示过去已编织完的部分,同时也表示穿在下面的线。设计说明:教师用投影仪演示过程和结果,直观、简捷、清楚,学生很容易接受。再用投影效果图与课本示意图进行比较,学生很快会发现示意图上的白线与黑线所表示的意义。把投影仪的直观与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探究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识图关被攻破。(三)按图索骥,愉悦编结1、师:多数同学都知道了示意图上黑线、白线各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看懂了哪个线是穿,哪个线是压。现在我们按照课本上的示意图,开始自己动手编二圈盘上结。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提示。我提醒同学们注意:起步及编织时一定要在边长各是三厘米的正方形内进行,千万不要超出这个范围。因为对于初学者给定范围会大大降低后续整理的难度。生:一边看图,一边编结2、师:快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纠正,并不断提醒同学注意环节。生:接受能力差些的,看不懂示意图,进度很慢。3、师:把三、五名慢的学生聚在一起,手把手的从起步开始按步骤一环扣一环的教。对照示意图,明确哪是穿,哪是压......生:绝大多数都能按示意图编完。设计说明:教师没有演示编结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看懂示意图的基础上,自己动脑、动手编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教师的巡视、提示、纠正必不可少,尤其对低年级的初学者更显得重要。(四)战胜自我,迎接曙光1、师:同学们,整理是编结中的关键一步,为此提示和强调:
A、同学们一定要有细心、耐心和信心。B、整理时拔掉外侧大头针,先由外向里整理,即先拉外耳,涉及到内耳再拉内耳,逐步拉紧。C、进行演示。生:与老师同步互动2、师:巡视、点拨、纠正生:继续整理,少数同学成功。3、师:中华民族讲究"对称",从"对称"中产生美,同学们在整理中注意大小耳的对称搭配,整理出你心中的结。曙光就在前面,祝同学们成功。设计说明:教师必需演示整理这关键一环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互动,因为整理难度较大,很容易功亏一篑。(五)热情祝贺,学生自豪师:这节课就要结束,我向在座的所有同学祝贺,因为你们的实践和勇气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战胜自我的开始。我们允许反复和失败,成功就在明天。生:激动、愉悦、自豪设计说明:这是本课的总结,目的是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热情,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五,远古的呼唤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网上搜集有关原始社会生活、生产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了解原始风情,感悟原始艺术。2.引导学生阅读《火种》剧本,分析角色,让他们能结合自己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齐心协力动手包装具有原始风格的角色。3.通过搜集、制作、表演等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有所提高。4.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教学准备:1.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并结合实物,布置一个图文并茂的展览。2.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3.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布展和参观1.布置学生通过阅读、网上查询等途径,收集有关原始生活的艺术图片、文字资料,并通过师生的合作,布置一个图文并茂的展览。2.寻找具有原始风格的实物,结合展览,营造氛围。3.收集包括原始陶器、建筑、雕塑、壁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音像资料,制作师生演示用课件。设计意图:学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布置展览,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课前准备活动,使他们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的了解从无到有,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原始风情,为制作和包装角色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此外,展示大量原始艺术品图片及具有原始味道的仿制品,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艺术的熏陶,为活动营造一种原始的氛围。二、课中——交流、制作和展示(一)谈话引入1.“课前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布置成这个展览,相信大家在收集的过程中都学到了许多东西,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三个同学搜集的东西非常有特色,请他们给大家展示。”邮票(原始壁画)——文字(原始生活)——网络资源(原始壁画、雕塑、陶器、建筑等)2.“你通过寻找与搜集,对我们的先人有什么看法或感受?”03.“你喜不喜欢原始艺术,现代人喜不喜欢?为什么?”设计意图:1.展示三种不同途径搜集的不同种类的资料,肯定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起到示范作用。并通过学生的资料分类简要说明原始艺术的种类,为学生理清头绪;2.说说对先人的感受,为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自豪;3.谈谈现代人对原始艺术的感受,说明原始艺术以它特有的质朴和粗犷吸引了大家,让人们有一种心灵的放松,情感的回归。(二)研究剧本,明确任务1.说明本节课,我们将了解一个《火种》剧本,分析角色,确定扮演者,并集体动手包装角色,尽可能地使角色和自己的外表具有原始风格。2,了解剧本——分析剧情——确定主、配角。3,说说怎样包装,从哪些方面入手——(看音像资料)头饰、服装、面具、首饰、文身等。4.以组为单位,分配角色。——集体包装角色,并简单装扮自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分析角色,结合音像资料及自己对原始的了解,谈谈怎样大胆地进行创作,从哪些方面入手,使学生的制作不致盲目,并能基本符合角色的身份。(三)大胆制作,讲究创意1.说明要求——结合你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有特色的包装,注意要符合角色的身份。2.学生动手创作,教师鼓励帮助并适当装扮自己。设计意图: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创造与制作的空间,不干涉他们的想法和制作,了解他们的创意,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将自己适当地进行装扮,是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方式,热心参与进去,才能真正分享。
(四)角色展示,说明创意并简单表演1.邀请装扮有特色的角色,上台展示,并说明创意。2.根据剧情,分角色简单表演,或在下一课时进行表演。3.师生一起欢呼,尽情释放激情,感受创作的乐趣。设计意图:展示大家的创作,说说创意,领略来自自己手下的原始风味。简单的表演是对本课的总结,具体的制作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发挥制作的实际意义。在展示和表演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三、课后——访谈、评价和延伸1.“你为什么这样装扮?”2.“通过这一堂课,对原始有了怎样的感受?”3.“会不会再去尝试?在今后的生活中,对具有原始风味的东西会不会特别留意或者收藏?”设计意图:学生兴致颇高的时候,叫他们安静下来说点什么,听点什么不太可能,所以把访谈和评价放在课后,实际上是想尝试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有时候,我觉得评价不一定是在课中,也不一定是全体,当大家安静地坐在一起,找几个有代表的人说说想法,也能基本上了解大部分人的思想。至于说到留意与收藏,不过是想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地去留意“艺术”乃至“原始艺术”而已。——毕竟,参与制作是重要的,提高修养也是重要的。
