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7篇
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7篇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2010年第2期(总第62期)理论观察TheoreficNo.2,2010●●文学视线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张雅东(齐齐哈尔市教育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10年第2期( 总第62期)理 论 观 察Theoref i cNo.2,2010● ● 文学视线宗璞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张雅东(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 要】宗璞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她的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 关键词] 当代散文;宗璞;魅力;特质[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2234( 2010) 02—0141一02宗璞,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7月生于北平的世代书香门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她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宗璞始终生活在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从童年时代起迄于今。除了特殊的离乱,它们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宗璞的心灵。宗璞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处处可以寻到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赋予它们特有的幽雅、淡泊、洒脱、内省的精神风貌。1957年以后,宗璞的散文创作受到各界重视,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散文情真意切,隽永脱俗。成名作《西湖漫笔》成为游记和抒情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肓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 ⋯ 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宗璞的散文,内容丰富。充分的反映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她说:“ 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时的痛苦,我便心安。”她的作品可以分为叙事、抒情、写景之类。也包括文化随笔也好,还是写景状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如花草树木,触景生情。借物言志,即个人的幸福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所以她的散文风格是高雅的,旋律是激昂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情调是优美的。感情是真挚的。读后令人精神振奋,欢欣鼓舞。手法上善于联想类比,透过隐含社会背景的语句,联系生活的经验与社会的形势,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富于哲理。如《哭小弟》,“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 想再看看’ ,哭他的‘ 胃下垂’ 、‘ 肾游走’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 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既写亲情,书写了与小弟的亲密感情,成长经历,小弟英年早逝的极度哀恸与悲戚,又能以家庭为背景.辐射社会生[ 收稿日期] 2010一03—3l[ 作者简介] 张雅东( 1%9一)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一14l 一活,与《辞行》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当时“ 双肩挑” 的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状态.承受的重负与艰辛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展示中年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轨迹,兼有崇敬与惋惜双重感情色彩。唤起人们对他们应该给予的敬重与爱戴,引人思索。在《紫藤萝瀑布》中,文章提到“ 十多年前” 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 花和腐化的生活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进而警示人们经历了十年浩劫,国家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的历史时期,神州大地生机勃发。万象更新。面对新生活。我们应该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崭新的精神风貌。二、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语言风格是作家的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及思想情操的综合表现。也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宗璞是一位有很深厚语言修养和很高语言造诣的作家。素诸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又吸取了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她很注重语言在朴素、自然、生动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能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宝库中广征博引。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大气雍容。她的散文讲究语言美,她追求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长于以极其精练、形象、隽永的文字写人绘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状写的景物。