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16篇
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16篇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对于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网站征求 意见稿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对于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若干意见(网站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甬党发〔20XX年〕13号)、《关于高质量补齐“三农”领域短板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若干意见》(宁党〔20XX年〕1号)和省市关于加快完善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要求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引领,以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发展要求,集聚资源要素,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拓展农业功能,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完善服务链,聚焦聚力把基础打得更牢、短板补得更实、优势做得更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
2.目标任务。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技术装备先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格局。力争到20XX年年,在全县培育形成“366”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即:培育形成以水产、茶叶、水果为主的“3+X”主导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出口加工、商贸流通等6个现代加工流通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文体康养、乡村现代化服务业、乡村体验农业、乡村创意农业、乡村数字农业等6个三产融合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市前列,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420XX年元左右。
二、发展重点(一)推进结构优农,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3.提升粮食和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到20XX年年,建成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6.3万亩、保障型蔬菜功能区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3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8.5万吨左右,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7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稳步扩大早稻和旱杂粮种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新农作制度,推广“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开展粮食高产攻关,推进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基地、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和放心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提高粮食和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规模种粮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政策。统筹农田建设资金,重点加强沟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态条件,提升防旱防涝能力。
4.深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XX年年,把三门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全市领先、省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健康养生”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先行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区。按照“项目共推、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要求,创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搭建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主体,积极推进“渔光山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启动建设宁海水产冷链物流园。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培育形成“366”乡村产业发展体系,高质量推进以水产、茶叶、水果为主的“3+X”主导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出口加工、商贸流通等6个现代加工流通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文体康养业、乡村现代化服务业、乡村体验农业、乡村创意农业、乡村数字农业等6个三产融合产业。支持一镇(乡)一品、特色农业强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展精品绿色农产品基
地、种植业“六园”等创建。6.加快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到20XX年年,全县存栏生猪保持在14万头左右,年出栏岔路黑猪1万头、振宁土鸡300万羽以上。争创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15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新建1-2家年出栏10万头规模的“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标杆猪场和1-2家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猪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制定并实施《宁海县岔路黑猪
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20XX年)》,建成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推进黑猪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鼓励开展岔路黑猪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科学界定畜禽业禁养区,深化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
77..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推动我县由养殖大县向养殖强县转变。到20XX年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内,其中设施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高标准养殖池塘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6.5万吨左右。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以上,争创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继续实施渔场修复和“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支持养殖池塘循环水改造、养殖设施装备提升,推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水产种业质量提升、
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杂鱼五大行动方案,推进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建设,引导水产养殖业向循环利用、生态友好型转变。
8.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编制并实施现代种业“十四五”规划,到20XX年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75%以上,争创市级以上种业强县。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提升振宁土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成岔路黑猪省级原种场,加快建设华东海水种业中心、华大海昌对虾繁育基地,推动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建设,创建省级种业良种场2-3个。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加快农林牧渔特色新品种研发繁育基地建设和培育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支持种苗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9.加快主导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升
产品品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到20XX年年,建成100个“品质优、生产绿、体系新”连片100亩以上的农业主导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支持茶叶、柑桔、西甜瓜、蔬菜、笋竹、白枇杷、香榧、桃子、洋芋等产业转型发展。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支持发展道地药材特色林下经济,把良好生态资源转化为群众致富资产。支持发展山茶油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优先支持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到20XX年年,力争望海茶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建立新品种繁育基地2个、连片百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完成望海茶行业或团体标准制定,推进望海茶地理标志认定。建成市级彩色茶园综合体1-2个、最美茶园5个以上。加快推进茶产业“机器换人”和多茶类开发,支持红茶、砖茶、抹茶加工企业做强做大。优先支持柑桔产业转型发展。到20XX年年,新增柑桔新品种改良5000亩以上、设施化栽培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休闲观光体验基地1000亩以上,建设6个以上高标准绿色精品果园。制定“由良”地方标准,建设“由良”种质资源保护圃和优质安全苗木繁育中心,建立宁海优质柑桔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先支持白枇杷产业发展。到20XX年年,新增白枇杷品种改良面积1000亩。积极推广应用防冻防裂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制定市级地方标准,实施地理标志提升和品质保护工程。支持白枇杷花系列产品研发和
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建试点,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宁海白枇杷”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
制定推行西甜瓜、蔬菜、胡陈洋芋等标准化栽培技术。改善竹产业以竹林道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高效笋用林建设,推进竹笋产业精深加工,培育年加工毛竹10万吨的
农业龙头企业。推进胡陈水蜜桃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实施香榧幼林提质增效工程,建成香榧加工研发中心。制定双峰香榧地方标准。鼓励建设山黄精、铁皮石斛等道地中药材基地,推动地道药材精深加工。
(二)推进主体强农,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10..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到20XX年年,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左右,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培育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上。对首次评为省级和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5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组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行满一年达到规范化标准的,给予每家一次性10万元补助。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按技改投入实际完成投资,县级龙头企业给予8%补助、成长型企业给予6%的补助。列入市级补助的,给予配套补助。11.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XX年年,建设1-2个农产品集中加工示范园区,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粮食车间”,建成一批粮食烘储、果蔬鲜切(净
菜)、生鲜水产品等冷链物流中心。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基地
拥有率达60%。加强农产品副产物综合技术研究,提升副产物附加值。推广中央厨房发展模式,开发一批安全、营养、方便的传统面米、薯类、豆类、预制菜肴等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主食加工主体。
12.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质发展。到20XX年,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150家以上,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以上。对首次评选为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给予3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评为市级、省级和国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给予5万元、5万元和8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评选为县级、市级、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满一年并达到规范化标准的,给予每家一次性10万元奖励。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功能提质增效项目建设。
13.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引导高效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新乡贤等返乡回乡创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鼓励乡贤、返乡青年、大学生等“农创客”“新农人”创办种养业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庄园、共享农庄,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进现代农业领军
人才队伍建设,发掘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创建,到20XX年年完成各类农民培训6000人次以上。
1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维护小农户合法权益,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小农户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支持小农户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
(三)推进质量立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15.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到20XX年年,农业标准化程度达到63%以上。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行业组织制定推广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市、县)地方标准的,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补助,参与制定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补助。主持修订和参与修订的,按照上述标准减半补助。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通过考核验收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奖励。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通SC、HACCP、ISO、AIB、GAP、FDA等认证的,每件给予一次性2万元补助,通过其它企业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认证的,每件给予
一次性1万元补助。16.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到20XX年年,“三品一标”基地认证面积
达到48万亩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到69%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0个,新增地理标志产品认定2-3个。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六有”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安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年新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的,每个产品给予2万元补助,按规定通过复查换证的,每个产品每次给予1万元补助;当年新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的,给予4万元补助(同一经营主体同类系列产品统一按一个产品补助,且同一经营主体补助不超过3个产品),按规定通过续展的每三年给予2万元补助。对当年新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每件给予一次性20万元补助,新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每件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
17.强化农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到20XX年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XX年年减少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药废弃包
装物回收处置率达到90%,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肥料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及时回收和科学处置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强化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确保尾
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重点开展秸秆、稻壳、果蔬皮渣、夏秋茶、畜禽骨血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推进“生产-加工-产品-资源”循环发展。
(四)推进品牌惠农,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8.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到20XX年年,提升“宁海珍鲜”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望海茶”“振宁土鸡”“由良柑桔”“双峰香榧”“泉丰西瓜”“长街蛏子”“宁海白枇杷”等7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农业企业品牌达到15个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100个以上。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组建“宁海珍鲜”品牌运行管理实体,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工程,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好局面,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宁海珍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和农业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农业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农业品牌工作,全力打响“宁海珍鲜”区域品牌,讲好“宁海珍鲜”故事,做精细分产品品牌。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打造宁海县农产品品牌。对新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市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产业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农业企业品牌或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奖励。对县内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国内获准商标注册且实质性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件给予0.1万元补助,每个经营主体申请国内商标补助不超过2个,在境外获准商标注册的,每件给予0.3万元补助。
19.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推行“区域的公共品牌+细分的名牌产品+各种现场实体体验+线上线下叠加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大力发展高质量农村电商,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主体。对实现网上交易首次突破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及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提升一个等级,实行补足差额奖励。对将本县农产品打入大中型城市超市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组织和购销大户,合同期在二年及以上的,每进一家超市或企业给予一次性2万元补助。
20.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支持新型主体参与产销对接活动,对参加国(境)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给予补助。对参加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交易会、农博会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省内每次给予0.3万元摊位补助、省外每次给予0.5万元摊位补助,特装企业每次补助2万元。对参加农民丰收节、特色小吃展等临时性展示展销活动且时间在二天以内的,每次给予0.1万元补助。对农业农村局组织参加优质农产品评奖活动获得市级以上农产品金奖、银奖(优质奖)的,分别奖励1万元和0.5万元;国(境)外参展的除享受市级以上补助政策外,每次给予2万元摊位补助,国(境)外设立办事处的,每家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对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农业开发区管委会在县外组织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的,每次给予10万元补助。对在宁波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常年设摊展示展销的经营主体,按实际缴纳的摊位费给予三分之一补助(由市优农中心代
办)。21.加强农产品优秀购销大户培育。每年评选20个优秀农产品购销
大户和5个优秀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大户(或组织),对评选出的优秀购销大户和优秀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大户(或组织)每户给予1万元奖励。
(五)推进科技兴农,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22.加快推动“星创天地”建设。到20XX年年,创建县级以上“星创天地”8家以上。动员和鼓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业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对认定为县级“星创天地”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23.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到20XX年年,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建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10个以上。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种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牧结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专项行动和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加强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集成配套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创建“精准农业”大田示范点。24.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深化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面向新型主体拓展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等公益性服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新型主体和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
稳定合作关系,创办研究院、区域创新平台、科研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等。探索建立农技人员在岗为新型主体提供增值服务或离岗到县内新型主体从事科技服务、创办各类农业新型主体新机制。
25.提高农业设施智慧水平。到20XX年年,新增设施大棚面积0.2万亩,达到1.7万亩,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支持改善农业设施装备,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设施农业质量及规模,提高全产业、全过程农机化水平,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及服务主体。调整完善农机购置(新型农机试验)补贴范围,加大对适合我县的特色机械的补贴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水产养殖、畜牧等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中高端农机产品配套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六)推进三产融合,增强农业功能拓展26.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到20XX年年,培育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2个、休闲乡村2-3个、农家乐集聚村2-3个,建成浙江省等级民宿15家以上。开展“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实施“民宿+”工程,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27.做强乡土特色产业。到20XX年年,培育5家以上有影响的农家传统特色小吃制作主体。加强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支持泥金彩漆、竹根雕、木根雕等传统工艺振兴,开发一批兼具宁海特色和创意的传统手工产品。实施农家传统特色小吃振兴计划,发展提升宁海麦饼、胡陈麻糍、东岙米馏等农家传统特色小吃。28.发展乡村数字产业。到20XX年年,创建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示
范点8-10个、电子商务专业村15个以上,益农信息社达到全覆盖。实施“数字乡村”行动,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
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拓展智慧农业、信任农业、可视农业等新业态,推进“5G+”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推广农社对接、网络直销等新模式。
三、政策保障29..落实财政税费政策。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力度,综合采用直接补助、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贷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广覆盖,推动项目支撑服务重点落实到符合条件的新型主体。大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实现形式,扩大政府向新型主体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鼓励农合联承接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按国家规定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减免税政策。从县级以上政府及有关部门获得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补助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按规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建立新型主体收费、检查清单制度,严禁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严禁中介机构违规收费,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不得强制入会和违规收费,不得在落实政策中抵扣、摊派费用,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相关会费应予以优惠。30..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到20XX年年,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5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提高农业用水灌溉保证率。财政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建设资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