六,星空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2.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己去获取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教学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制备:1.通过Intemet网络,搜集有关星空内容的网站、网页,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点和有趣的故事;2.网络学习资料极为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效率,减少无关网络内容的干扰,教师必须认真筛选和组织学生的学习资料。因此课前将搜集的内容使用Frontpage2000制作成虚拟网站《美丽的星空》。包括“星曲悠扬”“星知博识”“星河览胜”“星画赏鉴”“星灵物语”等内容。教学设计及分析:课前准备:电脑室中,所有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网页课件《美丽的星空》的首页,悠扬的轻音乐在飘荡。(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中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课时:[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引导学生点击“星曲悠扬”)这是一首英语歌曲,歌名是《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好吗?(师生一起唱歌)教师:Twinkle一闪一闪,Little小小的,Star星星,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星星。教师:其中有一句歌词“howlwonderwhatyouare”的意思是“我多么想了解你的奥秘”,你们想不想了解它的奥秘?学生:想。(很大声)教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内容,美丽的星空。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欢快的导入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给孩子们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快乐”的开场白;2.美丽的视觉形象加上动听的听觉效果,这是传统的教学工具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网页课件的一大特点。[欣赏、感悟]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引导学生点击首页上的照片)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设计意图: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激起他们的已有的审美经验。[上网查资料,交流资料]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一下子提了好多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还一下子答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去“星知博识”里去看一看,也许你会在那里得到答案的。(让学生通过浏览网页,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老师也有个问题: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它的美丽呢?学生:……(很疑惑)教师:我们去“星河览胜”看一看,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星空的美丽。(以问题学习法引导学生去浏览网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分配一下任务:第一第二排的同学请你们点击“星知博识”,代替老师回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们愿意吗?(生)……第三、四排的同学请你们点击“星河览胜”,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行不行?教师引导学生上网(课件)查资料:1.学生上网查资料,填写课笺;
2.学生交流:学生活动:由第一、二排同学交流有关星空的知识;教师小结: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教师:接下去,该第三第四排的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学生活动:由第三第四排同学谈星空的美丽(从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方面交流,从而获得色彩美、节奏美、造型美体验……)。(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设计意图:1.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形式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结果的过程,而是学生亲自参与、合作探究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2.对美的体验和表述。审美是美术教育的基本功能,美术教育也因美术这一基本特质而更具人文价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以体验的方式来感知美、发现美,从而交流美的启示。这种学习是生动的,这就使美术教育具有了生命力,也更具有个性特征。3.此环节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又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地理天文相结合,把美术同音乐相结合,把美术同信息技术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4.网页课件使学生有了查寻资料的自主性,这是其他课件形式无法完成的,更是传统教学形式所望尘莫及的。第二课时:[欣赏绘画作品]教师:星空美丽而神秘,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点击“星画赏鉴”)教师:不过在欣赏前,老师有任务给你们:通过浏览网页,你了解了哪些表现方法与手段?你比较喜欢哪几件绘画作品?为什么?学生活动:1.学生欣赏绘画作品,填写课笺。2.全班同学交流。设计意图:1.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有目的地浏览网页来达到此环节的教学目标;2.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
㈠、组合作共创星空]教师:通过鼠标点击,我们了解了星空,鉴赏了星空,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幅表现美丽星空的作品呢?学生活动:划分了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表现方法不限。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体验的方式感知美、表现美,增加直接经验;也是一个展现学生个性特征的过程。[评价]教师活动:教师迅速用数码相机把学生手绘作品拍摄下来,输入电脑,用AcdSee把学生的手绘作品和电脑绘画作品展现出来,点评学生作业;学生活动:自评,互评。1.电脑绘画作品评价;2.其他方法表现的作品评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形象语言,表达自己对星空的理解或借助星空的题材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以用刚才学过的表现手法,装点自己的生活(教师举例),通过这些方法,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丽。设计意图:注重质性评价,张扬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注重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现时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关注自己也关注同学。[升华]教师:欣赏了你们创造的美丽星空,我想起了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现在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引导学生点击“星灵物语”)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学生:……(很有感情)教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希望我们班每位同学都是一颗明亮的星,人人都有一颗最美的心。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把德育、情感教育熔铸其中。
七,运动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本课概述:本课的内容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动态美,并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美,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目标,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教材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教材选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形式的图片,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信息。教师可把教材设计归纳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通过具象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特点、本质;通过抽象作品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态美,并能用各种表现方法,如绘画、雕塑来表现运动、动态美。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本课教案设计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紧凑。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认识运动特点到具象表现,再到抽象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课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完成,评价形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具象的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表现形式,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赏析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另外表现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冲动与创造力,从而能完成对动态美的创造。