各具特色,“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西湖漫笔》)” 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近景与远景分明的层次。宏观与微观巧妙融会。“ 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报秋》),简洁的词语描绘出花的情趣、状貌与品格.惹人怜爱。笔下的人物,寥寥数语,形神兼备。她写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在校医院用杜冷丁控制止痛,人常在昏迷状态。一次忽然说‘ 要挤水! 要挤水! ’ 我俯身问什么要挤水,母亲睁眼看我,费力地说:‘ 白菜做馅要挤水。’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滴在母亲脸上。” ( 《花朝节的纪念》) 。浓浓的母爱之情跃然纸上。孙犁评价说:“ 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 宗璞的语言,出自作品的内容,出自生活。她吸取了外国语言的一些长处,绝不显得生硬,而且很自然。她的语言,也不是标新立异,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创作,有所进展。我们不妨把‘ 五四’ 时代女作家的作品,逐篇阅读,我们会发现,宗璞的语言,较之黄、凌、冯、谢,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她的语言,虽是新颖的.并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使人不习惯,不能接受。”一142一三、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宗璞的散文注意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达到了物我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她能以画家的审美观点,恰当的选择表现的角度。这个角度不仅看到了事物“ 形”的特点,还洞悉到它“ 神” 的方面的种种本质特征。作家能从新颖独特的角度,集中反映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在她的散文中,花和松是出现较多的意象。以此形成了婉妙、淡雅的意境。善于把景物描写、形象的塑造和一tl , 灵的刻画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深厚的内在情思.注入了人物和景物的描写之中,发人深思,催人联想。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推敲鉴赏。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气韵。给散文的艺术画廊带来一片璀璨斑斓的景象。她笔下的西湖。如烟雨迷蒙的水墨画,写的轻松优美,意兴盎然。作者爱国的情怀也在字里行间涌动,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宗璞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极富于思考。善于把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显示出散文的独有风貌。巧用想象和联想,正面着笔与侧面烘托相互辉映;大胆泼墨
篇二: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散文的艺术魅力与特质文学视线 张雅东约 4214 字
[摘要]宗璞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她的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
[关键词]当代散文;宗璞; 魅力; 特质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141 — 02
宗璞,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 年 7 月生于北平的世代书香门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父亲、 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
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
她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
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 年回北京。
1946 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宗璞始终生活在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
从童年时代起迄于今,除了特殊的离乱,它们始终滋润着、 陶冶着宗璞的心灵。
宗璞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处处可以寻到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赋予它们特有的幽雅、淡泊、洒脱、内省的精神风貌。
1957 年以后,宗璞的散文创作受到各界重视,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散文情真意切,隽永脱俗。成名作《西湖漫笔》成为游记和抒情散文中的上乘之作。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到的见解,高超的语言能力,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散文的园地里独树一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文格调高雅,富于哲理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宗璞的散文,内容丰富,充分的反映作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她说:“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减少些许抉择时的痛苦,我便心安。