准农田建设。推进设施农用地政策落地,对农业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原则
上控制在种植面积的1.5%以内、最多不超过7亩的标准安排附属设施用地;对规模化非粮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原则上控制在种植面积的1%以内、最多不超过7亩;山地种植基地生产的附属设施用地控制在上述标准的80%以内。鼓励新型主体联合或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规划共建仓储烘干、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基础性设施。全面落实农业用电政策,对从事种植、养殖、捕捞和省定农产品初加工目录范围内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继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研究制定柑桔加工企业、水产养殖和种苗生产企业生产用水优惠价格政策。
31..强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到20XX年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75%以上、经营性林地流转率达到30%,规模经营流转率达到50%。创新流转模式,大力推进整组整村整镇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指导帮助新型主体通过公开流转交易市场流入土地,对流转期满地上物权属及其补偿作出约定,明确流入方流转合同到期后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约,加快建立
流转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流出土地农户参加社会保险和转移就业。结合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等制度,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定适度规模经营的分类指导标准,推动政策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
重点支持土地流转及服务,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32..优化融资支持服务。到20XX年年,力争实现对农业经营主体
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宁波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宁海办事处进入实质性运作,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综合成本年化率最高不超过8%。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与新型主体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涉农信贷产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新型主体评信、授信、用信广覆盖。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大型农用生产设施设备、仓单、订单、保单抵(质)押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探索开展新型主体实施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质押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引入创新“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探索推广各种合作性、互助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试点。探索金融服务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有效方式,创新绿色生态金融产品。
33..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到20XX年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率达85%以上。推进稻谷、小麦等主粮作物“完全成本+收益”保险,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青蟹、泥螺、等水产养殖和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险范围,试点开展高投入高收益农业产业“政策性保险+商业附加保险”或纯商业保险。积极推广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机具保险、渔业保险等业务。完善农业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协同推进和保费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规范农业保险相关制度。全面统筹整合原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渔业保险专项资金,落实各项农业保险政策措施。
34..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为主
要招商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对新引进的农业项目投资达到一定额度,且投资强度达到规定要求的重大项目给予奖励。为我县成功引荐外来农业投资项目的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标准执行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35..深化涉农资金改革。围绕“聚本钱、引外钱、用好钱”,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2.0版,做到“应纳尽纳、应整尽整、应消尽消”,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为农业产业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支撑保障。
县农业农村、科技、供销、文旅、商务等部门,按本《意见》会同财政部门做好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管理办法制订。除本《意见》明确规定外,同一单位同一项目,县级各项优惠政策不重复享受,就高兑现。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的、企业或法定代表人纳税信用等级为D级的,取消当年扶持政策,且三年内不得享受相关政策。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时间三年,由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党发〔20XX年〕18号)停止执行。
篇二: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主要目标以建设种业研发创新地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种子种苗交易集散地为目标以做大做强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壮大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展示示范和会展服务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种业研发创新活力强劲种业企业聚集效应一流种业会展交易国内领先发展环境最为优越的种业高地成为立足辐射全国全球知名的种业之都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种业之都的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种业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主要目标
以建设种业研发创新地、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种子种苗交易集散地为目标,以做大做强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我市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壮大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展示示范和会展服务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种业研发创新活力强劲、种业企业聚集效应一流、种业会展交易国内领先、发展环境最为
优越的种业高地,成为立足、辐射全国、全球知名的〃种业之都〃。到2025年,建设10处省级以上种业研发中心;培育20个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10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良种繁育基地;打造10家育种
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推广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
"农作物种子经营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10家以上年产超1亿株的蔬菜育苗行业龙头企业,全市年育苗产能突破20亿株;培育10家以上品牌影响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型畜禽育种企业,形成年产值200亿元的种业及衍生产业集群。
二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集聚,争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平台项目在我市布局,推动形成〃一个小镇、一个园区、四大平台、五大中心〃的种业发展新格局。
(—)—个小镇。打造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种业科创小镇,突出现代种植、现代养殖、科研服务、加工商贸、观光旅游五大功能。依托高校、科研单位以及高新区创新谷研发平台等优势科研力量,借助农高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开展地方优势特色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建设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植物基因编辑和小麦〃核不育〃等研发平台建设,打造高标准新品种展示示范平台,引领种业领域科技创新。
(二)一个园区。依托省农科院试验基地,打造以种业为产业基础、三产融合的现代种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产业园。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吸引跨国种业企业、国内种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入驻,培育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着力建设种业试验示范展示基地,用于开展品种初试、中试和繁育推广。打造种子种苗会展交易中心,为种业各方提供公共仓储、安全检测、大数据分析、交易融资等全方位服务。
(三)四大平台。积极推动省市一体化发展,构建集研发创新、中试转化、成果交易、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支撑体系。一是搭建国家级品种展示评价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蔬菜展示示范中心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一体的品种展示评价机制,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新品种展示评价平台。二是省市共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省、市农科院种质资源中心和种业企业资源中心的种质保护利用能力,建立资源共享利用和成果权益分配机制,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调查、收集和保护工作,重点实施精准鉴定评价硏究,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三是搭建种业科技研发创新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创新谷研发平台、良种奶牛高效扩繁技术研发平台、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等优势,扎实推进小麦〃核不育〃和植物基因编辑项目建设,建立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四是构建种子种苗会展交易平台。加快推进部、省、市共建全国种子〃双交会〃等国家级会展交易平台,提升
会展服务水平。整合蔬菜种业博览会、省植保双交会、畜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举办种业会展周,打造享誉全国的种业会展品牌。依托省种子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品种权交易,提供金融资本支持,打造影响力较大的种业交易集散地。
(四)五大中心。立足特色优势和规模企业,建设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脱毒组培、花木种苗〃五大〃创制中心。一是引进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育种企业。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品种良种繁育基地,更新种子加工、仓储和配套服务机械装备,提升种子加工水平和种子质量。二是进一步发挥我市蔬菜育苗国内领先优
势,打造一批年产超1亿株的种苗行业龙头企业,创设全国蔬菜种苗行业标准体系,引
领种苗行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支持奶牛、菜芜黑猪、鲁中肉羊等畜禽种业企业发展,选育优秀种畜禽,增强供种能力。四是围绕生姜、草莓、马铃薯、甘薯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脱毒种苗智能化组培繁育中心,扩大脱毒种苗推广应用。五是以市花卉产业研究院为依托,以高端花卉苗木创制为方向,筛选、培育优质高档花卉品种,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推动商河花卉、平阴玫瑰等产业转型升级。
三、重点任务启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围绕种业〃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实施五大行动,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实施种质保护利用强化行动。
L实施系统收集保护。强化农作物、蔬菜、畜禽、林果、花卉等国家、省、
市三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完成现有种质资源登记,完善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实施中短期安全保存。加强农业
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和繁殖基地建设,推进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暖温带珍稀树
种国家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分库等重点项目建设,申请设立国家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分中心。对被确定为国家、省级、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
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积极探索创新组织管理和实施机制,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
2•强化种质创新利用。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新基因发掘平台,重点
开展具有地方特征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精准鉴定评价研究工作,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创制新的种质资源。依托生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种质资源与新品种(系)交流共
享。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和创制,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主体,推
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实施现代育种科技引领行动。
3•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育种公共平台,开展生
物遗传育种研究,建立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为主体的高效分子育
种技术体系。加强光谱成像技术、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育
种中的应用。积极打造国际知名的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基地,打造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植物基因编辑产业集群,带动整个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国内外领先的小麦〃核不育〃育种体系建设,加速育种进程,实现小麦常规育种技术飞跃。高标准打造国家级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提高蔬菜工厂化育苗集约化、智能化、轻简化水平,
研究集成基于活体采卵一体外胚胎生产(OPU-IVP)的奶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将国家
级种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列入市级重大科研专项课题,鼓励企业承担种业领域科研专项课题,采用〃一事一议"或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予以支持。
4•高标准选育新品种。在农作物种子方面,扛牢粮食安全责任z以选育高品质农作
物为方向,集中培育优质专用小麦、机收籽粒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新品种。在蔬菜花木
方面,以保障城市供应需求为方向,自主选育茄子、番茄、辣椒、西甜瓜等高端设施蔬菜
良种,以及高档花卉、特色经济林木新品种。在畜禽良种方面,培育具有自主种质基础
的奶牛、生猪、家禽、肉羊等新品种,有效解决进口品种替代问题。对主要农作物品种
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单位,分别择优奖励30万元和20
万元。鼓励企业备案、登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影响力大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对成功引进转化省级以上重大品种、先进技术等创新成果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并提高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5•组建种业创新联盟。聚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技术推广等多方资源
优势,建立〃科研+企业+推广”三位一体的联合创新机制,创建〃五大〃种业创新联盟。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企业根据学科任务、资源优势加入种业科技创新联盟。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构建种业科技创新研发公共平台。对被认定为省级、市级科技创新联盟(平台),且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研发中心等的,按照我市有关政策优先给予奖励。
(三)实施种业总部经济培育行动。
6•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构建以大型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业企业为支撑、以
服务型种业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培育种业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国际种业产业园,打造公共研发平台、总部办公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入驻企业科研、中试、示范以及办公住宿等提供一流条件和环境。引进一批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教学、研发、试验基地。
弓1133-5家国际一流种业集团或国内行业领先种业集团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给予一次性落地奖励。打造10家育种能力强、生
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推广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
子企业和领军企业,对认定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奖励100万元;对经市级遴选确定在省内及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领域冠军企业,奖励50万元。培育
10家以上年产超1亿株的蔬菜育苗行业龙头企业和年产超2000万株的脱毒苗繁育龙头企业,并给予相应奖励。支持10家以上竞争力较强的奶牛、生猪、肉羊等大型畜禽
育种企业。挖掘一批有潜力的种子企业作为种业发展后备企业。
7•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科学布局种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10处标准化、规模化、
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基地,创新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扩大良种生产规模,全面提升我市供种保障能力。鼓励种业企业在我市建立小麦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加快玉米等新品种育种速度。加强协作,鼓励种业企业走出去,在高海拔地区建立马铃薯、草莓、甘薯等高海拔冷凉繁育基地。重点打造生猪、奶牛、肉羊、种禽繁育推广基地。
(四)实施完善品种评价和推广行动。
8•强化品种测试和质量检测。以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蔬菜展示示范
中心为引领,整合推进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田间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智能化设施装备配套。鼓励企业开展品种区试和展示示范工作,打造一批集新品种中试评价、
示范推广、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展示评价中心。健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加快推进DUS
测试(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开发种子监管综合业务平台和农作物种子质量追溯系统,完善种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和信息采集指标机制。充分发挥蔬菜工厂化育苗行业龙头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蔬菜集约化育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畜禽良种智能识别系统,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大力推广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关键设备,全面提升种业智能化装备水平。
9•注重良种推广应用。创新种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和模式,推广小麦统—供种
等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供种供苗方式,整合服务资源和延伸服务链,加大良种推广应用
力度。鼓励种业龙头企业与种养大户精准对接,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开展订单生产,全方位为农户提供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做强一批种业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10•加快会展经济建设。高标准承办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筹备举办农
作物、蔬菜、畜禽、林果等国际种业高峰论坛,提升会展质量和档次。整合展会资源,举办种业会展周,扩大种业会展品牌影响力。在种业科创小镇探索品种展览展示新模式,打造享誉全国的地展博览会。借助省种子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创新种业贸易方式,为种业各方提供公共仓储、安全检测、大数据分析等全方位服务。
(五)实施种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集的工作机制,成立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区县要加强对种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辖区实际制定现代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12•完善支持政策。对种业龙头企业符合条件的项目,在生产设施、基础设施、配
套设施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引导银行、担保公司支持种业发展项目,将种子收购资金列入其业务范围。提高科研人员对新品种权的权益比例,鼓励育种单位、团队以技术转让、拍卖、入股等方式加快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种业保险政策,健全风险保障机制。
13•加大资金投入。将打造〃种业之都〃纳入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范围,自2022年起至〃十四五〃末,每年整合不低于1亿元资金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重点支持科研
单位和种业企业开展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新种质创制、新品种(系)培育、关键性技术突破、良种基地建设、品种技术推广、会展交易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科学制定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计划,引导带动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出资z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4•强化市场监管。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种苗管理
职能,明确管理机构,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行业管理、许可管理、品种管理、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工作重点,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虚假广告、假劣种苗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导种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内协调、月艮务、维权、自律作用,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15•注重人才培养。引进种业领域领军人才,组建高水平种业科技创新团队,为我市
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认真落实我市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种业专业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对当下市场紧缺人才实施对口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帮助在职科技人员更新知识储备。
篇三: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加快推进xx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根据《xxxx年xx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以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聚焦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强化特色种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加快现代科技在品种创新上的应用。统筹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xxxx年培育新品种数量xx个以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有xx%以上。二、主要举措(一)加快推进特色种业发展。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首席专家为主的特色种业推进专家组,重点建设特色小麦、杂粮杂豆、高油酸花生、脱毒甘薯等x个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综合试验推广站;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引导支持种业科企紧密协作,深化种业成果权益改革,建立科企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促进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完善支持引导政策,建设特色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以绿色为导向,开展节水、优质、机收品种试验,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培育。四是打造种业品牌,支持种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综合影响力,重点打造沃土种业、众人信种业、东昌种业、禾下土种业、博发社生物等种业企业品牌。五是完善小麦节水品种示范展示与推介等管理制度,做好节水小麦及配套技术推广。六是做好“十三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评估总结,启动编制“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七是加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明确种业管理部门职责。完善种业制度体系,重点加强谷子、脱毒甘薯、中药材种子及其他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推进数字种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种业发展合力。
1