本课作业形式多样,可表演,可运用绘画、雕塑、剪纸等造形手段表现。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特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播放音乐《金蛇狂舞》师问:你们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吗?(生:《金蛇狂舞》,可让一学生用手表演蛇舞)师问:听了这首音乐之后你有何感受?(生讨论回答:强烈的节奏感与动感)师小结:科学家们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艺术家也喜欢表现动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这一课吧!(板书课题《运动》)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1.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5分钟)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略)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①掷铁饼者;②舞台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猎·敦煌壁画;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罗多舞;⑦反抗。2.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10分钟)
师问:《反抗》中的夕3女的动作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生:愤怒)师小结:人们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往往会兴奋地现场作秀,你能模仿一下运动员进球的现场作秀的动作吗?可以请一个爱好体育的男生与老师合作表演。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展评作业,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6分钟)1.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幻灯片展示作品:①风(雕塑);②怀抱(雕塑);③格尔尼卡;④块状组合人体;⑤呐喊(蒙克);⑥舞(马蒂斯作品);⑦下台阶的女人(杜桑);⑧舞蹈;⑨奔跑(学生作品);⑩生日(夏加尔)。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答略)2.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要求:1.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2.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3.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五、小结1.展评学生作业。2.结束语: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放音乐,跳兔子舞,结束。六、教学建议本课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部分为传统作品赏析,学习人物运动规律,并体味用动作表达情感;第二部分为现代作品学习,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表现动态美,力求生动,激发学生创造力;第三部分为教学评价,可采取办学生作品展览形式,让学生自己评说。
八,我们的奥运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我们的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育盛会,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的盛会。本课以学生策划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
线索,将我们的奥运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课的始终。本单元我们的奥运按照“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考虑运动会是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活动,运动会的形象策划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本课选择标志设计这个与形象策划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并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设计制作。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设计标志草图,立足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用途,以及把握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活动二”是“活动一”的拓展延伸,在完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建议”对标志设计的个性、运动感和实用性提出要求,同时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宣传策划的可行性。“资料库”中提供了与课中相关的词语解释,同时提供了标志设计的一般表现手法,并附有对应图例,能给学生在标志设计的思路上给予提示。“学习大空间”中展示了外国设计师以图形方式祝贺北京申奥成功的作品。图形可以表达理念,而标志是特殊的图形。也应遵循一定形式美的法则,同时还展示了吉祥物的图片。吉祥物与标志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图像、图形。适用于不同场合二、教学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三、教学思路1.教学题材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导入,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导入语强调奥运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真谛,并能体现在运动会口号的设计上。教材提供了某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的范例,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有感性认识,并把北京申奥的标志运用情况及标志设计意图作为补充材料展示,重点突出标志设计时形与意的结合和标志运用时要注意的视觉美感。2.教学组织课前需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准备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等方面的影像资料,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愿望。还可收集一些奥运会标志、吉祥物、火炬、奖牌、纪念章等系列设计的资料,以及一些优秀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案例,增强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做准备。教学中注意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控制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流畅且主次分明。切勿过多展示资料而忽略了对教学目标、教学整体的把握。3.教学策略教学以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第一课时,建议让学生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整理,谈出自己对奥运会、运动会的理解,与同学交流思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指出学校运动会的口号在定位上应注意的问题,可把北京中奥的口号提出以供参考,教师引导学生把运动会的宗旨、理念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启发学生讨论、策划宣传工作的同时,强调标志这一主要视觉宣传形象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分析标志的运用情况,可举出实例。例如:2008年申奥标志的广泛运用给人带来整体的视觉美感与震撼,为奥运会的顺利承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具体实例,分析标志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标志设计中图形与理念的关系,即用简洁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涵。标志要有强烈的识别性,使人过目难忘。可安排学生做一个尝试性的练习,设计一个学校的运动会标志,画出草图,要求设计时考虑奥林匹克精神、学校特色、学校运动会口号等相关因素,这种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标志有进一步理解。第二课时,可以分析一些奥运会承办国设计的会徽,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和丰富设计思路。教材图例中,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利用莫斯科大学建筑外形作为设计元素,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出形体特征;1984年洛杉矶奥运