”她的作品可以分为叙事、抒情、写景之类,也包括文化随笔等。作者善于从极平凡普通的事物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书写情怀。生活气息浓郁,情思深远美好,“活泼泼地显示着生命” 。有反映家庭生活的,表现父女、母女、姐弟之间挚爱亲情的,如《花朝节的纪念》 《九十年华诞》;有反映旅外华侨生活,凸显爱国思乡情怀的,如《彩虹曲社》;有描写访问名胜古迹,反映异国风光的,如《澳大利亚的红心》 《奔落的雪原》;有反映个人生活志趣爱好的,如《恨书》;有描写奇花异树,山川风物的,如《紫藤萝瀑布》 《燕园石寻》;有书写真挚友情的,如《辞行》 《三幅画》;有书写校园生活的,如《一年四季》;也有感怀先哲,缅怀大家的,如《他的心在荒原》 。可以说她的作品,角度独特,做到了主次兼收,巨细不论。因为她文学素养深厚,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无论是写人叙事,表现亲情、友情或爱情也好,还是写景状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如花草树木,触景生情,借物言志,即个人的幸福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所以她的散文风格是高雅的,旋律是激昂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情调是优美的,感情是真挚的。
读后令人精神振奋,欢欣鼓舞。
手法上善于联想类比,透过隐含社会背景的语句,联系生活的经验与社会的形势,揭示重大的社会主题,富于哲理。
如《哭小弟》 ,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 ‘想再看看’,哭他的 ‘胃下垂’ 、‘ 肾游走’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既写亲情,书写了与小弟的亲密感情,成长经历,小弟英年早逝的极度哀恸与悲戚, 又能以家庭为背景,辐射社会生活,与《辞行》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当时“双肩挑”的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状态,承受的重负与艰辛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展示中年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轨迹,兼有崇敬与惋惜
双重感情色彩,唤起人们对他们应该给予的敬重与爱戴,引人思索。在《紫藤萝瀑布》中,文章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腐化的生活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
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进而警示人们经历了十年浩劫,国家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的历史时期,神州大地生机勃发,万象更新。
面对新生活,我们应该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崭新的精神风貌。
二、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
语言风格是作家的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及思想情操的综合表现。也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宗璞是一位有很深厚语言修养和很高语言造诣的作家。
素谙古典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又吸取了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
她很注重语言在朴素、自然、生动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能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宝库中广征博引,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大气雍容。她的散文讲究语言美,她追求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长于以极其精练、形象、隽永的文字写人绘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状写的景物,各具特色,“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西湖漫笔》)”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近景与远景分明的层次,宏观与微观巧妙融会。
“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报秋》),简洁的词语描绘出花的情趣、状貌与品格,惹人怜爱。笔下的人物,寥寥数语,形神兼备。她写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在校医院用杜冷丁控制止痛,人常在昏迷状态。一次忽然说‘要挤水!要挤水!’我俯身问什么要挤水,母亲睁眼看我,费力地说:‘白菜做馅要挤水。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滴在母亲脸上。
”(《花朝节的纪念》)。浓浓的母爱之情跃然纸上。孙犁评价说:“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 “宗璞的语言,出自作品的内容,出自生活。她吸取了外国语言的一些长处,绝不显得生硬,而且很自然。她的语言,也不是标新立异,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创作,有所进展。我们不妨把‘五四’时代女作家的作品,逐篇阅读,我们会发现,宗璞的语言,较之黄、凌、冯、谢,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她的语言,虽是新颖的,并不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使人不习惯,不能接受。
”
三、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
宗璞的散文注意记叙、 描写、 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达到了物我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她能以画家的审美观点,恰当的选择表现的角度。这个角度不仅看到了事物“形”的特点,还洞悉到它“神”的方面的种种本质特征。作家能从新颖独特的角度,集中反映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在她的散文中,花和松是出现较多的意象,以此形成了婉妙、淡雅的意境。善于把景物描写、形象的塑造和心灵的刻画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深厚的内在情思,注入了人物和景物的描写之中,发人深思,催人联想。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推敲鉴赏,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和气韵。
给散文的艺术画廊带来一片璀璨斑斓的景象。
她笔下的西湖,如烟雨迷蒙的水墨画,写的轻松优美,意兴盎然。