(二)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形成市级支持、企业自建的南繁基地管理服务布局,为种子检测机构做好质量鉴定、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加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认真谋划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农作物种业短板,提升农业供种保障水平。
(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指导协调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完成普查任务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四)树立行业示范引导标杆。一是组织开展双“十佳”种业企业参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优选综合实力强、生产经营规模大、推广网络健全的“十佳创新型种业企业”和“十佳优势特色种业企业”(双“十佳”种业企业),发挥优秀种业企业在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创新、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组织开展“种业示范门店”创建活动,以种子经营资质、委托授权文件、门店环境人员水平、售后服务等为重点,打造x-x家省级示范店、x-x家市级示范店和xx家县级示范店,鼓励引导种子门店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组织对试点单位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开展全过程指导和重点环节现场检查,推动试点单位种子质量全面提升,探索种子认证工作实施经验,为全面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打好基础。四是协助省厅办好中国(xx)国际蔬菜种苗博览会。
(五)加强品种跟踪评价。一是完善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办法,探索跟踪评价机制,提高引种质量。二是指导企业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三是推动种子企业完善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种业的可追溯管理。
(六)强化农业供种保障。一是加强用种供需信息调度,引导企业创新供种营销模式,鼓励线上展示、网上购种和定点配送,利用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强化信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选种。二是做好救灾备荒储备种子响应准备,制定应急供种预案,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三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在关键种子市场销售期、种子生产加工高峰期,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通报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三、进度安排
2
(一)一季度。筹建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建设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
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xx)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各良繁基地县有关单位谋划项目;谋划xxxx年xx市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组织我市重点种子企业参加xx省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活动、“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活动;开展冬季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监督抽查。(二)二季度。开展产学研联合良种攻关,加快品种选育;推进双“十佳”种业企业遴选推荐、“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活动,指导种子质量认证单位做好田间播种、田间管理、田间去杂及田间检验等工作,推动种子企业完善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春季种子市场质量监督抽查;组织筹划“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编制。(三)三、四季度。加强种业交流合作,推广宣传特色品牌,扶持特色种业企业发展,制定节水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工作方案,做好节水小麦品种推介;推动全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各普查县(市、区)普查工作开展,汇总普查工作资料;组织进行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认定,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指导质量认证试点单位做好田间检验、种子收获、种子加工及质量后控工作;协助举办中国(xx)国际蔬菜种苗博览会;组织开展加强蔬菜、中药材种子和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调研;组织开展全市种子制种基地质量监测。作者有些想法。写得也太赞了吧。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种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加
3
快,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子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作物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研发机制尚未建立、农作物自有品种市场占有率低;良种繁育基地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我市种业的健康发展。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xiexiebang.com范文网[xxxxAN.COM](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我市种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育种公益性应用性研究、培植壮大种子企业、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和强化市场监管等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种业投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目标任务。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工合理、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种子研发新机制。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品种、品牌的商业化育种中心。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当地生产需求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建成一批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立足、面向全国,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功能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三)基本原则。1.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和合作,坚持多学科融合渗透、自主研究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结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2.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
4
化育种、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的主导作用。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引导种子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交流,促
进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4.坚持扶优扶强。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土地流转、项目安排、资金支持、农机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企业解决在良种选育、生产经营推广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其做大做强。
5.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种子管理制度,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作物种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一)培植壮大种子企业。1.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重点种子企业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鼓励种子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和优势种质资源。支持种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种业产业链不同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10家市级重点种业龙头企业;培育3—5家省级重点种业龙头企业;努力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企业改制改革步伐,重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企业,使种子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提高种子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一批知名品牌。3.加强种子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国内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市种子产业发展需求,尽快组建发展市种子协会。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
5
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二)加强良种基地建设。1.加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加强现有国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
验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同时,根据我市农作物种植区划、优势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到2021年前,创建2—3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创建省、市级抗性鉴定试验站。
2.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强新审定品种的展示及跟踪评价,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要搞好新品种展示田建设,积极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工作,发挥新品种的生产优势,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各县(区)种业企业都要大力开展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创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对进入我市销售的品种做好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组织专家、种植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分层次、分季节、分作物广泛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评定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推广的主导品种和后备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导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合理选用良种。
3.加强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机械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保障供种安全。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向生产优势区域集中,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农业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在种子生产基地实施。支持在海南、新疆和甘肃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种子生产基地要严格落实保护措施,严禁侵占或改变用途。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种类和范围,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保险试点,把种子生产基地和品种示范基地纳入保险试点,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
6
篇四: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促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建议一、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1)农作物种业取得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xx世纪,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高,推广了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突破性优良品种。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全部实现商业化供种,主要农作物种子精心包装、标识销售;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企分开全面落实,市场监管加强。良种培育和应用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2)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面临着xx的挑战。保障xx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作物种业商业化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模式落后,创造xx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力量薄弱;d能力,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弱;种子供应和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的xx形势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二.一般要求(3)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建xx,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子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作物种业投入,加强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建xx能力、企业竞争力、种子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支撑,以产学研为结合,以“育繁推一体化”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4)基本原则。
1
坚持独立创作xx。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创融合和国际合作,鼓励农作物种业引进国际优秀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材料装备制造技术,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以“育繁促融合”种子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坚持产学研结合。支持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xx模式
(5)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资源集中、xx运营的育种xx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制种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充足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优良品种覆盖率,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xx项任务(6)加强农作物种业基础公益研究。xx省部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应开展育种材料的收集、保护、鉴定、改良和创造,育种理论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前沿和应用技术研究,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育种等公益研究。推动实施转基因生物xx品种培育重大项目。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基础和公益研究的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支持力度。(七)加强农作物种子人才培养。加强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高校xx实验室、工程研究xx和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八)建立商品养殖体系。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xx机制。积极推进一批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实力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引
2
导和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种子企业“企企企脱钩”。
(九)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显著提高注册资本、固定资产、研发等市场准入门槛;d.企业的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调整企业布局。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兼并重组,特别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子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育种、育种、推广一体化”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十)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优势制种区域布局,建立优势制种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加强西北、西南、海南优势良种繁育基地规划建设和土地保护。鼓励种子企业通过与种子生产合作社联合合作的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
(十一)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在现有xx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基础上,建立xx和省两级种子储备体系。xxxx储备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及其亲本,保障杂交种子供应和平抑市场价格;省级xx储备短生育期和大宗作物种子,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种子储备任务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xxxx支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要主动参与投标。
(十二)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进一步规范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保护测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和品种跨区引种行为,统一鉴定标准,提高品种审定条件,统筹xx和省级品种审定,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退出。完善植物xx品种保护制度,强化品种权执法,加强xx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
(十三)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依法纠正和查处骗取审批、违法审批等行为。全面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和日常执法,加大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xx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对进出境种子的检验检疫。
篇五: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背景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国办发〔2019〕56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种业会议部署,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一个重点”,强化“三个统筹”,提升“四个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提出,现代种业发展要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部署。到2025年,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分发共享能力大幅度提高;打造一批育种创新平台,选育推广一批种养业新品种,育种创新能力达到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适合现代种业发展要求的测试评价体系;建成一批现代化种养业良种生产基地,形成保、育、测、繁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实现基础强、体系强、科技强、企业强,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1.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资源圃)项目重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中转隔离基地和种质资源圃。2.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培育特色优势种业企业;推动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南繁硅谷”建设,加快新品种培育和品种更新换代。3.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项目保护区(点)总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项目建成后,原生境保护区(点)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严重濒危的农业野生植物珍稀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4.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能力提升项目以国家支持建设的品种区试站、抗性鉴定站等项目建设为基础,整合建设一批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分中心)和区域性品种测试评价站。5.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种子(苗)生产基地,提高良种生产和供应能力,提升种子产地加工水平和仓储能力。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一、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资源圃)建设解决方案《“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提出要改、扩建,新建一批具有更多拓展功能的种质资源中期库,存储地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为种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种质资源中期库(资源圃)的温度一般在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这些数据对种子存储而言异常重要。托普云农依托新兴技术产业化转化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建设包括中期库库区、入库前种子加工处理室、分析检测室,配置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系统、田间表型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等设施装备、农机具及繁殖用地田间工程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为地区种业发展繁荣奠定基础。
二、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解决方案育种创新是现代种业持续长久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种业已经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托普云农作为涉农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以及种子企业提供种业研究的各种农作物育种测试设施设备、表型与基因型鉴定设施设备及田间工程建设、监管平台,低温种子库、检测实验室、农机具库等基础设施工程。对于农业领域种质资源表型基因型鉴定、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信息等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自身数据搭建效应,应用于实验室科研育种、种子检验等过程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培育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三、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分中心)和区域性品种测
试评价站来进行新品种试验、主推品种筛选、主推品种展示等工作,通过提升区试质量,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托普云农多年农业科研建设经验累积,可以建设包括温室、大棚、灌排设施等区试田间生产设施,生理生化、品质分析实验室等分析鉴定土建工程以及仪器设备放置的整套流程,更有满足农作物考种测产、质量检测、品种测定、信息处理平台及农机具等适用品种测试评价中心和品种区域测试站的全套设施设备。
四、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提升行动解决方案(一)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育(制)种田块改造,道路、晒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种子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等仪器设备购置。在成都邛崃,托普云农一方面打造制种物联网基地种子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大数据系统帮助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智慧管理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助力企业健全田间各项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制种信息化、过程自动
化、结果智能化,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种业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另外,建设地方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苗圃等,通过信息化育种,实现地区种业繁荣。截至目前,邛崃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高端种业生产体系。
(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在国家认定的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以及国家有关规划明确的制(繁)种优势区,共建设有棉花、油菜、花生、糖料、蔬菜、水果、茶、中药材、食用菌、蚕桑等经济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41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资源,托普云农提供搭建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备农机具、仪器设备、物联网系统、种子物流与追溯管理信息体系等设施,通过信息化育种,实现地区种业繁荣。冬(夏)科研繁育制种基地同样需要土地平整改良、沟渠路配套、灌排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配备农机具、仪器设备、物联网系统、种子物流与追溯管理信息体系等,对种植户的种、管、收、储、加、销等全过程提供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种业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托普云农针对科研院所、高校、种子公司、种业监管部门等群体,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研发系列高效便捷的仪器设备和智能管理平台,建设现代种业实验室、品种区试
机器换人智能装备、种质资源库圃、公共服务及管理平台,从选种育种到种子存储、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合力推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现代种业提供数字化加持,筑牢农业发展根基,打好一场种业翻身仗。针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托普云农可提供包含顶层设计、方案规划、设备供货、施工和售后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可满足职能监管单位、科研院校和制种企业的各项建设需要。如有需求,欢迎来询!