会的会徽是利用国旗图形元素进行设计的,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用三笔手绘形式的点线,抽象地表现出一个运动形象,具有西班牙的浪漫色彩;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徽以天、地、人作为设计思路,利用太阳、山川、运动员为元素,用抽象线条简洁表现出来,其中还融合了悉尼当地土著的一种武器“飞去来器”的形象,具有民族特色。每个奥运会徽与奥运五环标志结合使用,既具个性又统一。学生在设计时应在多种设计思路中找到最能表现自己意图的想法,迅速定位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当然有时也是通过手法的确定来展开思路,表现意念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参考资料库中提及的标志设计方法,或把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明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设计标志的意图,针对标志的独特性、实用性、运动特征等方面与同学交流,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按一定的作图方法画出正稿。对于制作步骤应予示范,规范的作图方法能使图形完美表现。第三课时,组织全班分组讨论,对学校运动会的宣传进行策划,具体到个人的任务分配,同时要考虑建议的合理化,每组选出一个最理想的标志设计,然后进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作业要求要具体且灵活。“活动一”让学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设计学校运动会的标志,画出标志草图,强调创意表现,因此对格式不要有特别要求,鼓励不同思路的展现,可用简短文字说明。“活动二”完善设计,可用铅笔,也可用钢笔、水彩笔涂色。分组讨论,可以安排4人一组,也可安排6人一组,按实际情况调整,每人分配任务,鼓励学生精细制作。标志制作为达到一致的效果,可用拷贝方法,也可复印缩放大小,还可用电脑制作。4.教学评价评价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活动二”中学生修改自己设计的标志草图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是学生互评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可参考评价建议,也可自己制定指标,例如标志设计可以从标志的特点,及识别性、应用性、独特性、简洁性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四、教学选择本课可以参考教学策略安排三课时,如果安排两课时,建议把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制作在课后完成,把全年级的设计作业进行展出,评选出最佳设计,作为校运会形象宣传设计的候选方案。这样有利干学生欣赏交流,使其对视觉形象策划有进一步理解。建议教学以学生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①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运动会理念把握——标志在形象宣传上的作用——标志设计尝试——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修改标志——整体策划制作;②奥运会背景介绍——北京申奥宣传工作介绍——策划校运会宣传工作——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标示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把课程适当拓展,鼓励学生把设计的标志绘制到实物上。实物选择以容易准备为宜,例如水杯、T恤、毛巾等,而宣传旗、招贴画、程序册等平面资料可以制作。通过实践熟悉工具材料特性,增强对标志运用的理解。五、教学建议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标志设计反映了一定的时代性,因此资料的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及时地收集各种体育盛事中有关形象宣传的资料,特别关注本地区举办的有影响力的赛事,增强资料的实效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例如收集雅典奥运会的相关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2.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
互动式、启发武教学方法务必贯穿教学的始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达到目的,例如把奥运会的发源地、奥运精神、奥运口号、奥运会旗等等问题整理制成表格,发给学生填写,使学生对本课主题形成初步的认识。3.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业,采用竞赛的形式以促进工作效率,且与本课主题相符。4.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如果设置了标志运用干实物的环节,可用不干胶剪贴;在纺织品上绘制,建议利用纺织颜料、丙烯颜料以防止脱色;采用镂印的方法,可用厚纸板做模具,注意稿样镂刻时,保证线条的流畅光滑。标志的大小根据实物确定,
如果难保证标志的造型一致,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小复制,总之要尽量使标志统一。这个学习活动要强调技术性,以保证呈现的效果。[教案]周文萍老师的教案课目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创建教学情境第8课我们的奥运教学活动年级7年级下册执教媒体运用周文萍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媒体播放历届有关奥运的折,也充满了挑战,而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面精彩镜头,加伴奏音乐。对它们,也战胜自我。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个典范。设问:奥运精神体现了人类什么样的追求?(自强不息、拼搏、挑战自我„)
二、设计理念
1.解析奥运会标志,引入标志概念。
展示历届奥运标志和奥运
a.运动会特色:速度、力量、动感„„(学生答)相关物品图片;b.标志:视觉识别符号,具强烈的标志性,独特、“2008年北京申奥标简洁,专业特征强。忠”及奥运会相关物品,
如“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以奥运五环为创作如礼品袋、书本资料的装基点,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以类似太极人形体现行帧设计、办公用品等。云流水般的动感。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标志
设问: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吗?它们有什么形图形式?2.标志设计:表现手法:具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形式:展出图片后由学生分析辨认,并找出其特征。三、标志的运用1.标志的整体运用——视觉识别系统。特点:视觉的统一、延续。案例分析:某中学运动会的整体策划方案。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设计者是如何构思的?2.设计元素: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口号。3.标志的运用。a.运动会的整体特色是设计的重点。标志充分体现这一点,跳跃、强烈的色彩,飞舞的线条加强视觉冲击。b.学校名称的点出运用分裂的四个方块反衬,以数字为设计元素,简洁、明确。c.运用形式:运动会所需物品,如招贴画;运动手册、表格;服装;太阳伞;旗帜;横幅„„设问:你认为还有什么物品可用来作为你标志设计的延续呢?四、学习体验活动: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运用标志的设计元素,各种形式的标志图形循环为我们的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画出草图。并结合播放,放节奏欢快的背景标志考虑设计标准色、运动会口号等相关因素。音乐调动学生的创作热要求:体现运动会特色、学校特色,独特、新颖。情。某市中学的运动会宣传策划方案。以放大的各个局部为演示图例。
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展示上节课的标志设计草图,阐述他们的
媒体运用
一、组织教学,点出设计构思,表达的重点。课题二、由教学评价导入评一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方式,使学生尽快进投影仪展示学生创作草教学入教学情境中来,并对于标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图从学生的方案中选取一些有特点的作业进行点评.三、标志设计的拓展设计思路的展开:由一个主题有多种思考。案例分析:主题:奥运会设计要素:不同时期、不同城市图片展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设计要求:同一主题体现不同特色、不同构思,并会徽》展现各自文化特色。《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
让我们来看看历届奥运会会徽,找出它们各自有什会会徽》么样的独特性。四、标志的绘制1.标志的绘制要求:讲求规整,统一,可以适应以奥运会会徽为例,动画不同尺寸大小、不同材质上的运用。如纺织品、金演示绘制的步骤,配合教属、木质等。2.绘制步骤:a.定位置:根据纸张的大小,确定标志在纸上的定位。b.画外形:用铅笔画出标志的外形轮廓,线条应轻淡,便于修改。c.上色:把握运动会的特色——强烈、跳跃,用色可单纯,色彩对比大,涂色平整、均匀。3.其他:把标志运用在运动会相关物品上,物品形状以平面为主,以体现整体设计意图为主。五、学习表现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校运动会的整体展现世界知名品牌标志,宣传活动。要求:设计新颖、独特,制作工整。历届大型运动会的标志(如世界锦标赛)。(背景音乐播放)六、教学评价采取设计招标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美,表现自我,发扬个性,让我们的世界因我们的智慧变得更精彩!学节奏一步一步展现出来.