作者爱国的情怀也在字里行间涌动,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宗璞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极富于思考。善于把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显示出散文的独有风貌。巧用想象和联想,正面着笔与侧面烘托相互辉映;大胆泼墨兼顾工笔细绘;有直抒胸臆,也有隐喻暗示;白描与彩绘相得益彰,包容四季,跨越古今,涉及中外。有时波澜壮阔,有时宁静无声。恣意汪洋,酣畅淋漓。诗情画意抒情。
在景物描写中,她强调色彩的渲染。
“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废墟的召唤》)“水色碧绿,到悬崖边时,忽然变做了大块的雪,轰然落下,溅起无数的水花,使得瀑布下都宛如在云雾中。大雪块不断崩落下来,云雾不断升起。
” “这里是这样雄伟,这样宽阔,这样急速地流动着,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
整个的雪原从天上崩落了!” ( 《奔落的雪原》 )文中绚丽的色彩点染,达到了景中有画,画中有诗,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震撼的艺术美感。
同时,还讲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顺序变化有序,整体与局部协调完美。
注意调动多种感觉,视觉、 听觉、 味觉等结合,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修辞多样,比喻、 拟人、 排比等综合运用,细节穿插充满情趣,使想象丰富辽远,创造出更加优美的艺术境界,真切的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洋溢着对自然、 对人生的品味与赞赏。
美与局部分明作家驾驭散文语言可谓左右逢源,炉火纯青。
有人说, “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 。
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一读宗璞的书,特别是她的散文,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更美好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孙犁《人的呼喊》代序.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 宗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2〕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3〕 《自然 生活 哲理》序. 《冰心文集》第七卷〔M〕.海口: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
〔4〕吴延生. 简论宗璞散文的细节描写技巧〔J〕.名作欣赏 2007,(09).
〔5〕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M〕.序言〔J〕.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2.
〔责任编辑:李姝怡〕
篇三: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日 期! !""#$ "%$ "!! ! ! ! 作者简介! 张松青 " !"#$%# $ 男$ 河南郑州人$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高级讲师$ 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摘要! 宗璞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她的散文写得细腻又抒情$ 流畅而又有韵味%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 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 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 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关键词! 宗璞& 散文& 艺术& 特色中图分类号!&!"’()* * * * * * * **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论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张松青)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河南 郑州 %#"""+(宗璞是当 代著名 的女作家$ 她的人品*学识*修养在当 代女作家中都是第一流的%宗璞的父亲是中国 现代哲学界的泰斗$ 一代文化巨人冯友兰$ 她的姑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学者冯沅君%由于家学深厚和长期生活在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的缘故$ 使宗璞形成了一个杰出 女作家所特有的幽雅*淡泊*智慧*洒脱的精神风貌%她在四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创作了 + 无处不在, * + 西湖漫笔, * + 墨城红月, * + 柳信, * + 湖光塔影, * + 废墟的召 唤, * + 哭小弟, *+ 奔落的 雪原, * + 三峡游记, * + 热海游记, * + 紫藤萝瀑布, * + 萤火, * + 心的嘱托, * + 三松堂断忆, * + 霞落燕园, * + 从粥疗谈起, *+ 风庐茶事, * + 热土, *+ 燕园石寻, * + 燕园树寻, * + 燕园碑寻, * + 燕园墓寻, * + 燕园桥寻,,-.等数十篇优秀的散文%她的散文写得清新*细腻*抒情$ 犹如一幅幅素雅的织锦$ 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一*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宗璞的散文创作起始于游记% + 西湖漫笔, 一发表$ 即成为她散文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使她第一次在散文界得到承认%自 此以后$ 宗璞的散文创作$ 始终与小说并行于当世%近几年来$ 她的散文创作更趋繁丰$ 散文艺术日 臻成熟$ 因此要了解宗璞$ 就必须知道她的散文%宗璞的散文与传统靠近$ 尤其在山水游记方面更为突出 %宗璞的山 水游记$ 受郦道元的 + 水经注, 和 + 徐霞客游记, 的影响$ 常用 简洁优美的文字$ 排比错落的句型$ 记述当 地的风俗民情和自 然地理风貌% 如+热海游记,中有这么一段! -自 腾冲西南行约十八公里$ 山 势渐险*!岩峭壁$ 几接青天% 再往上走$ 赫然有一台在! 台上有石栏遮护! . 