篇六: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根据《年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以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聚焦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强化特色种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加快现代科技在品种创新上的应用。统筹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年培育新品种数量个以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有以上。二、主要举措(一)加快推进特色种业发展。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首席专家为主的特色种业推进专家组,重点建设特色小麦、杂粮杂豆、高油酸花生、脱毒甘薯等个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综合试验推广站;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引导支持种业科企紧密协作,深化种业成果权益改革,建立科企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促进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完善支持引导政策,建设特色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以绿色为导向,开展节水、优质、机收品种试验,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培育。四是打造种业品牌,支持种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综合影响力,重点打造沃土种业、众人信种业、东昌种业、禾下土种业、博发社生物等种业企业品牌。五是完善小麦节水品种示范展示与推介等管理制度,做好节水小麦及配套技术推广。六是做好“十三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评估总结,启动编制“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七是加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明确种业管理
部门职责。完善种业制度体系,重点加强谷子、脱毒甘薯、中药材种子及其他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推进数字种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种业发展合力。
(二)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形成市级支持、企业自建的南繁基地管理服务布局,为种子检测机构做好质量鉴定、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加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认真谋划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农作物种业短板,提升农业供种保障水平。(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指导协调认真做好
三是推动种子企业完善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种业的可追溯管理。(六)强化农业供种保障。一是加强用种供需信息调度,引导企业创新供种营销模式,鼓励线上展示、网上购种和定点配送,利用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强化信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选种。二是做好救灾备荒储备种子响应准备,制定应急供种预案,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三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在关键种子市场销售期、种子生产加工高峰期,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通报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三、进度安排(一)一季度。筹建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建设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指导各良繁基地县有关单位谋划项目;谋划年市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组织我市重点种子企业参加省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活动、“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活动;开展冬季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监督抽查。(二)二季度。开展产学研联合良种攻关,加快品种选育;推进双“十佳”种业企业遴选推荐、“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活动,指导种子质量认证单位做好田间播种、田间管理、田间去杂及田间检验等工作,推动种子企业完善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春季种子市场质量监督抽查;组织筹划“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编制。(三)三、四季度。加强种业交流合作,推广宣传特色品牌,扶持特色种业企业发展,制定节水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工作方案,做好节水小麦品种推介;推动全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各普查县(市、区)普查工作开展,汇总普查工作资料;组织进行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认定,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指导质量认证试点单位做好田间检验、种子收获、种子加工及质量后控工作;协助举办中国()国际蔬菜种苗博览会;组织开展加强蔬菜、中药材种子和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调研;组织开展全市种子制种基地质量监测。
作者有些想法。写得也太赞了吧。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种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子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作物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研发机制尚未建立、农作物自有品种市场占有率低;良种繁育基地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我市种业的健康发展。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ieiebang.com[CHAZIDIAN.COM](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我市种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育种公益性应用性研究、培植壮大种子企业、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和强化市场监管等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种业投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目标任务。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工合理、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种子研发新机制。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品种、品牌的商业化育种中心。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当地生产需求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建成一批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立足、面向全国,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功能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
篇七: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川府发[2009]21号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当前,我省农业总体上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省政府决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基地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与农业强省的差距较大,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省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和市场营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我省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经营粗放,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任务十分艰巨。种植业在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一)总体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二)指导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必须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必须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规划布局(一)目标任务。通过3-5年努力,我省马铃薯、茶叶、柑桔、蔬菜(食用菌)、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600亿元;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900亿元;建成80个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到2012年,新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原料林1000万亩,特色经济林300万亩,建成20个林竹产业强县。到2015年,新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原料林1500万亩,特色经济林500万亩,建成30个林竹产业强县。(二)规划布局。根据各地资源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进一步完善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着力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县。产业基地要求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分产业的要求是:马铃薯、茶叶、油菜、水果、蔬菜基地20万亩以上,蚕桑、中药材、烟叶、花卉等基地10万亩以上,食用菌基地1亿平方尺或3亿袋以上,优质稻基地30万亩以上,木竹基地20万亩木竹基地万亩以上,特色经济林5万亩以上。按照突出重点、分级推进的策略,省上重点打造以下产业:1.马铃薯。着力建设川西南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平坝丘陵菜用型马铃薯、盆周山区优良种薯等优势区。到2012年,建成马铃薯产业强省,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加工居全国前三位。2.茶叶。着力建设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川东北优质富硒茶等优势茶区。到2012年,全省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做大做强川茶品牌。3.柑桔。着力建设金沙江流域优质早熟脐橙生产区,长江沿岸及主要支流下游甜橙生产加工区、川中柠檬生产加工区。到2012年,全省柑桔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最大的橙汁生产基地。4.油菜。着力建设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北“双低“油菜区。到2012年,全省油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实现食用植物油基本自给。5.蔬菜(含食用菌)。着力建设攀西早市蔬菜区、川西加工外销蔬菜区、川南早春蔬菜区、川东北特色蔬菜区、川西北高地秋淡蔬菜区。到2012年,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6.中药材。着力建设成都平原区、丘陵地区、盆边山区和川西北高原四大特色药材道地产区。到2012年,全省中药材面积、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7.烟叶。着力建设攀西和川南烤烟区、川东北白肋烟区和川西晒烟区。到2012年,全省烟叶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
优质烟叶生产基地。8.优质水稻。着力建设川西平原和安宁河流域高档优质稻区、川东北特种优质稻区、川南优质再生稻区以及川西平原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区。到2012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五位,巩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的地位。9.林竹。着力建设木竹产业经济区,在19个市(州)建设工业原料竹木基地。大力发展以特色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为主的特色鲜明的优质经济林产业带。在21个市(州)培育核桃、花椒、银杏等特色干果林;以川东北、川南经济区为重点,在10个市(州)培育油茶、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林;以成都、川东北经济区为重点,在14个市(州)培育以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等为主的木本药材林;以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为重点,在13个市(州)培育以木耳、银耳、蕨菜、松茸为主的森林蔬菜。到2012年,全省林竹产业整体到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改造完善基地供电网络。基地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旱涝保收。(二)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棚架、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等为重点的产后处理设施,提高基地设施保障水平。加大适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2012年,到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0万亩,2015年增加到500万亩。(三)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基地强县要建立1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园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2-3万亩,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循环农业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业建设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病虫防治、加工、储运、销售和产品质量等标准,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无公害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安全。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基地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基地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70%以上。到2012年,产业基地强县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对基地农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管。(五)推进技术集成与应用。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和品种改良工程,分作物、分区域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特色优势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加大省工节本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机技术的集成组装,做到农耕农艺农机技术结合、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基地良种覆盖率、实用技术到位率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均达到100%。(六)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强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基地农产品无公害达到100%,努力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坚持政府、协会、企业联手,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各地要按照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镇。产业强县要制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由市(州)组织论证,报省上备案。方案一旦确定,要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年复一年、一任接着一任干,促进优势产业由点状向带状、块状集中发展。(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整合安排,打捆使用,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发
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发资金对其技术研发、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给予重点支持。设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模化设施栽培、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新增的农业投入要积极支持基地建设。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着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和品种,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农业科技贷款的支持力度,有效增加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各类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担保业务,发展会员制担保公司,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业主提供多种信用担保,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步伐,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财力状况,逐步增加保费补贴险种,提高风险保障能力。探索由财政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等多方出资设立风险金,化解市场风险。积极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四方合作+保险“试点。(四)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基地建设项目。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基地农产品,年终结算时向农民返还流通、加工增值利润。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基地建设模式。(五)加大“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实施力度。充分发挥“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支持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实施规划、年度计划的拟定下达要与基地建设规划相衔接,优先在基地建设重点区域、示范区域安排。同时,要根据基地建设需求,设计具体工程项目,在对基地田、水、路、林、房、肥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地的产业特点,实现工程服务基地建设,扩展工程效益。(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鼓励科研教学单位与科技人员创办、领办、联办示范园区。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七)强化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基地农产品生产、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配套的协作体系。各个特色产业都要培育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做到有特色产业就有大龙头带动,形成大龙头带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龙头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12年和2015年,农产品加工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0家和200家。(八)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畅通基地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12年和2015年,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达到75个和100个。(九)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3年内普遍健
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专业协会等单位创办服务实体,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六、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基地所在市、县政府重点做好基地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落实等工作。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各级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省级相关部门重点抓好基地的规划引导、配套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等工作,建立产业基地强县申报、考评、激励制度。基地强县采取县(市、区)自愿申报、竞争入围、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不搞终身制。省政府每2年认定、授牌一批产业基地强县,并作为省级现代农业试点县。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篇八: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5•【字号】川府发[2011]7号•【施行日期】2011.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府发〔2011〕7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切实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机工业上规模、上档次,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制造水平,积极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道路,实现全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新跨越。(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结合各地装备制造业基础条件,发展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
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结合实际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优化农机工业区域布局,实行差异化发展。
创新机制,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引导农机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制,提升农业机械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科学发展。
安全高效,持续发展。适应环保型社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研制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400万千瓦,每年递增7%,其中排灌动力机械达到5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水稻、小麦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马铃薯、油菜、玉米等机械化水平明显突破,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养殖业、林业等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较2010年增长200%。建成一批农机企业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部分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500万千瓦,其中排灌动力机械达到56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农机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150%以上。农机工业形成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集团,在部分地区形成农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农机品牌,初步建成现代农机流通体系。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以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促进农业机械总量持续增长。优先、均衡发展主要粮食、经济作物作业机械,鼓励引导农民使用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农机及机电提灌设施,提高机具配套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努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以提高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加大种植模式改革和品种改良力度,全面推进粮油生产机械化。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突破口,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大力示范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以及马铃薯、油菜、玉米直播与收获机械化技术,不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28.5%提高至54%,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28.1%提高至45%。突出抓好成都平原、安宁河谷等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确立农机化发展先行县,促进平原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突出抓好粮食生产重点县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粮油高产创建区等农业项目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强农业机械化对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发展,由种植业向林、牧、渔等各个领域扩展,由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逐步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三)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稳定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机推广机制,提高农
机示范推广能力。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和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加大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秸秆气化、粮食烘干等重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建立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区域和马铃薯、油菜、玉米等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完善农机作业、维修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维修服务,提高农机应用和保障水平。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网络,强化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作业的市场监管。
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农机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由平原向丘陵山区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和机械植保等环节拓展。创新农机服务模式,积极探索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土地托管等服务方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建立农机服务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农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抗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农机维修网点,加快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
(四)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开展农机使用安全教育,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完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水平和监管能力。提高农业机械上牌率、检审率和持证率。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安全互助组织,依法开展互助保险、合作救济。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三、加快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适合我省农村生产条件的农机产品。针对不同地区
特点实行差异化发展。结合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大马力、高性能耕作、栽插、收获、烘干等农业机械,重点发展中小型多功能耕作、灌溉、播种、植保、收获、加工等农业机械。根据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情况,合理布局农机工业,避免同类型产品重复建设。
(二)鼓励我省装备制造企业投资农机工业,新建或参股农机企业,促进我省现有农机工业企业改造升级。积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机械生产、动力机械生产、泵阀生产等方面有技术、人才优势的企业投资农机工业,采取参股现有农机企业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或单独投资新建农机企业,从整体上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
(三)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品牌和产品,着力培育优势产品。1.做强农用动力机械生产和研发。重点支持在农用动力机械领域具有知名企业品牌和名优产品的企业,鼓励和扶持其做大做强现有品牌和产品,搞好下一代产品研发,增强企业持续竞争力。2.大力发展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充分发挥我省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优势,重点鼓励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企业产品上档升级,搞好新产品研发,支持和引导企业组建联合集团,集聚发展,不断壮大。3.促进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上档升级。积极引导分布在我省广大农村的众多农机零配件小企业与大中型农机企业配套协作,支持小型零配件企业加快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我省农用机械提供精度高、通用性强、互换性好的零配件。4.鼓励和支持我省农机企业申报进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积极鼓励和支持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产品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申报进入国家农机补贴产品目录,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四)增强农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结合我省实际,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研究和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技术设备开发,大力研发适合我省平原、山区、丘陵地区、高原等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急需的农业机械与装备,特别是适合山区和丘陵地区耕作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系的需要,提高农机适用性。
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鼓励农机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四川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支持农机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农机产业发展集群。按照择优扶强原则,打造一批农机工业优势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一批“专、精、特、新、配”中小企业,依托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机企业集聚发展。
(六)鼓励农机企业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扩大外资利用规模,鼓励省外、国外先进农机企业到我省合资或独资办厂,促进我省农业机械产品提高质量,加速我省农机工业发展进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七)加速农机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恢复或新设农机设计、制造等专业。充分利用现有农机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农机专业人才队伍,突破农机工业人才瓶颈制约。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各类农机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推行技术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稳定企业人才队伍,为促进全省农机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八)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专业农
机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体系。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和召回制度。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基地,鼓励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机作业补贴制度,在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比例的基础上,实行累加补贴,优先扶持主要农作物、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农业机械化发展,并适当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倾斜。(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机工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户的信贷扶持力度。发展农机小额信贷,为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供信贷支持。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开展农机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推动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信贷政策,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努力解决中小农机企业贷款难问题。(三)切实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
免收车辆通行费。农机专业合作社申办工商登记和年检,不收取证照工本费和年检(审)费。保障农业生产燃油供应,排水灌溉用电执行农业排灌电价政策。
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新型、大马力农机装备和产品,对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
(四)不断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机耕道路建设、提灌抗旱设施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要将农村机耕道路、提灌抗旱设施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与规划内的项目同步实施,逐步构建“进组、入院、到田”的农村机耕道路网络,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恢复、新增农村机电灌溉面积,不断增强抗旱保栽能力。完善农机质量鉴定、安全监理、推广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鉴定、机电提灌服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农机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机科研中心、试验场地、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场库棚建设,对停放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办理手续。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机工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机工业工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督以及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等工作。农机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发展改革部门要落实扶持农业机械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保障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监管。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流通行业的指导,加快
农机流通体系建设。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保证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畅通。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机信贷、保险业务。其他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有关行业协会要当好政府与企业、农户的桥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篇九: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川府发[2009]21号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当前,我省农业总体上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省政府决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基地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与农业强省的差距较大,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省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和市场营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我省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经营粗放,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任务十分艰巨。种植业在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一)总体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二)指导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必须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必须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规划布局(一)目标任务。通过3-5年努力,我省马铃薯、茶叶、柑桔、蔬菜(食用菌)、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600亿元;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900亿元;建成80个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到2012年,新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原料林1000万亩,特色经济林300万亩,建成20个林竹产业强县。到2015年,新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原料林1500万亩,特色经济林500万亩,建成30个林竹产业强县。(二)规划布局。根据各地资源气候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进一步完善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着力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县。产业基地要求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分产业的要求是:马铃薯、茶叶、油菜、水果、蔬菜基地20万亩以上,蚕桑、中药材、烟叶、花卉等基地10万亩以上,食用菌基地1亿平方尺或3亿袋以上,优质稻基地30万亩以上,木竹基地20万亩以上,特色经济林5万亩以上。按照突出重点、分级推进的策略,省上重点打造以下产业:1.马铃薯。着力建设川西南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平坝丘陵菜用型马铃薯、盆周山区优良种薯等优势区。到2012年,建成马铃薯产业强省,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加工居全国前三位。2.茶叶。着力建设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川东北优质富硒茶等优势茶区。到2012年,全省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做大做强川茶品牌。3.柑桔。着力建设金沙江流域优质早熟脐橙生产区,长江沿岸及主要支流下游甜橙生产加工区、川中柠檬生产加工区。到2012年,全省柑桔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最大的橙汁生产基地。4.油菜。着力建设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北“双低“油菜区。到2012年,全省油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实现食用植物油基本自给。5.蔬菜(含食用菌)。着力建设攀西早市蔬菜区、川西加工外销蔬菜区、川南早春蔬菜区、川东北特色蔬菜区、川西北高地秋淡蔬菜区。到2012年,全省蔬菜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6.中药材。着力建设成都平原区、丘陵地区、盆边山区和川西北高原四大特色药材道地产区。到2012年,全省中药材面积、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7.烟叶。着力建设攀西和川南烤烟区、川东北白肋烟区和川西晒烟区。到2012年,全省烟叶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三位,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