八年级,上册一,我喜爱的书
一、教材分析:本课融美术字与封面设计于一体,立足于以字体为主的封面设计,强调字体与排版的设计。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三、教具与学具: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四、教学流程:纲领授课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字体设计1.导入: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思考答疑的封面2.如果为这本书设计封面,须了解哪些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内容)3.封面中最醒目的应是书名。(字体设计)学习了解用字分析:(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飞乌集》为例)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字体、大2.在黑体与宋体的基础上变化;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视觉(渐变、切割、重叠、倾斜、拉长、压扁)形象。3.哪种字体更能准确体现书的内容?4.设计书名的字体如图案设计。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5.针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恰当的设计进行分析,得出理想的设计,体现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的重要性。6.设计书名要以一种规则为主,排列应符合习惯。学生尝试设计1.练习:为《飞鸟集》设计封面;2.学生互评。1.设计2.互评1.黑体、宋体的特点,各适合什么书?1.讨论欣赏2.分析
分析比较不同1.把《钢铁是怎样冻成的》与学生设计的《飞鸟集》封面进行1欣赏2.讨类型的书对封比较,说明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面设计的要求2.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再设计1.练习:学生为自己将来想写的书设计封面(铅笔的);2.重申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1.设计2.讨论3.互许论
3.继续设计;4.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小结1.封面、书脊、封底俱全的封面设计;2.系列书籍封面设计;3.老师想出的书(同学们的作品集)。欣赏
二,苍松翠柏
一、教材分析《苍松翠柏》本课《苍松翠柏》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树的画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学习,《苍松翠柏》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系。课本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以树为主题的练习。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练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建议:1.技法掌握的程度;2.意境的表现;3.个性的发挥。“资料库”提供了便于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书目、术语和更多的绘画程式参考资料。“学习大空间”选择了以树为主体的山水画,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意义,为丰富绘画尝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径。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www.anxue.com
二、教学目标*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三、教学思路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导学生理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美经验和感受。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线索。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单造型,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法要点,分段演示技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绘画工具与
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对策。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
四、教学选择与传统教学选用的生宣比较,毛边纸是基础写意国画教学中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材料。毛边纸的材料特性大体处于生宣与熟宣之间,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于初学者把握水墨的渗透效果。而且,价格也比生宣便宜不少,适应更多地区学生尝试练习的需要。如果教师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直接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与表现要领。但应避免陷入表现的误区,须知加大难度的示范反而可能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指导,甚至使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学习厌学情绪。如果教师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课堂直接示范这个环节。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在良好训练方法的指引下,于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与绘制的技巧。如果教学设备条件允许,教师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课件中对应的演示影像资料,或许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思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传统通常是从程式技法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列举一二供老师们参考: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
像优美的舞蹈。如《芥子园画谱》中把一大一小两棵树比喻成扶老携幼的一对人物,又如《白杨礼赞》中把白杨树比喻作朴实的农民。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方法和情绪的表现。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维的扩展。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理解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松石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果先让学生在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对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教材的图片资料中,不仅仅包含了松树,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树木。从教材的完整性与选择性来看,这样的呈现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各种类型的树木教师都要学生逐个尝试练习,势必导致教学的无序。选择松树不但适合初步笔墨表现练习的难度水平,更易于集中体现教材中的精神内涵。“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从作品欣赏、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松树这个点来重点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表现技巧。
三,缤纷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缤纷家用电器》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www.anxue.com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教案]刘晓军老师的教案课目第3课缤纷家用电年级器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8年级上册执教刘晓军
(第一课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多种家电实物时)主要调查内容:
课前布置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学生调查与存在的问题。活动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大家一起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投影仪配合展示。分析调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信息(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优化原有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设计的举再设计。