这就是大滚锅/ 0主人指点说$ 走上去$ 脚底都是热的% 台上水气蒸腾$ 迷茫间见一大池$ 池面约有十余平米$ 池水翻滚$ 真如座在旺火上滚开的大锅$ 站定了 细看$ 见水色清白 $ 一股股水流从池底翻上来$ 涌起数尺高$ 发出 朴朴的声音$ 热风扑面$ 令人竦然% 1,!.这段文字与 + 徐霞客游记, 极为相似$ 语句简练*风格俊逸$ 记述了 自 然地理风貌的本色$ 主观抒情文字极少%宗璞做人做事重精神不重外表$ 她的美学观念是! -美文不在辞藻$ 如美人不在衣饰$ 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 然之中$ 匠心存矣% 1)+丁香结,代后记(因而$ 散文成了她最得心应手的体式% 写散文时$ 她信笔为之$ 挥洒自 如$ 得来全不费工夫%二*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宗璞曾说! -写散文222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的万般感受3 1 宗璞散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产生于她的不事雕琢的真情%宗璞的 抒情叙事散文多是记载着离去的 人们音容的 文章$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散文创作% 写这样的文字$ 不是以技巧的娴熟$ 形容的生动$ 词汇的精美为目 标的$ 它的精魂是不加2是对着读者$ 更是对着自 身% 写于雕饰的人间至情的倾诉22八十年代的 + 哭小弟, 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宗璞的小弟冯钟越$ 五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 是我国飞机强度专家$ 终因积劳成疾$ 刚满五十岁 就英年早逝%冯钟越是宗璞最钟爱的弟弟$ 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 冯友兰先生在挽联中称赞儿子-能娴科技$ 能娴艺文$ 全才罕遇% 1宗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 写下了 这篇感人至深的悼文+哭小弟,%+哭小弟,不似古典的悼文$ 全篇绝少情感化的形容词$ 却有一种节制的力量$ 震撼着读者的心扉% 宗璞写道! -小弟去了% 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 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 也是每个人都会去$ 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1% 宗璞在回忆和小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记述小弟在生病治病的过程后继续写道!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 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4 他躺在那里$ 但他已经不是他了 $ 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 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 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55小弟$ 我不哭% 1宗璞的这些话没有任何修饰$ 却非常感人%宗璞随父居北大燕园数十年$ 写了许多关于这座名园的文章$ 不同程度地描写和表现了这个校园人文鼎盛的风情% 而+ 霞落燕园, 这篇散文$ 则是从社会人生最让人伤怀的角 度$ 写了北京大学燕南园十六栋房主的先后辞世% 她以记叙多于抒情的笔调$ 写人生离散的浓厚悲哀$ 将深深的伤感$ 举重若轻地在文字上予以淡化$ 让人从文字以外四处迷漫的不可弥补的失落中$ 感到沉重的哀伤% 她从容地挨家叙述这数十年间发生的死别% 最早离去的是汤用彤先生$ 写汤先生的去世用的是这样的叙述! -记得曾见一介兄从后角门进来$ 臂上挂着一根手杖$ 我当 时想$ 汤先生再也用 不着它了 % 1物在人亡 对于死者无一句直接哀悼的话$ 却以极平淡来写极沉痛% 紧接着写三!""# 年第 $ 期第 $ 卷 ) 总第 &’ 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01’ 2&3*41&)*+ *)5 463.)13*+ 3&++6/62789$$ )79$()*9$ !""#+’::万方数据位自 杀的老先生! "一张大字报杀害了 物理系饶毓泰先生# 他在五十一号住处投环身亡$数年后翦伯赞先生夫妇同时自 尽%在六十四号$ &宗璞没有正面去交待他们因何走此绝路的% 她用极冷静的笔墨和语气写人间的残酷% 死亡的无情% 接着叙述了十多位著名的学者巨星的无一例外的死亡$一篇短文% 四千字多一点% 要是没有娴熟的技巧% 没有精到的构思和安排% 写起来难免沉闷平滞% 但是宗璞却把这些写得疏朗有致% 平淡中见曲折$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宗璞的这篇散文所达到的是文艺创作的炉火纯青的境界$三’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散文这种体式最合作者个性% 而宗璞的秉赋’修养’兴趣%恰好与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相对应$近几年来% 宗璞写了不少直接以知识’历史’文化为对象的文化性散文% 这是宗璞在散文创作中的突破% 也是她对散文领域的拓展所作的贡献$文化性散文(传统为笔记散文)在中国源流悠远而盛于明清$其内 容或记逸人行状% 或记奇闻异事% 或记天文地理% 或记风俗民情% 科技医药% 宦海沉浮% 街谈巷议均可入文$这类文章多摆脱了 载道明 理% 匡时济世的重负 % 常采用 白 描的手法’平淡的语言% 力求达到有趣耐读% 疏放清雅$ 要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有旷达处世的姿态’宽松自 由的心境% 才能从字里行间透出 闲逸和淡远的情怀韵味% 再就需要有丰富的学识修养$而宗璞正具备这些条件$发表于 !""# 年的*从粥疗谈起+即是这类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先从自 己多病% 得到一本旧书*粥疗法+谈起% 然后从喝粥引 出 陆游一首食粥诗$ 从这首诗中引 出 张耒*宛丘集+中一篇*粥记+$而这位张耒又是,苏学士之徒&% 又考证出 苏东坡原来也嗜粥$ 最后又引 出 陆游的另一首诗! ,粥香可爱贫才觉% 睡味无穷老始知-- &$%&在这篇文章里% 宗璞博引 旁征% 使我们入入花阵% 乐不知返$ 阅读此文% 由于丰富的知识与清淡的人生感悟% 而产生丰盈的愉悦感$宗璞的散文风格% 一向以淡雅’含蓄著称$ 她最出 色的作品% 并不是文字优美’字字经营的部分% 而是信手拈来’随意挥洒出 来的作品$其中% 以北京大学校园为中心% 连续发表的*燕园石寻+’*燕园树寻+’*燕园碑寻+’*燕园墓寻+’*燕园桥寻+系列文章% 最具代表性$ 因她的散文的渲染% 使原本就美丽和特具魅力的这座名园% 更显出 历史文化的渊源和社会人文荟萃的品格$宗璞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学者型女作家% 她既传统又现代% 既古典又新潮% 既能写精美的散文% 又能写长篇巨著$著名作家孙犁在读过宗璞的作品后说! ,这样美的文字% 对我来说% 真是恨相见之晚了 $ &$’&我们相信% 以宗璞的才情’学养和功力% 必将为中国文学奉献更多情致厚重% 富有人文意蕴的优秀作品$参考文献!