优质烟叶生产基地。8.优质水稻。着力建设川西平原和安宁河流域高档优质稻区、川东北特种优质稻区、川南优质再生稻区以及川西平原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区。到2012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全国前五位,巩固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的地位。9.林竹。着力建设木竹产业经济区,在19个市(州)建设工业原料竹木基地。大力发展以特色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为主的特色鲜明的优质经济林产业带。在21个市(州)培育核桃、花椒、银杏等特色干果林;以川东北、川南经济区为重点,在10个市(州)培育油茶、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林;以成都、川东北经济区为重点,在14个市(州)培育以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等为主的木本药材林;以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为重点,在13个市(州)培育以木耳、银耳、蕨菜、松茸为主的森林蔬菜。到2012年,全省林竹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改造完善基地供电网络。基地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旱涝保收。(二)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棚架、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等为重点的产后处理设施,提高基地设施保障水平。加大适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2012年,到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00万亩,2015年增加到500万亩。(三)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基地强县要建立1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园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2-3万亩,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循环农业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业建设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病虫防治、加工、储运、销售和产品质量等标准,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无公害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安全。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基地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基地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优质(专用)率达到70%以上。到2012年,产业基地强县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对基地农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管。(五)推进技术集成与应用。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和品种改良工程,分作物、分区域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特色优势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加大省工节本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机技术的集成组装,做到农耕农艺农机技术结合、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基地良种覆盖率、实用技术到位率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均达到100%。(六)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强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基地农产品无公害达到100%,努力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重。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坚持政府、协会、企业联手,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五、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各地要按照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镇。产业强县要制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由市(州)组织论证,报省上备案。方案一旦确定,要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年复一年、一任接着一任干,促进优势产业由点状向带状、块状集中发展。(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整合安排,打捆使用,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发
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发资金对其技术研发、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给予重点支持。设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模化设施栽培、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新增的农业投入要积极支持基地建设。市(州)、县(市、区)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着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和品种,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农业科技贷款的支持力度,有效增加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各类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担保业务,发展会员制担保公司,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业主提供多种信用担保,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步伐,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财力状况,逐步增加保费补贴险种,提高风险保障能力。探索由财政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等多方出资设立风险金,化解市场风险。积极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四方合作+保险“试点。(四)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扶持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基地建设项目。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基地农产品,年终结算时向农民返还流通、加工增值利润。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科研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基地建设模式。(五)加大“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实施力度。充分发挥“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支持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实施规划、年度计划的拟定下达要与基地建设规划相衔接,优先在基地建设重点区域、示范区域安排。同时,要根据基地建设需求,设计具体工程项目,在对基地田、水、路、林、房、肥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地的产业特点,实现工程服务基地建设,扩展工程效益。(六)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鼓励科研教学单位与科技人员创办、领办、联办示范园区。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七)强化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基地农产品生产、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配套的协作体系。各个特色产业都要培育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做到有特色产业就有大龙头带动,形成大龙头带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龙头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12年和2015年,农产品加工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0家和200家。(八)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畅通基地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12年和2015年,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达到75个和100个。(九)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3年内普遍健
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专业协会等单位创办服务实体,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六、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基地所在市、县政府重点做好基地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落实等工作。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各级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省级相关部门重点抓好基地的规划引导、配套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等工作,建立产业基地强县申报、考评、激励制度。基地强县采取县(市、区)自愿申报、竞争入围、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不搞终身制。省政府每2年认定、授牌一批产业基地强县,并作为省级现代农业试点县。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篇十: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农业部定于4月18日(星期一)10:00,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敬请关注!主持人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陶怀颖: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部新闻办主持的发布会。我是主持人陶怀颖。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马淑萍女士。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用种大国。种业是我们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长期以来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使我国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解决13亿人吃饭的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04-1810:09]主持人:那么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种业也面临着一些艰巨的挑战。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农业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个意见,这应该说是我国种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种业的市场竞争力。[04-1810:09]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农业部主管种业工作的副司长马淑萍女士,她也全程参与了《意见》的起草工作,请她介绍《意见》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请马司长介绍情况。[04-1810:09]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良种供应能力和种业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良种的有效供应为粮食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从2000年开始进入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发达国家还很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04-1810:10]
马淑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按照中央领导要求,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种子生产大省的科研单位、种子基地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深入分析当前种业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经广泛征求各方面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于今年年初报国务院。在2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第145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审议通过了《意见》。[04-1810:11]
马淑萍:《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今后种业发展的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
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作物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04-1810:11]
马淑萍:明确了今后农作物种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04-1810:13]
马淑萍:围绕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思路和目标,《意见》确定了今后种业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即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和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合作交流。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04-1810:13]马淑萍:主要有:一是中央财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为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二是免征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种子生产经营所得税,在兼并重组方面给予税收优惠。三是建立国家和省两级种子储备体系,完善种子收储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补助。[04-1810:14]马淑萍:四是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用地保护,对符合条件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五是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明确负责种子管理的机构,地方政府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此外,《意见》还就编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及地方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品种管理、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留出了空间。[04-1810:14]
马淑萍:《意见》的出台,有三大突破:一是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二是首次明确了种业科研的分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重点开展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三是首次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2000年《种子法》出台,使种子企业成为种子市场的主体,这次《意见》中明确了种子企业是商业化育种的主体,是种业发展的主体。[04-1810:15]
马淑萍:总之,《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将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国务院还要召开专门会议,就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行全面部署。[04-1810:15]
经济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记者。请问马司长,《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国种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04-1810:15]马淑萍:我觉得这位记者提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意见》的基本的框架和主要的内容。我想这个《意见》,应该说指明了我们今后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目标。《意见》确定了九项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个《意见》应该说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农作物种业的纲领性文件。大家都知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种业以国务院名义发的文件只有6个。从1956年的第一个,一直到今天的第6个,每一个文件都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这个文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我想这个《意见》的出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04-1810:23]马淑萍:第一个就是必将促进我们国家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大家知道,种业的科技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品种。品种是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科研教学单位选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像超级稻、紧凑型玉米、转基因抗虫棉,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我们粮食取得丰收、对农民增收以及对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国家的种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在和我们竞争的跨国企业集团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一些作物上,育种是站在国际前列的,比如说我们的杂交水稻,但是还有一部分作物的育种,我们跟发达国家、跟跨国种业集团还是有差距的。同时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商业化育种的机制。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科研和企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那么《意见》也正好是针对这些问题,明确了我们种业的分工,就是说科研单位要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研究。我们的企业要逐步建立商业化的育种体系,明确这样一个分工。[04-1810:23]马淑萍:同时,记者手里都有《意见》的原文,你们可以看一下第6条和第16条都提到了要加大种业科研的基础性和公益性投入,还要加大生物育种:
生物育种的定义: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生物育种方法
一、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这句话在中学领域来说应该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查阅相关资料。)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等)。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处理的时期是细胞
分裂的间期。(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从“细胞分裂知识”理解。)经处理的生物材料经选择、培育才能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出人类需要的生物类型。缺点是必须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二、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为: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作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动物则用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表现型个体。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隐性性状育种就此结束,如果需要的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用子二代中选出的个体进行连续自交(动物同前),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为止
三、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缺点是技术复杂,需要杂交育种配合。
四、多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五、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在该育种方法中需两种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质粒),质粒上必须有相应的识别基因,便于基因检测。如人的胰岛素基因移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后,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指导合成人的胰岛素;抗虫棉植株的培育;将固氮菌的固氮酶基因移接到植物DNA分子上去,培育出固氮植物
编辑本段有关育种要注意的问题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的投入,还要加大种子企业育种的投入。就是中央财政要支持企业的商业化育种。同时,还要创新种业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转化机制。我想,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会促进我们国家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第一方面。[04-1810:24]
马淑萍:第二方面,我想《意见》的出台会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企业的数量比较多,但是企业的实力还比较弱,规模还比较小。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不适应。对此,《意见》明确了种业的发展方向,以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明确了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围绕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在《意见》中,在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大对种子企业育种的投入,给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免征种子企业所得税。鼓励科技资源向种子企业流动,并且支持企业建立育种基地。这一系列的政策对企业都是利好的。应该说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众多有利条件。我想,今后这些政策的落实,必将促进我们种子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那么种子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升了,我想我们国家现代种业的发展是大有希望的。[04-1810:26]马淑萍:第三方面,是促进供种保障能力的提升。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供种保障面临着两个风险,一个是自然风险,一个是市场风险。现在我们的气候变化特别多,不确定因素特别多。往往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使我们的供种要减少,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那么同时市场风险就是我们现在的制种成本在上升,劳动力的成本、用工的成本、租地的成本都在上升。对制种农户的积极性也有影响。当我们面临这样两个风险的时候,怎么样来保证我们供种能力,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想粮食取得丰收,首先要保障种子的供给。那么《意见》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04-1810:28]马淑萍:一个就是要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对于西北、西南以及海南这样的优势的制种基地要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使这些基地能真正落实好。这是基地的建设。还有就是完善种子的储备体系建设。目前我们国家是中央有储备、地方的储备只有几个省建立了储备制度,那么下一步,我们落实这个《意见》,就是要建立国家级和省一级两级的储备制度,都要搞储备,这样我们的供种能力就有了保障。我们不仅仅要靠市场来保障,我们还要有宏观调控。第三个保障供种的政策是完善种子生产和收储的政策。比如说我们对种子的收购加大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支持,还有开展种子保险的试点。同时将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并且中央和省一级财政都要对储备的种子给予补贴。那么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必将促进增强我们供种保障的能力。[04-1810:33]马淑萍:第四方面,就是必将促进我们监管能力的提升。《意见》提出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但要加强我们种子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还要保障必要的经费,同时还要加强手段的建设,象品种试验的手段,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这些都是执法保障的建设。我相信随着我们《意见》的落实,监管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刚才我介绍的实际上就是说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这四个能力的提升必将促进我们种业的健康发展。[04-1810:33]
农民日报记者: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我想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对我国种业的发展提出了原则性、方向性的要求,农业部有没有细化的措施来落实要求和原则性的指导呢?[04-1810:38]马淑萍:大家都已经拿到了《意见》,应该说我们这个《意见》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给我们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要落实这些任务确实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当然落实整个《意见》也需要我们国务院有关部委、需要各个省、需要涉及到种业的每一个主体来落实。农业部需要落实的内容很多,对此农业部党组是非常重视的。具体到我们部里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化和实化这个《意见》。首先,我们要搞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这个在《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目前我们在着手制定这个规划。这个规划是对《意见》的具体化和细化。在规划中,我们要分作物、分品种、分地区提出今后十年种业发展的主要的任务和阶段性的目标。第二项工作是加大对种业的投入,应该说有两个层次的工作需要农业部来做。[04-1810:54]马淑萍:第一是现在我们对种业的投入渠道是比较多的,涉及到很多的部委,像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以及我们农业部等等。每一个部委对种业的投入都很多,我们农业部将会同这些部委把现有的资源统筹来考虑,统筹考虑来落实我们的《意见》。第二项工作是说,我们这个《意见》当中应该说政策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那么怎么样来细化和落实,这也是需要我们和有关部委一起来做的一项工作。这是关于投入的问题。那么第三项工作就是修订法律法规。对农业部来讲,要在《种子法》的框架下修改配套规章,比如说,《意见》提出了要提高种子企业的入市门槛和要给企业建立绿色通道,要建立科技成果的评价和转化机制。有的是需要我们修订现有的农业部的部长令,有的是需要重新制订。我们正在修订种子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由国务院法制办的网站和我们农业部的中国农业信息网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还有我们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还有农作物的标签办法都在修订。我们只有进一步修订,才能符合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要求。[04-1810:54]马淑萍:第四项工作是要启动新一轮的种子工程。大家知道种子工程已经实施了15年,从九五、十五、十一五都实施了种子工程。那么新一轮的种子工程要有新的内涵,也就是说要完全落实我们的《意见》所提出的要求。那么在实施的内容上和方式上都要有所转变。我们正在和发改委协商。还有一点就是怎么样加强市场的监管,这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是我们现在种子市场还存在着品种比较多,还有一些品种侵权的问题、生产秩序的问题,社会关注度很高,领导非常重视。那么农业部对此非常重视,去年启动了种子执法年,今年继续启动该项工作。也就是我们在种子执法年中,要对品种进行清理,比如说加大品种退出的力度。2008年1月25日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农业部开始第一步退出品种,当年退出了200多个品种,全国两级退出了3700多个品种,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同时我们也要对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清理,对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要注销其经营许可证。还
有加大对种子案件的查处,违规必究,我想通过这项工作,种子市场的秩序一定会有好转,为我们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04-1810:54]光明日报记者:我想《意见》构建商业化的育种体系是未来的发展目标。《意见》中提出要引导和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现“事企脱钩”。那么这些科研院所的发展如何与种子企业结合?[04-1810:54]马淑萍:这个《意见》中确实是提出了,我们可以看到《意见》的第6条写得很明确,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高等院校,要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以及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04-1811:05]马淑萍:商业化育种逐步转向企业,以企业为主来开展商业化运作,这是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也是跨国种子集团的一些成功的模式。我想,科研单位把商业化育种逐步向企业转移以后,他们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的任务也是非常繁重,甚至是艰巨的,并不是说我们科研单位的任务就少了,不是这样的。我刚才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科研院所今后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应该说有的是非常艰巨的。我打一个比方,现在的种质资源,国家有接近40万份,这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富,但是怎么样把这笔巨大的财富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那么就需要我们科研院所来加大对这些材料的深入研究,甚至是对这些材料的创制。把这些材料创制成一个新的材料,供给我们的育种家来进行品种选育,才能够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支撑我们现代种业的发展,这项任务就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我想今后的任务还是相当繁重的。[04-1811:05]新华社记者:在《意见》中首次明确了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那么马司长我们农作物种子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否能承担起现代种业发展的重任?[04-1811:05]马淑萍:这个问题特别有针对性,种子企业是我们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在《意见》中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目前我们国家种业的现状是这样的,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只有10年的时间,也就是2000年《种子法》实施,我们的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8700多家,我们的企业是比较多的。那么规模也比较小,并且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100家左右。那么能否承担起我们现代种业发展的重任?这个问题特别好。我对我们的种业是非常有信心的。一是我们有基础,我们已经有8700多家企业。在这8700多家企业中,我们有100多家具备了“育繁推一体化”的能力。我们目前国家级审定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中,企业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国家去年通过审定的杂交水稻的品种有16个品种是企业生产的,占到了我们国审品种的29%。杂交玉米,以企业为单位通过品种审定的,就占到了国审品种审定总数的48%。就是说我们是有基础的。这个不是说我
们一点基础都没有就提出了“育繁推一体化”。同时,我们“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占种子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步地增加,目前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近31%。[04-1811:15]马淑萍:第二,有条件。一个是宏观条件非常好,特别是《意见》的出台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围绕着“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当然对其他的企业发展同样是利好的,比如说建立评估审定的绿色通道,支持企业搞育种,给企业免征所得税,包括把现有的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这个资源包括种质资源、人财物,都是鼓励向企业流动。还有我们支持企业建立育种基地。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企业发展也是利好的。另外我觉得我们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很大的,我们和跨国种业相比是有差距,我认为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潜力。我们只要方向明确了,目标明确了,任务也明确了,那么我们这些措施的跟上,相信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够尽快地发展,能够担当起我们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任。谢谢![04-1811:16]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马司长,我们知道现在国外在中国的各个农业领域也进入了很多,包括种业也进入到了中国,我想问一下国外种业进入到中国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另外我国的种业和国外的种业相比差距在什么地方?《意见》的出台对外资进入中国的农业领域特别是种业领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04-1811:16]马淑萍:我国种业的现状、企业的现状刚刚已经介绍了。那么对于国外种业进入我国的情况,其实大家也可能很感兴趣,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外企业进入我国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跨国种业集团陆续进入了我国种业。到目前为止,一共有35家跨国种业在我国注册登记,主要是从事蔬菜花卉的企业比较多。其中经营玉米的有5家企业,经营棉花的有2家企业,其余的28家都是经营蔬菜和花卉的。那么这些国外种子企业进入我国,对我们既有挑战同时也有机遇。他们的到来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品种,对丰富我国农作物的品种资源,特别是适应我们对品种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进口的蔬菜品种,像我们日常餐桌上的水果黄瓜、樱桃西红柿,我们吃的彩椒还有绿菜花、长茄子这些品种都是进口的。应该说正是这些品种的进入,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满足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04-1811:30]
马淑萍:所以说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国外品种的引进,确实对我们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些企业的进入,我们还可以近距离地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外资的进入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当然我们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我们跟国外的差距我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品种方面,比如说我们品种的抗逆性、商品性不够,还有就是种子加工技术、企业经营等等,尤其是跨国企业他们特别注重售后服务,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弱的。刚才这位记者又提到《意见》的出台对国外种业会有什么影响?我想这个影响是利好的。因为我们这个《意见》的出台,对整个种子企业都是利好的,那么对国外种子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我们这个《意见》的出台会为种业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我们种
业发展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对国内和国外的企业都是利好的。[04-1811:30]Whenyouareoldandgreyandfullofsleep,Andnoddingbythefire,takedownthisbook,Andslowlyread,anddreamofthesoftlookYoureyeshadonce,andoftheirshadowsdeep;Howmanylovedyourmomentsofgladgrace,Andlovedyourbeautywithlovefalseortrue,But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Andbendingdownbesidetheglowingbars,Murmur,alittlesadly,howlovefledAndpaceduponthemountainsoverheadAndhidhisfaceamidacrowdofstars.