例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设计效果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草图布置学习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活动及活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动要求设计,并画出创意稿。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学生练习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第二课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展示一组设计作品。时)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展示一组设计作品。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引导学生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展示一组设计作品。分析产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特点引导学生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展示一组设计效果草图。总结绘制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效果图的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简易技巧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回顾学生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练习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布置学习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活动及活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动要求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学生练习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及小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结
四,触摸美丽
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
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件学生自己制作的悬挂在家里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片,可以观赏生活中各种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改造为装饰作品,注重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倡简洁、夸张的手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更加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作品。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环节来促进教学: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www.anxue.com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四、教学选择本课教学应能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教学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等的差别,可能导致学生材质收集出现较大差异。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域,可能学生收集来的就是一些山坡上的岩片,河滩上的鹅卵石,树上的绿叶,田间的稻草等,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敏锐的收集都应当予以积极鼓励。对于缺乏影视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学校,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时间制作几件装饰作品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因为这是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很大,在完成教材两个主体学习活动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课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边角余料,通过挖掘其中材质的形式美感,运用一些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对比技巧,变废为宝,精心设计制作成一件装饰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①情境导入——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材质——处理材料——制作活动。②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改画活动——加工材料——作品欣赏——制作装饰作品。建议课前教师自己制作装饰作品,并收集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作品供教学欣赏和作业参考,并主动准备一些材料供学生制作时选择调剂使用。教学不宜把练习只停留在设计制作装饰画上,提倡延伸到平面与立体或半立体形态作品皆可的现代装饰造型作品范畴。在“活动二”的作品设计中,教师务必提醒学生不必囿于一定要像什么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材质进行构图组织、搭配、对比、协调等形式要点上来。教材P16的《红黄黑构图布贴》就是能够较好反映此种教学思想的作品,值得借此与学生进行教学分析与交流。教师务必始终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材质形式美的学习上,在材质肌理与质感的合理运用及搭配技巧方面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对作品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加深体验不同材质大小、疏密、形状等多种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对材质肌理特性的感受可以通过一些对比实验方式展开,对于材质质感的把握则可以通过影视媒体(如实物投影仪)进行局部放大后再分析的方式展开。在学生完成装饰作品设计制作练习后,建议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的教学展示与评价活动来提升教学效果与品质。教师可以先就班级中最优秀的一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提供给了每组学生一种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指标,然后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及时总结与归纳。一个值得注意的评价要点是提倡教师在评价中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比如:某个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杂的装饰作品,这就值得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较强。
五,与米罗游戏
一、教材分析<与米罗游戏>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画及雕塑,《与米罗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与米罗游戏》与8年级下册《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学习内容构成直接的教学链接。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提供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应当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教材特意安排结合作业制作展开集体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同时加深对艺术创作活动的理解。教材编写中,借助米罗从平面到立体的抽象艺术,体现了“绘画——浮雕——圆雕”的知识线索。教材从米罗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入手,配合练习图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在教材中没有类似这样的艺术风格,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于学
生进行模仿及表现;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从接触抽象雕塑入手,再安排具象雕塑的内容,较好体现了教材知识安排的梯度。教材的三个活动提供了学习相互关联的几个不同角度与层次。“活动一”立足于借助米罗的抽象绘画,实现平面向浮雕的转化。“活动二”在借助米罗的雕塑作品向浮雕进行转化的同时,更加立足于让学生尝试借鉴米罗的雕塑作品,直接进行抽象雕塑的塑造。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活动三”则充分运用前面活动中的雕塑制作,强调学生情感的参与,进行富于表现性的表演活动,升华本课的教学内容。“资料库”中关于米罗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及相关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罗艺术的了解,丰富抽象雕塑造型的表现语言。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学习大空间”中,安排实物组拼成立体形态的练习并尝试命名,可以提高学生抽象雕塑的创作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提示学生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环境中那些抽象意味的雕塑。