$!&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 现代第二分册$)&(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阎纯德,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北京! 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郎保东(宗璞代表作$.&(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0+(- -$’&宗璞文学创作评论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22%,- -3456789:- ;9- 4<=- ><?@?A4=@8B48AB- ;C- - 4<=- D@;B=- ;C- )EFG- D5)HIFG- 3;9:J K89:-L!"#$%&"’( )#*+"#,/- .’//0%012"#$%&"’( 345556 !"#$%&IMB4@?A4- NO - )EFG- D5- 8B- ?- C?P;5B- ?54<;@=BB- ;C- 4<=- Q@=B=94- 48P=,- H=@- Q@;B=- 8B- A;PQR=4=6- S84<- 4<=- C898B<=6- ?@48B48A- C;@PN- A<?@P89:- ?96- R7@8AT- CR5=94- ?96-:@?A=C5R,- U9- 4<8B- ?@48AR=- 4<=- S@84=@- ?9?R7B=B- 4<=- 68B489:58B<89:- C=?45@=B- ;C- <=@- Q@;B=- 89- 4<@==- ?BQ=A4N- ;9=- 8B- <=@- S@8489:- 4@?V=R89:- Q@;B=- S84<- 4<=- 4@?6848;9?R- B47R=W-4<=- ;4<=@- 8B- <=@- S@8489:- R7@8A- Q@;B=- S84<- 4<=- 4@5=- C==R89:B- ?96- 4<=- R?B4- 8B- <=@- S@8489:- A5R45@?R- Q@;B=- S84<- <=@- 6==Q- 89B8:<4,X=7- S;@6B- N)EFG- D50Q@;B=0?@40C=?45@=!"!!万方数据
篇四: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散文阅读《松侣》宗璞散文阅读《松侣》
松侣
宗璞
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 我答应木槿花开时, 邀她来看。过了些时, 偶然走过图书馆, 却见两排木槿, 花朵已全落尽了。
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 也失信于木槿花。
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 不免伤时光之不再, 联想到自己的疾病, 不知还剩几多日子。
回到家里, 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 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
我感到镇定平静。
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 都似很有魅力, 可以倚靠。
第三棵不高, 枝条平伸作伞状, 使人感到亲切。
它们似乎说, 好了, 不要小资情调了, 有我们呢。
它们当然是不同的。
它们不落叶, 无论冬夏, 常给人绿色的遮蔽。
那绿色十分古拙, 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
它们也是有花的, 但不显著, 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 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 而不是凋谢的惆怅。
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 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 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
更何况三松和我的父亲是永远分不开的。
我的父亲晚年将这住宅命名为三松堂, 言“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 较渊明犹多其二焉”, 其寄意深远, 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 大概因为同时也感到父亲的思想、 父亲的影响和那三松的华盖一样, 仍在荫庇着我。
父母在堂时, 每逢节日, 家里总是很热闹。
70 年代末, 放鞭炮之风还未盛, 我家得风气之先, 不只放鞭炮, 还要放花, 一道道彩光腾空而起, 煞是好看。
这时大家又笑又叫。
放了几年, 家里人愈来愈少了。
剩下的人还坚持这一节目。
以后因子侄辈纠缠, 也还放了两年。
再以后, 没有高堂可娱, 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几乎走光, 三松堂前便再没有节日的喧闹。
这一切变迁, 三松和院中的竹子、 丁香、 藤萝、 月季和玉簪都曾亲见。
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 阅历最多, 感怀最深, 却似乎最无话说。
只是常绿常香, 默
默地立在那里, 让人觉得, 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
这三棵松树似是家中的一员, 是亲人, 是长辈。
燕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松柏枞桧之类的树, 便是我的好友了。
在第二体育馆之北, 有一片用松墙围起来的园子, 名为静园。
这两年, 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
散步的路径, 总寻找松柏之处, 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
一到墙边, 先觉清气扑人, 一路走下去, 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
临湖轩前#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 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有一处三角地, 也围着松墙。
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 成为夹道。
那松的气息, 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
最主要的是那气息, 清到浓重的地步, 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