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snotbetweenlifeanddeathButwhenIstandinfrontofyouYetyoudon'tknowthatIloveyou.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snotwhenIstandinfrontofyou
Yetyoucan'tseemyloveButwhenundoubtedlyknowingthelovefrombothYetcannotbetogether.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snotbeingapartwhilebeinginloveButwhenIplainlycannotresisttheyearningYetpretendingyouhaveneverbeeninmyheart.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snotstrugglingagainstthetidesButusingone'sindifferentheartTodiganuncrossableriverFortheonewholovesyou.
篇十一: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最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范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建设方案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简称“联合体”)将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以特色果蔬种植业、稻渔综合种养殖业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市场服务及休闲农业为后盾,坚持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民主合作、兴农富农原则,实行独立经营,联合发展;龙头带动,合理分工;要素融通,稳定合作;产业增值,农民受益的联合体模式,形成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申报的通知》(鄂农办函〔2019〕49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概况:
1、项目建设名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综合项目2、项目主管单位:××市农业农村局3、项目申报和牵头实施龙头企业:湖北××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项目建设地点:××市××乡5、项目建设期限:建设期限3年(2019年-2021年)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
最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范文)
1)、扩建和改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原料生产订单基地(设施蔬菜基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绿色果园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等。
2)、建设联合体技术服务中心,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
3)、建设优质粮工程,对现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4)、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农机化服务平台,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进行田间作业,减少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产能和效益。
5)、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广泛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
6)、大力创建公共品牌和名牌产品,积极开展农产品“三标一品”的认证工作。
7)、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与大型超市、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属营销渠道,实行线上线下销售。
8)、建设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新型“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农民队伍。
9)、以××生态园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配套建设观光采摘园、农业体验园、科普教育园、农耕文化园等项目,以农促旅,农旅融合发展。
7、联合体概况:××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简称“联合体”)成立于2019年8月10日,总部位于湖北省××市××乡,资产总额达到1.2亿元,由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由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市
2
最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范文)
××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等单位协商成立。
联合体组织机构完善,除9个成员单位外,还成立了联合体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生产经营部和技术培训中心等4个职能部门,管理责任分明,专业化分工明确,各联合体成员之间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有技术服务、原料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商贸服务、品牌建设和信贷担保等方面都有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
联合体内成员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经营战略合作合同》和《农产品订单生产及收购合同》,从从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成果转换、商标品牌宣传、实体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订单生产、精准扶贫创新模式、金融扶持服务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实行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联合体产业分布涉及××市××乡村、××村、××村、××村、××村、××村、××村、××镇××村,涉及农户1450余户,经营耕地面积1.2万余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800余元。产业链上游拥有自建、联建基地,中游拥有雄厚生产、科研实力,下游拥有电商、流通、销售渠道。主导产业涉及设施蔬菜种植、优质稻种植、小龙虾、河蟹等养殖、种苗繁育、园林苗圃种植、家禽养殖、精制大米加工、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等,整个产业链条规模超1.5亿元。联合体成员比非联合体成员生产总成本降低20%以上,产值比分散经营农户高15%以上,带动农户高于本地同行业传统农户收入25%以上,原料生产基地80%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循环生产方式,实行“两减一增”绿色种植行动,减少农药使用3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35%以上,每亩增产增收600元以上,示范带动周边乡镇近3万亩农田标准化生产。
3
最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方案(范文)
牵头成立联合体的龙头企业——湖北××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公司总资产达9050万元,现已是新四板股份挂牌上市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企业。
公司以绿色蔬菜、淡水小龙虾、大闸蟹、虾稻香米、太空莲、散养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物流链保障、电商化服务,取得显著的成效。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659万元,其中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达到2200万元,企业实现年利润707万元;2018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值9126万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3800万元,实现利润1016万元,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二、项目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联合体将以“高效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科技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联合体“互联网+物联网+精准农业”建设,力争在2年内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争取在3年内实现联合体内的龙头企业股权“新三板”挂牌上市,努力把联合体打造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有机果蔬生产基地、龙虾养殖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基地、果蔬深加工与物流基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基地及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1年,力争联合体内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1∶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联合体内农产品电商销售普及率达到60%;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篇十二: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文件编号:42-6D-99-F9-C1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A4打印/可编辑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文件编号:42-6D-99-F9-C1
化,《办法》已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与修订后的种子法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我委认为,对《办法》进行修订很有必要,修订草案与上位法不相抵触,比较符合我省种业发展实际,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关于种质资源保护我省种质资源丰富,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些濒临消失,建议增加对天然种质资源、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以及种子管理机构、品种选育者责任规范的内容。同时,将
文件编号:42-6D-99-F9-C1
尊重科学,盲目引种、不规范引种,给引种者、生产者及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导致有害生物入侵的问题,建议增加关于引种备案程序的规定,并对“销售、推广未经引种备案的种子”的违法行为设立相应罚则。根据当前部分农作物种苗带疫引进,严重影响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建议增加引种检疫及检疫程序方面的内容。
三、关于种子储备为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相关责任,建议
文件编号:42-6D-99-F9-C1
利权或者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文件编号:42-6D-99-F9-C1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篇十三: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种业发展——对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建议柴玮【摘要】通过参加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启发了对种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种业》【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种业科技;产业发展;认识与建议【作者】柴玮【作者单位】四川省种子协会,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
2012年8月,随四川省农学会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农学会、中国种子协会、黑龙江科协、黑龙江农委、黑龙江农科院承办的哈尔滨“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通过参加会议与考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发了对种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种业发展实际,提出几点建议。1对种业科技创新的认识与理解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首次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了现代种业建设的新阶段。种业既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必须增强现代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种业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和种子营销,而种业科技创新贯穿于现代种业的全过程。种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需要不断地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其滞后或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种业总体竞争实力。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种业大国。多年来,我国农业持续保持“九连增”,科技进步贡献巨大,尤其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地位不可动摇。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为43%以上,标志着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已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整合,我国种业创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切实把农业科技创新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把种业科技创新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才能突破关键性技术瓶颈,做大做强我国现代种业。所以,我国种业科技创新目标与任务大致有5个方面:构建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特别是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评价体系为核心,推动基础创制、品种研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等一体化,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种业基础性研究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投入,加大种质资源搜集和保护鉴定,加强种质基因资源规模化发掘利用,深化育种理论方法,加强育种理论方法、生物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提升种子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聚集育种材料、技术人才要素资源,扩大商业化育种;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科研育种机构,加快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
的制种基地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育种生产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加快推进科企合作,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共建联合创新平台,使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组织新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种子企业在良种选育、成果转让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建设示范县、高产创建示范片等为依托,强化良种依法配套,加快推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2种业科技创新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2011年国务院出台《意见》中提出实施种业重点任务,基本涉及到科技创新问题。从我国种业发展宏观层面上讲,种业科技创新有3个难点:大多数种子企业实力弱,需要科研扶持目前,我国种子企业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的不足10%,商业化人才、种质资源技术基本掌握在科研单位手中,企业利润率不足5%,无法投入研发,经费有限,与国外先进种企比较相差甚远,需要国家先扶持,企业逐步加以完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还不到位,需要过渡时期国务院《意见》提出“两个分离”,即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离,科研院校与所办企业脱钩。从政策要求看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执行起来较困难,主要是科研院所的定位、定性的问题一直未明确。国家对种业科研投入大部分集中在育种环节,其基础性研发不足13%,今后国家如果对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专家考核、评价机制,采取业绩评估和同业评估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研发人员收入不与创收直接挂钩,那么就要加大基础性研究科研投入,改变投资方向不合理的现状,这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跨国公司生物育种技术领先,垄断种业市场近10年来,国外跨国公司生物育种等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对我国种业科研育种及种业市场冲击较大。比如美国玉米转基因品种应用,90%的玉米市场源于本国5家种业企业或其授权许可的品种,基本垄断了国际种业市场,使国内种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难度增大。虽然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面临较大困难和问题,但不能坐等体制和机制改革,而要利
用现有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迎难而上,促进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种业科技创新需要关注5个方面的重点:鼓励种质(原始)创新虽然我国水稻、小麦长期处于主粮地位,选育研究较深入,积累较丰富,但是玉米引进较晚且长期处于杂粮地位,选育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对引进种质依赖性很强。随着现代育种技术已经开始进入我国育种团队,并且取得了初步育种成效,当务之急要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同时培养出能够掌握两种技术的新一代育种者,这是解决我国种质(原始)创新的关键性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两化”根据我国种业现状,从科研单位到“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来看,要实现科技创新的“两化”,即规模化和工厂化,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有明显差距,尤其是大型种子企业要以商业化育种为主体,必须从规模化、工厂化入手,这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视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这是科技创新中必须涉及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如果我国珍稀的种质资源被国外企业窃取,以及育种家(科研人员)所选育的品种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创新将是一个灾难,过去我国这方面有经验教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种企对接与合作国务院《意见》出台以来,在现有体制下,我国种业现代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因此,科企开展对接与合作十分重要。培养和引进种业人才打造现代种业必须加强现代种业各类人才建设,不仅要重视种业科技人才培养,也要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是靠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加快我国种子产业发展要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3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建议国务院《意见》和2012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有关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国务院《意见》对企业在种业科技创新中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等
提出了相关要求。一年多来,部分省市及重点种子企业在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不少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目前,我国种子企业尤其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加强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要坚持“大胆探索,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振兴民族种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3.1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要坚持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科技自主创新意识按照国务院《意见》对发展“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尤其是骨干种子企业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的意识,认真研究我国种业创新的战略目标,找准种业创新发展方向,开展关键育种技术创新,率先在有基础优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上实现技术创新,重点是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选育品种上有所突破。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有条件的种子企业应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可按企业年销售额5%~10%比例,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科研机构或科技人才开展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国内现代先进育种技术和优异种质资源,着力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措施栽培,以及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加快育种制种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育种研究发展,把优良资源发掘与创新、雄性不育及其制种技术、重要作物功能基因组、高端品种选育等作为夯实育种研究基础。同时,加快推进企业实施“四化”制种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基地设施水平,强化企业对种子供应的保障能力,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3.2促进科企对接“抱团发展”种业科技创新需要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为自主创新形成合力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必然面临科研单位长期所形成的体制障碍等问题。过去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横向联合,现在应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需要重新对接与合作。在过渡期
间,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要从大局出发,促进“抱团发展”,即科研要抱团、企业要抱团、科技创新要抱团,构建科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例如,黑龙江省农科院与龙科种业集团公司本着“科技引领共享双赢”的理念,加强科企对接,深化院企合作,开展新品种、品种组合、育种手段等交流,积极引进新品种选育战略投资、借助种业资金开展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研究,为企业商业化育种提供了科技基础支撑,并且围绕农作物品种培养开展联合攻关,将基础性研究成果与应用型研发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种业转化成果的能力。同时,该院还创新院企合作机制,专门出台了激励政策,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平台,扶持从事商业育种的科技人员和科技资源向龙科种业集团公司和省外大型种企流动,使科技人才和生产要素的创新优化配置,大力提升了该省种业的竞争力。其他一些省市在加强种企战略合作“抱团发展”中也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3.3加速企业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国务院《意见》中,专门提出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一年多来,国内一些省市积极探索企业商业化育种及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机制。科研单位牵头企业联合育种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携手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有限公司、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大民种业公司、河南金博士股份公司等8家玉米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中农华玉种业创新有限公司,在创建玉米商业化育种方面率先探索新模式。依托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共同育种例如四川省水稻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四川绵阳市农科所、四川宜宾市农科院、重庆市三峡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始探索企业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的新路子。科企合资联合选育推广新品种例如中种集团与北京市农林科