二、教学目标www.anxue.com*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三、教学思路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成米罗先生派出的一位艺术使者,(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扮演使者,老师扮演米罗等方式)专门带着艺术家米罗先生在狂欢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来到中国,想让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狂欢节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当米罗艺术的代言人。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欢游戏的整体计划,强调所有的作品设计与制作都是为狂欢游戏准备的。首先从制作美丽的浮雕作品,装饰狂欢现场开始。使者给学生展现米罗的抽象绘画作品和米罗先生带给大家的示范作品。在大体分析米罗抽象绘画中点、线、面、形的组织与变化特点后,对比提出浮雕与绘画的基本造型差异,让学生分成几个制作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较为适合)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画,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强烈的色彩变化与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制作的浮雕,体现节日狂欢的气氛。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带来一些简单易行的装饰材料,比如报纸、包装盒、挂历纸等轻质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以免影响在教室墙面的张贴装饰。接下来,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将作业贴在教室四面适当的位置进行装饰,进一步制造大家参与的氛围来强化欢快的气氛。也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性成功的一种积极肯定。然后,教师重点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9的四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然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在分析圆雕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化、造型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明确的审美倾向。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大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利用作品进行表演与游戏的问题,琢磨怎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特定角色表演的特点。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寻找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能直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组合加工,来装饰我们制作的圆雕。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更善于利用实物材料造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对于一些更加热衷于具象造型的同学,教师不必阻止,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更加自由地进行造型的设计与制作。然后,使者告诉大家:狂欢节上,最好玩的是人们都手拿着自己制作的各种动物、植物、神怪、面具等雕塑作品
进行尽情的表演或者游戏,米罗先生要使者一定要把这个好玩的活动带给中国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先鼓励一个制作小组的学生以制作的雕塑作品为主人公,进行自己编写的短剧表演。然后,再让更多小组的同学参与表演,教师在评价中积极肯定各个小组表现的特点,尤其注重评价各个小组的协作精神,同时及时给同学的表演提出一些改进或者拓展的意见,整个单元教学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游戏参与中结束。
四、教学选择本课教学较为适合在两课时至三课时之间灵活选择。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中,提到了利用废旧材料的制作。实际教学中,只有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材料,教学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强调学生在材料的寻找与利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以新的眼光发现身边具有立体形态美感的废旧材料,并能积极加以利用、组合,加工成教学中的作业。如果教师选择三个课时进行教学,那么,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是绘画向浮雕的转化,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把握圆雕的审美特点及设计与制作圆雕作品,第三课时的主体应该是利用雕塑作品进行游戏与表演。“学习大空间”中利用常见器物组合设计及作品命名的活动,可以考虑直接进入第三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与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自然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一些拥有地域民间造型艺术传统的学校,教师可以积极借鉴当地民间造型艺术的营养。尤其许多民间艺术本来就具有抽象艺术的一些特性,而且大都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造型夸张、有趣,材料选择与制作过程也简单易行,与米罗的抽象艺术“貌离神合”,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米罗先生要使者带来的几件具体抽象雕塑作品,展现制作美丽有趣的抽象雕塑应当注意的基本方面。可以安排一个教学尝试:把雕塑作品置于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作品在不同角度进行观看,请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哪个角度看作品最好看,哪个角度看作品最不好看,为什么?再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使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及时强化雕塑的基本审美特征及造型要点。然后,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学生按照前面的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使者可以引导各组学生设计与制作。在设计制作前,“使者”应该强调每组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表演来设计对应的雕塑,积极鼓励每组学生协作进行表演。在注重学生展现雕塑形态美感的同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倡学生在雕塑设计与制作、装饰中大胆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色彩象征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强化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丰富雕塑的表现语言,加强作业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学生作业是“活动三”比较特别的形式,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潮与升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是最好的教学选择。让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课的教学适应性较强,没有对教学媒体的特别需求。对于即使没有任何电化教学条件的学校,也不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材在图片选择及资料库准备上也已经提供了对教学活动开展应有的支持。本课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与大家一起进行游戏或表演。教师在此应担负起组织者的工作。首先,如果没有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小组探讨及协作,学生之间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很难做到积极而且自然的表演协作;然后,如果粗放地让学生自由组合进入游戏过程,势必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同学脱离教学中心,成为课堂上的看客,使课堂组织陷入无序,教师也难于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施加教学影响,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篇六: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多彩校园生活适用年级五四学制6年级上学期
所需时间本单元共用10课时,课内5课时,课外5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走进新的年级,结识了新的同学,一切都是新的,学生充满了求知欲,面对这样全新的环境,我设计了三个专题以适应学生的成长。本课共从校园小伙伴、充满生机的活动场景、我的服装我做主三方面构成,让学生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和表情特征、人体全身比例和动态以及全身速写步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场景,进行人物活动场景的构图安排以及服装设计。三个专题之间循序渐进,校园小伙伴是让学生基本了解绘制人物头像到全身动态人像,通过观察分析欣赏表现,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充满生机的活动场景进行简单的人物活动场景速写,通过探究体验,提高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然后我的服装我做主根据学生掌握的人体知识进行模拟服装设计和服装展示活动,通过观察实践展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掌握表现人物面部五官比例和表情特征、人体全身比例和动态、人物活动场景的构图安排以及服装设计等知识。2、基本了解绘制人物头像、全身动态人像和人物活动面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人物活动场景速写和基本的学生装设计与展示。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欣赏、表现人物,探究、体验、实践、展示服装,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建立友谊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提倡学生运用线条等造型要素,以描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体,发展美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情感。了解人体比例,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关注服装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主题单元问题1、我们应该怎样表现生活中人物肖像和全身速写?速写的步骤是什么?
设计
2、在场景速写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服装设计知识你了解哪些?