学院合资成立了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育种成果“两系”小麦品种及技术为载体、投资为纽带,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新机制。3.4加大种企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我国现代种业进程,特别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企业必须要担当起现代种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种子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谋划”的理念。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要依靠农业科研院校,联合开展企业团队的教育培训,重点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尤其对紧缺和创新性人才,应不惜代价以优厚待遇吸引争取流动到企业来,充分发挥“引才”和“聚财”的作用。注重企业高管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现代种子企业的管理人才需要更为突出。由于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生产力,需要具备创新管理观念的高管人才来组织、主导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内骨干种子企业的高管人员要积极参加MPA、MBA的学习,提高市场管理判断力和企业组织管理的决策水平,不断增强领导企业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能力种子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种业新技术、新信息和新动态,注入企业团队的科技创新观念。比如企业研发人员要强化学习遗传学基础、杂种优势、种质改良、双单倍体诱导、抗逆育种、电子化信息管理,以及商业化育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与研发能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应每年分批走出国门,到美国等先进国家去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引进或借鉴国外种业创新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参考文献[1]张延秋.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进展报告//中国科协.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论坛报告集,2012
[2]戴景瑞.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协.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论坛报告集,2012[3]张世煌.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可持续发展探讨//中国科协.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论坛报告集,2012[4]韩贵清.发挥科技龙头优势,做大做强龙科种业集团//中国科协.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论坛报告集,2012
篇十四: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方案范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根据《2022年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
以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聚焦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强化特色种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加快现代科技在品种创新上的应用。统筹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2022年培育新品种数量其中一些以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继续保持有%以上。
二、主要举措
(一)加快推进特色种业发展。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以首席专家为主的特色种业推进专家组,重点建设特色小麦、杂粮杂豆、高油酸花生、脱毒甘薯等一些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综合试验推广站;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引导支持种业科企紧密协作,深化种业成果权益,建立科企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促进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完善支持引导政策,建设特色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以绿色为导向,开展节水、优质、机收品种试验,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培育。四是打造种业品牌,支持种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综合影响力,重点打造沃土种业、众人信种业、东昌种业、禾下土种业、博发社生物等种业
企业品牌。五是完善小麦节水品种示范展示与推介等管理制度,做好节水小麦及配套技术推广。六是做好“十三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评估,启动编制“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七是加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明确种业管理部门职责。完善种业制度体系,重点加强谷子、脱毒甘薯、中药材种子及其他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
推进数字种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种业发展合力。
(二)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形成市级支持、企业自建的南繁基地管理服务布局,为种子检测机构做好质量鉴定、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加强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认真谋划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农作物种业短板,提升农业供种保障水平。
(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指导协调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完成普查任务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四)树立行业示范引导标杆。一是组织开展双“十佳”种业企业参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优选综合实力强、生产经营规模大、推广网络健全的“十佳创新型种业企业”和“十佳优势特色种业企业”(双“十佳”种业企业),发挥优秀种业企业在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创新、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组织开展“种业示范门店”创建活动,以种子经营资质、委托授权文件、门店环境人员水平、售后服务等为重点,打造-家省级示范店、-家市级示范店家县级示范店,鼓励引导种子门店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种子质量认
证试点示范,组织对试点单位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开展全过程指导和重点环节现场检查,推动试点单位种子质量全面提升,探索种子认证工作实施经验,为全面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打好基础。四是协助省厅办好中国()国际蔬菜种苗博览会。
(六)强化农业供种保障。一是加强用种供需信息调度,引导企业创新供种营销模式,鼓励线上展示、网上购种和定点配送,利用手机、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强化信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选种。二是做好救灾备荒储备种子响应准备,制定应急供种预案,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需求。三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在关键种子市场销售期、种子生产加工高峰期,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通报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三、进度安排
(一)一季度。筹建特色种业创新联盟,建设育种创新基地和展示示范评价基地;
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指导各良繁基地县有关单位谋划项目;
谋划2022年市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组织我市重点种子企业参加省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活动、“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活动;
开展冬季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监督抽查。
(二)二季度。开展产学研联合良种攻关,加快品种选育;
组织开展春季种子市场质量监督抽查;
组织筹划“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编制。
(三)三、四季度。加强种业交流合作,推广宣传特色品牌,扶持特色种业企业发展,制定节水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工作方案,做好节水小麦品种推介;
推动全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各普查县(市、区)普查工作开展,汇总普查工作资料;
组织进行双“十佳”种业企业评选、“种子示范经营门店”创建认定,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宣传;
指导质量认证试点单位做好田间检验、种子收获、种子加工及质量后控工作;
协助举办中国()国际蔬菜种苗博览会;
组织开展加强蔬菜、中药材种子和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调研;
组织开展全市种子制种基地质量监测。
写得也太赞了吧。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近年来,我市农作物种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子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作物种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
足、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研发机制尚未建立、农作物自有品种市场占有率低;良种繁育基地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制约了我市种业的健康发展。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我市种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育种公益性应用性研究、培植壮大种子企业、加强良种基地建设和强化市场监管等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种业投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2年,基本形成分工合理、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种子研发新机制。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品种、品牌的商业化育种中心。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当地生产需求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建成一批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立足、面向全国,具有“育繁推一体化”功能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和合作,坚持多学科融合渗透、自主研究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结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2.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的主导作用。
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引导种子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交流,促进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
4.坚持扶优扶强。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土地流转、项目安排、资金支持、农机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企业解决在良种选育、生产经营推广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其做大做强。
5.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种子管理制度,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作物种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培植壮大种子企业。
1.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重点种子企业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鼓励种子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和优势种质资源。支持种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种业产业链不同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10家市级重点种业龙头企业;培育3—5家省级重点种业龙头企业;努力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
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重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企业,使种子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提高种子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3.加强种子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国内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市种子产业发展需求,尽快组建发展市种子协会。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二)加强良种基地建设。
1.加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加强现有国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同时,根据我市农作物种植区划、优势区域布局和生产实际,到2022年前,创建2—3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创建省、市级抗性鉴定试验站。
2.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强新审定品种的展示及跟踪评价,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要搞好新品种展示田建设,积极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工作,发挥新品种的生产优势,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各县(区)种业企业都要大力开展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创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对进入我市销售的品种做好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组织专家、种植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分层次、分季节、分作物广泛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评定筛选出适合当地
生产推广的主导品种和后备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导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合理选用良种。
3.加强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机械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种子生产基地,保障供种安全。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向生产优势区域集中,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农业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在种子生产基地实施。支持在海南、新疆和甘肃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种子生产基地要严格落实保护措施,严禁侵占或改变用途。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种类和范围,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保险试点,把种子生产基地和品种示范基地纳入保险试点,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
篇十五: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有限公司组建方案(草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尽快组建
交通建设集团,进一步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能力,完成相关项目的资金筹措、投资和建设,推
进某市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市交通局、
公路局迅速成立了筹建组并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
交通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或者“交建集团”)组建方案汇
报如下:
一、组建集团公司的必要性
随着
经济区建设的启动,“一体化建设”和
市
“十二五”目标规划的要求,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干线公路
升级改造,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着力打造中心城区与县城之间的半小时交通圈。但是,建设资金严
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某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组建某市A集团已是迫
在眉睫。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建立集交通建设、融资、建设管理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某市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三、组建原则
(一)作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建设和管理的载体,享有我市政府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地位。
(二)资源整合,立足于现有交通公路资源的整合利用,优化国有资产存量,做大国有资产增量。
(三)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良性循环,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集团公司依法对有关企业逐步进行改组和规范,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组建方式
先由政府出资成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再将交通、公路系统及其他国有资产(含国有股权)通过无偿划转的方式注入该公司,成立集团公司,组建企业集团。
五、公司名称、注册资金和性质(以工商登记为准)
(一)母公司名称:
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暂定为人民币
亿元(货币资金)。
注册地址:
。
公司性质:国有独资公司。
(二)企业集团名称:
称:
)
有限公司(简
注册资金:暂定为人民币
亿元
注册地址:某市(具体地址待定)。
公司性质:
。
六、资产结构和注册资金来源
(一)拟整合的企业单位
拟对交通系统内的N家企业单位进行资产整合,对其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均实行无偿划转。
截至年月日,拟整合各企业单位的总资产为亿元,总负债为亿元,净资产为亿元,资产负债率为%。(附件1:各公司具体情况)
(二)拟整合的其它资产
(三)注册资金来源
建议由市政府注入货币资金亿元,集团公司整合其他资产后,达到先期注册亿元的规模。将来,再按照公司发展情况逐步增资,扩大到一定注册规模。
(附件2:关于对注册资金缺口及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测算说明及建议)
七、主要职责
(一)承担某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资产经营和运营管理;
(二)授权实施市政府指定区域及相关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内的土地和经营开发;
(三)开展与营与管理;
市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相关的第三产业的投资、经
(四)经市政府批准,参与对金融资本市场业务拓展及其它多种形式的业务开展。
八、管理体制(一)规格:按照正县级规格进行公司化管理。(二)监管方:市交通运输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履行行业监管。(三)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交建集团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党委和经营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按照公司法及有关规定设立。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成员5(或7)名,其中董事长1名,董事3(或5)名,职工董事(或独立董事)1名。公司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成员5名,其中监事会主席1名,监事3名,职工监事1名。公司设立经营班子。经营班子由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5人组成。党群组织根据集团公司的情况按有关规定设置。九、集团发展及融资思路充分发挥企业集团优势,高效整合和综合利用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存量资产,通过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并完善各种管控体系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尝试多领域项目开发,把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实现交建集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成立交建集团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建设和管理的载体,增加市场融资能力,加大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由于当前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不断加强,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投融资发展环境受到一定限制,加上拟整合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我们只能认清形势,依靠现有政策,尽最大能力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合作伙伴。集团公司成立后,拟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开展融资:
1.通过盘活有效资产和利用项目实施,争取银行贷款;2.采用信托等方式开展融资;3.通过建设项目合作(联合、联营)等多种模式融资;4.通过股权重组等方式,引入资本。5.条件具备时,通过参与金融资本市场业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十、建议政策支持的事项
篇十六: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17年—2019年)
一、规划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
编订时间:2017年3月实施时间:2017年5月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划时限二、公司概况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二)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三)客户力量的分析(四)企业现状分析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一)总体战略目标(二)企业三年发展目标(三)年度阶段性目标五、战略方案(一)人力资源战略(二)经营管理战略(三)品牌营销战略六、战略实施七、战略控制八、战略总结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7-2019年发展战略规划(初稿)
【摘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现状、当前发展趋势,制定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7—2019年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关键词】:厚德生态农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战略总则
(一)战略编制背景
崇尚生态、崇尚自然已成为时代潮流。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改变了传统上的追求量上的满足,而更加注重追求质上的保证。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成了不可忽视的趋势,现在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有机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刚刚起步,主要业务界定为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稻米。作为新进入这个朝阳产业的公司,我们秉承顺应潮流,追求卓越,大胆开拓的精神。尽快使公司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并为做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战略化经营格局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战略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目标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以有机稻米种植加工为核心,由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稻米加工、农产品销售三方拉动,辅之以农业观光(结合示范基地的田园综合体打造)的农业发展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原则
1、规模化:做农业要有相当的规模才可能发展下去;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2、现代化:实行现代农业经营,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实行农业的工业化;3、科技化: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与国内一流的专家合作,引进现代农业技术;4、外向型:不能将眼光局限在本地,要将市场概念扩大到全国,与国内稻米大市场形成对接.