专题一:校园小伙伴课时)
(4
专题划分
专题二:充满生机的活动场所课时)
(2
专题三:我的服装我做主(4课时)
其中,专题三《我的服装我做主》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所需课时
校园小伙伴
共4课时,课内2课时,每周一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了解三庭五眼,头部八格的知识,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初步掌握表现人物面部五官比例和表情特征。
2、通过小组交流、互评作业、教师点评,基本掌握人物画的造型方法,描绘简单的人物形象。
3、使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建立友谊,体验成功的喜悦。
1、怎样认识人的三庭五眼和头部八格?2、人像写生的步骤有哪些?专题问题设计3、人体比例是怎样划分的?4、重心线和动态线在速写中起到什么作用?5、全身速写的步骤有哪些?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木制关节人,人物画作品图片,人体结构比例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人物画作品展示(注意与中国人物画的区分)你能不能用你的双手来表现一下你的新同学和新老师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二:新授内容1、人物头像的特点。(出示作品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验)2、脸部特征:头部八格、三庭五眼(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新同学,体验
认知内容)3、探究人物头像的透视规律、画法规律的实际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4、演示全身速写的步骤。活动三:作品欣赏1、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发表对每件作品的理解和看法。教师给予补充和纠正。2、结合实际,联系本班同学的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同学的造型特点,探讨写生方案。活动四:实践体验学生尝试表现同学的肖像画,小组讨论,表现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出示写生的步骤。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评价要素评价方式
1、对三庭五眼,头部八格认知情况。2、资源的利用和审美评价3、能完成人物肖像作品
1、组织小组互评,师生参与;2、电子档案袋与量化评价相结合。3、采取展评评价形式。
专题二
充满生机的活动场所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1课时,共需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让学生在一定场景中以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的主题绘画创作。注意简单的取舍。2、出示作品和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处理好场景、人物的主次、疏密变化。3、通过临摹或出示场景影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1、来到新的校园生活中你喜欢那一个场景?怎样才能把他表现出来?专题问题设计2、如何处理好场景中的人物主次、疏密变化?
3、如何做好对周围环境的取舍?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学校活动影像和图片资料。表现人物活动场
景的作品。教师的示范作品
篇七: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色彩基础知识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单元中包括课本中的第三课《同类色与邻近色》第四课《色彩的对比》和第五课《色彩的调和》三课的学习内容。包含了常用的各种类型的色彩关系,本册教材中的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色彩课知识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选择学生需要的色彩知识,共同构成初中阶段的色彩课。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离不开色彩修养,所以本单元的知识是美术课四大学习领域中都需要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学生的欣赏、领悟和创造中都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辨同类色和类邻近色,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2、认知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学习色彩对比基本知识和一般应用方法。
3、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的分类。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对比分析和实例分析艺术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同类色和
邻近色以及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等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知活态度,能
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
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
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主题单元1、色彩
的三要素是什么,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概念和美感
问题设计特征有哪些,
2、对比色有哪些色彩特征,什么是补色,对比色的运用有哪些特点,
3、色彩的调和有哪些方法,
专题一:同类色与邻近色(2课时)专题划分专题二:色彩的对比(2课时)专题三:色彩的调和(2课时)专题一同类色与邻近色2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所需课时
几课时)专题一概述(说明: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艺术特点与效果,学习在生活中对此类色彩搭配实例进行分辨与应用。力求让学生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柔和、协调的美,了解色彩是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重要因素,为学生的艺术化人生作初
步铺垫。本主师的重难是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难点则是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欣赏感受、艺术实践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衔接)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1(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专题问题2(什么是同类色,他有什么美感特征,设计3、什么是邻近色,他有什么美感特征,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
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库(色彩构成)、影像资料源常规资源生活用品实物、图书、图片教学支撑多媒体教室环境其他自然风景资源学习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构成本专题学习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所设计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1、导入由复习色彩知识(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色性等)导入,启发学生开动大脑,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
课件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图片让生欣赏,分析其中的色彩
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同类色:是单一色彩,需要
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
邻近色: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同类色
邻近色提问:同类色与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3、练一练a.找出图片中的色彩,分析它们用了哪种色彩关系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评价要素:
1、对同类色和邻近色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主学习情况。
2、主动交流、合作
探究及欣赏评述情况。
3、资源利用及学习成果等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评价方式:
通过小组研讨、师生欣赏评述、填写评价量表等形式进行评价。专题二色彩的对比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
动和学习成果)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
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
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设置的课程。本课从补色、冷暖等方面认识色彩对比的
篇八:初中美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4)《小美四年级上册设计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划分:
通过对四年级教材分析,结合《课标》精神,我把第5课《有趣的字母牌》,第8课《笔的世界》,第12课《多姿多彩的靠垫》,第13课《降落伞》,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划分为设计.应用单元。虽然教材把《有趣的字母牌》规划在综合探索版块,但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它更侧重设计应用范畴,因此我把这一课也划分进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要完成第二学段目标任务,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的要求。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较低段孩子们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正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在应用设计学习领域,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但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美术自信、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单元教学构想
单元主题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着力组织开放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教
1/41/4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4)
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材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通过该领域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意识;更好地理解物的功能性、感知物的材料性;掌握一定的工具使用方法,熟悉一定的工艺流程、制作技巧。初步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与应用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感受本单元各课涉及的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提出的目标和每节课的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
第8课《笔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
2/42/4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4)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五、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2·能否大胆地进行想像,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3·能否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
4·能否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5.能否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6.能否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7~8课时。
第5课《有趣的字母牌》1~2课时
第8课《笔的世界》1课时,
第12课《多姿多彩的靠垫》1课时
第13课《降落伞》1~2课时
3/43/4
美术单元教学设计(4)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1课时七、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呈现方式,评估方式。(略)
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