(三)战略时限
2017—2019年三年发展规划
二、公司概况
XX农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有机稻米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公司始建于2015年12月。公司现有在册职工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另外聘有相应技术、政策咨询顾问2人。公司机构除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外,下设行政人事部、财务部、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控制部及加工厂、基地等部门,初期定员30人.公司定位“做良心农业、做现代农业、做品牌农业”.兼顾“地球、人类、人性、自然、环保、健康、安全"的和谐发展,倡导“自然农法”,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微生物技术修复土壤为基础,维护土壤生机,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和化学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添加物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子孙留一片净土”的初衷.
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行业环境:目前随着消费者的环境与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的农产品开
始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抵制,从而导致对环境与健康友好的有机农产品日益受到青睐且未来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老百姓对主食大米的要求早已不满足于食饱而是越来越重视稻米的口感、营养、安全。从食用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有机大米可以是让消费者食得更放心。大米中的重金属残留与种大米的农田环境质量有关,大米中的农药残留和栽培管理措施有关。拥有“有机"标志的大米证明出自清洁无污染的农田环境,而且没有使用过有毒残留农药,那么吃起来就会更加放心。中国的有机稻米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良好。
2、产业环境: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有机食品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管理
机构制定的标准进行,首要条件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
悠久,所以具备优越的发展有机食品的条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
步起步阶段,不过我国的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品牌
影响力不断扩大。
由于中国有机食品发展较晚,还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还存在:现行标准可操作
性不强、政府鼓励性政策不足、获证企业自律性不强、有机食品的认识存在误区和认知度不高、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还是相当严峻。
3、经济环境: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
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
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随着我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逐步发展,有机食品的市
场份额逐年扩大,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存在广阔的空间.
4、政治环境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思想驱
动下,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发展路径,以提高人民收入和确保人民健康为核心,以节约
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驱动力,一种节约型
和环保型的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全社会形成,为更多人从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
消费提供了可能.
党中央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来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
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由此可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已
经进入发展新阶段。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5、市场环境
在有机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下,有机稻米的经营模式有主要有一下几种:第一种
是网上销售,这种方式的商品选择种类丰富而且可以送货上门,但顾客不能直接与产品进行实
体接触,顾客缺乏对产品的信任感;第二种是有机农场直接销售,这种方式的产品生产质量有
一定程度的保证,顾客可以直接接触到产品生产阶段,增强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和信心,体验式
消费模式带给顾客全新的感受,但这样的客流量有一定的程度的限制,不利于企业规模化发展;
第三类是超市和实体店的销售,这种方式是常规的产品销售模式,但有机食品价格明显高于普
通食品,价格竞争力略显逊色。同时,综合性销售模式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二)行业竞争分析
1、据最新2016—2021年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
国十大有机大米品牌排行榜数据统计如下。
北大荒
东北大米的代表,黑龙江农垦总局直属企业,国内重要的商品粮生产/粮食储备基地,黑龙
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龙鱼
丰益国际旗下著名粮油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小包装食用油行业的开创者,益海嘉
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
福临门大米
中粮集团旗下品牌,国内大型大米加工和贸易企业,国内为数不多的蒸谷米生产商,中粮
国际(北京)有限公司.
华润五丰
华润旗下大型综合食品企业集团,主营大米/果蔬/肉食/冷冻食品/进口食品及现代农业产
业,华润五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国宝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始于1987年,绿色食品,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湖
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
葵花阳光
葵花集团旗下,黑龙江名牌,东北—五常大米行业知名品牌,国内知名的高端大米供应商,
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
苏垦
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华东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大米加工企业,江苏省农垦米
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健GAEAGEM
国家水稻工程优质米示范基地,从事优质粮油深度开发和新型健康食品研制的上市公司,
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梧桐Wtop
上海世博会参展大米企业,集水稻种植/大米加工/粮油经销/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一体,黑龙
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金佳
十大米业品牌,行业知名品牌,江西省早期从事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江西
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目前很多投资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矿业公司以及很多其他行
业开始投资于有机农业,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但国内知名有机大米品牌基本集中于北方,西南
地区有机大米发展方兴未艾,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2、替代产品威胁的分析:有机稻米行业是一个新兴的食品行业,本身发展还不够成熟,其
替代产品也不多见,因此,来自替代产品的潜在威胁尚不能影响行业发展前景。
(三)客户力量的分析
1、企业消费群体分析: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公司产品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重点在于拓展机关单位人员、商务白领、中产阶层等消
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2、客户购买动机分析:
根据市场情况分析目前客户购买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有机食品的需求和信任,
在理念上认同有机食品;二是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属于跟随性购买;三是出于对有机食品的好奇,
有了解有机食品的欲望.
明确了客户阶段性购买动机,要求营销人员要及时跟踪客户,随时关注客户的需求,与客
户保持紧密的联系。
3、客户消费承受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对有机食品的购买力也不断上升。有机食品支出在家庭
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四)企业现状分析
1、物质资源状况:公司目前办公场地租用,XX汽车一辆、皮卡车一辆.
2、人力资源状况:公司现有在册职工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行政人事员工2人(驾驶员1
人),财务人员1人,生产人员3人.外聘顾问人员2人.无专业生产技术人员及营销团队,团队
专业性非常薄弱,为适应战略规划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人员及营销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财务资源状况:
公司处于投入期,XX基地项目刚刚落地,财务状况体现为亏损.
公司股东对农业投资大、见效慢的现状有足够的预计,2017年预算投入1000万元,其中
股东投入400万元,申请XX脱贫攻坚投资基金600万元,目前公司粮米一体化项目已经县农牧
局批准,发改局备案并纳入XX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项目库,基金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4、管理资源状况: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目前公司的组织机构以直线制为主,优点是权力集中,职权和职责分明、命令统一,信息沟通简捷方便,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不过这种组织结构显著缺点是,各级行政首脑必须熟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最高行政首脑,必须是全能管理者);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作为行政首脑的助手,容易使行政首脑产生忙乱现象。
公司正依托XX有限公司专业的、强有力的职能管理系统为支撑,以诚信、高效、创新、共赢为核心理念,在国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运作。同时,公司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开发,与外部管理咨询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
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一)总体战略目标
形成以有机稻米综合种养、加工为核心,由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稻米加工、农产品销售三方拉动,辅之以农业观光(结合示范基地的田园综合体打造)的农业发展格局,使XX农业成为引领XX有机稻米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资产积累和产业包装实现上市。
(二)三年发展目标
在未来的三年里,计划在XX县采用公司+示范基地+订单大户模式,逐步推进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2017年建设一条年产1800吨小型的有机大米加工生产线,2019年种植面积发展达3万亩后再建一条年产2500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
公司将深刻践行“大爱、感恩、专业、创新、责任、诚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发展高端、放心的有机稻米品牌为龙头,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实现有机稻米销售服务市场最大化,实现公司、种植农户、顾客等相关利益者的多赢局面,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三)分年度阶段性目标
1、2017年1)XX镇380亩有机水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落地实施,种植水稻通过有机认证。2)总结可行及可复制的与合作社、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充分保证公司+示范基地+订单大户模
式能够得到快速推广,保障公司战略实施。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3)初步建立公司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体系。
4)初步建立公司有机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5)探索建立有机水稻可持续生产体系。
6)大米加工厂选址完成并投入前期工作。
7)完成对XX镇考察、选址工作,落实有机水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
8)完善对全县发展有机水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空间布局.
9)完成XX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一期申报工作。
10)按批准的组织架构完成队伍建设工作。
11)建立完整公司管理体系。
2、2018年
1)XX镇有机水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施并开展认证工作,完成田园综合体规划及开展前期工
作。
2)大米加工厂建成投产。
3)有机水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布局完成,投入全县有机水稻订单种植30000亩推广前期工作。
4)完善公司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体系。
5)完善公司有机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6)完善并推广有机水稻可持续生产体系。
7)建立公司HACCP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8)持续改进公司管理体系,固化主要流程。
9)完成公司经营体系建立工作.
3、2019年
1)全县有机水稻种植推广完成,订单种植面积不低于10000亩,推广面积力争30000亩。
2)公司HACCP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保证体系)通过认证。
3)公司营销体系建立完成投入运行.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4)完成XX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二期申报工作.
5)加工厂二线建设工作开展。
6)田园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并完成。
五、战略方案
(一)人力资源战略
1、建立强有力的专业生产技术和营销团队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人才是企业的基石,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十分重视专业技术人
才智能的发挥和对技术人才的合理使用.营销无处不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任何组
织与个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当今环境中,好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必
备条件。所以建设强有力的专业生产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是重点。
人才的引进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大中专院校招聘有潜力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
生刚出校门,其思想犹如空杯,企业灌输什么,他们就接收什么,且思维活跃,较好引导,企业
通过自己培养人才,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二是可从同行业其他企业引进专业的生产技术和
营销管理人才,同时还可以深度了解行业企业的战略经营情况。作为企业必须要承担一些人才成
长储备的成本,才能以备企业将来发展需要。
其次要不断扩大营销队伍建设,做好营销人员的培训与开发,结合放心有机食品对营销员的
网络培训计划,从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市场行情、情商智商等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进行
培训与开发,并为营销人员设立阶段性成长目标,帮助其快速成长为专业的、训练有速的营销专
才,为企业储备一批、沉淀一批专业的营销人才做准备。
2、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作为民营企业,目前企业人员的招聘都是按照人员编制计划进行,这就要求人资行政部要做
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做好人员储备,当公司新项目实施或内部某个岗位由于业务变动、前任提
升、退休或辞退等原因出现岗位空缺时,保证有合适人选可以接替此岗位.通过人才梯队的建设,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有利于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人才的在职开发。3、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
所谓专业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为前提,看问题能够站在企业或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作为管理层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的指导下属的工作开展,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要积极鼓动管理层多参加培训班、研讨会、进修等,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造就复合型人才。4、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企业要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了,所反映出来的工作行为必然导致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高低,不仅是影响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也是是影响人才是否流动的重要因素.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领导水平、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工作报酬和同事关系等,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才能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企业优秀的企业人才.
(二)经营管理战略
1、以市场为导向让所有人员更加接近顾客、贴近市场,为客户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打造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由于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因此要对目标市场要进行细分,实行差异化,通过对市场的细分结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出击,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可以获取相对更高的利润。2、不断提升服务的标准化
实实在在,切实地从售前、售中到售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及售后服务问题.各部门制订出自己的服务承诺,使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从而提高客户服务的标准化程度。
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对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客户向心力、客户离心力等问题进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行调查,以掌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知道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满意之处和不满意之处,知道潜在消费者没有加入消费的顾虑和问题并迅速改进。
同时,将信息化系统导入客户管理,调配专业的营销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重视客户资源的维护、积累、开发和利用,提升客服在公司的定位,实现售前、售中监控,售后定期维护的全过程服务,随时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问,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并通过客户口碑的良性循环,培养一批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3、构建学习型组织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原有的知识、经验已远远无法应付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任务,唯有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水平和能力,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知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制订科学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习制度是推动组织学习的强心剂,没有科学健全的学习管理制度,员工的学习就可能时紧时松,产生很大的盲目性,甚至会导致企业投入多而效益少的问题。
(三)品牌营销战略
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企业除了要及时掌握竞争对手及竞争产品的优势、劣势。还应配备一定的营销手段,将各种营销手段灵活运用如差异化营销、各种展会、客户联谊会、媒体座谈会、软文传播、广告宣传等,积极开展推广活动。
六、战略实施
强有力的战略实施团队、大量有丰富经验和逻辑判断力的管理人才、适应战略环境的激励手段、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及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是战略实施的保障。
1、在公司内开展战略宣导,使公司上下均领会未来发展战略,以便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地执行战略;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2、企业人力、资金、物力资源优先分配到关键性的战略环节和价值链活动中;
3、制订支持战略的程序和政策,包括战略业务流程与激励政策等;
4、制定战略实施的详细计划,并采取措施促进活动效果的改善;
5、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信息及运作系统,使公司的所有人员都能更好地扮演他们在战略管
理中的角色;
6、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激励,以鼓励战略目标的实现;
7、建立一种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文化和工作环境;
8、充分发挥战略实施过程中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不断提高战略
实施的水平;
9、战略执行时间表
战略步骤战略宣导人力和组织健全战略资源配置战略执行和控制
战略总结
时间
战略执行内容
2017年4月底前在公司内全面宣传战略方案
2017年5月底前根据项目开展情况招聘人员和落实组织机构
2017年8月前给予相应的团队和项目配置必要的资源
2019年12月前以战略、项目、财务为核心进行项目执行和控
制
2019年12月前进行战略执行、调整的总结
七、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主要目的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适时监控、
检查企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战略后的企业绩效,并将其与
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企业
战略的实施更好的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1、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2、每半年进行一次战略执行调查和评估,适时调整与战略不一致的因素;
3、若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其它影响战略执行的因素,即时进行适应性调整。
八、战略总结
(完整word版)新组建农业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第一个三年发展计划结束后(2019年),进行一次战略总结。对战略制定、执行和调整情
况进行评价,总结战略成果,为下一个三年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