这时便想, 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 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
走出夹道不远, 有一处小松林, 空气自然是好的。
我走过时, 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 一面拍拍打打, 一面大声谈家常。
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
松树也不嫌聒噪, 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
中国文学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
松树的不畏岁寒, 正可视为不阿时不媚俗的一种节气。
这是“士” 应有的精神境界, 所以都愿意以松为友。
白居易《庭松》 诗云:
即此是益友, 其友须贤才。
顾我犹俗士, 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 时时一愧怀。
最后两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励自己, 要够格作松的主人。
松不只给人安慰,给人健康, 还在道德上引人向上, 世之益友, 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自然界中, 能为友侣的当然不只松柏一类。
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 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
嵇康有诗云: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 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 我们也要俯仰自得, 站稳自己的位置。
1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作者由松树自然联想到与之永远分不开的父亲, 父亲虽然离去了, 但他的思想和人格还一直影响着“我”, 使“我” 感到安心。
B. 作者回忆一家人在松树下放鞭炮的热闹情景, 目的是与父母离世后家庭的
冷清、 寥落形成对比, 表达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伤感情怀。
C. 文章写小树林里老太太们运动、 聊天等喧闹的场景, 突出她们生活的安闲快乐, 而这正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带给她们的。
D. 文章由松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再由“三松” 写及“松墙” 和“小松林”, 以“松” 为中心意象, 连缀全篇, 衔接紧凑, 构思严谨。
E. 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融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于一炉, 既有可读性, 也有哲理性, 给读者深刻的启发。
17. 文章本在写松, 开头却从木槿花的凋零写起, 作者这样安排文章开头有什么用意。(4 分)
18. 结合全文, 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处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19. 请联系全文, 对作者以“松” 为“侣” 的原因加以探究。(8 分)
参考答案:
学优网整理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篇五: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童话读后感同学看见了我借宗璞童话,很惊异,说你还借她的书看?我是受不了了,上次看她的红豆之后就留下心理阴影了。
上学期当代老师留作业,就有她的红豆,以我们今天不耐的眼光来看,十分幼稚矫情。然而还是好奇,她写的童话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篇就几乎不忍淬读下去,通过一个小女孩和小鲤鱼的对话,来赞扬某水库给人民带来好处。索然无味。
1980 年的书魂稍好一些,有些趣味性了,讲一个小女孩进入书的世界,各式各样 侦 的书有各式各样的灵魂。
淳 这是个好开头,后面是“ 嫉 把字块块绑在一起”的坏 赤 书大行其道和拥有美丽内 局 容的好书却被封。
读 派 中国的童话在我记忆中一 硬 直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总 谴是不好看,总是。
从 刷 宗璞来看还是成人本位, 掖 并不是真正为儿童考虑, 筛从儿童视角写的,而是假 刮 托儿童视角,来写成人的 亿 政治化寓言。我看见得比 张 较突出的例子是葛翠琳的 况 《翻跟头的小木偶》,十 牙 分明显的文革时代烙印, 阴 其中“样板戏”,掌权的 轰 女性“老佛爷”,及溜须 爹 拍马为虎作伥的“狼眼睛 蛰 ”“阴阳脸”,不是说童 武 话中不能反映生活,问题 募 是你这个童话只有基于拥 肢 有那样的历史记忆或知识 印 的人才能看懂,对于小
孩 募 子来说,是个干巴巴的奇 瞒 怪故事,细节也不够生动 轩 ,完全是文革时苦大仇深 鸳 的倾诉情绪,谁爱看。
渡
又想起来,萧红的呼兰 点 河传运用儿童视角才叫天 回 衣无缝,并不回避生活中 竞 的苦难和艰辛,但总有童 镇 真和童心,写儿童文学的 凹 都应该学学。
宗璞的 途 还有《贝叶》(1980 伎 ),融合中国民间故事风 病 格和西方童话,算一种有 引 意无意的尝试把,然而效 涡 果并不怎么好。中国民间 返 英勇的小姑娘,和西方的 鱼 恶龙斗争,民间传说中有 衷 很多惨烈诡谲的部分,我 榜 不知道这是否适合来当做 锁 童话,似乎也一直有争议 桥 。我的直接印象只是,概 芽 念化东西的铺陈很严重, 湿 不是一篇好童话。
《石鞋 屈 》(1981)山精的故 刹 事,不错。
《冰的画 杜 》(1983)冬天窗户 敢 上的冰花,儿童散文?作 织为童话来说故事性不足, 瘦 语言还不错。
《总鳍 部 鱼的故事》(1983)
配 这篇童话明显是以科普性 掀 和教育意义为目的,不过 浸 当科普文章来看,还是比 雇 较有意思的。
《遗失 界 了的铜钥匙》(1988 扒 )自然圆熟了许多,作为 剐 文章来说不错,但又怕小 补 孩子看不懂了。依旧是散 奇 文性大于故事性,似乎还 裕 有意识流之类的,点题的 非 句子是“不是所有遗失了 相 的都是能找到的。”
憎 同学说,总觉得很不公平 女 ,宗璞似乎是养尊处优的 由 大
小姐,消遣似的写些东 衷 西,并不像别人迫于生计 乾 或者为了呐喊什么,只是 形 轻松随意的摆弄文笔,然 丝 而就有了声誉成就,难道 驱 不是沾她老子冯友兰的光 尺 吗?
我笑,说她沉迷 矫 于用浅淡轻松的文字,勾 赁 画自己的小世界,似乎也 肯 有些道理。
女性作家 置 与男性作家的差别也是确 炎 实存在的,女性作家沉迷 笛 于铺叙,描写,写一长串 贼 的“有的……有的……” 焙 ,但是效果其实并不好。
寅 而男作家似乎更擅长编制 围 惊险的情节或机智的对话 馒 ,也就更好看一些,有内 廖 容。
我最喜欢的童话 泽 作家之一,日本的安房直 慷 子,为什么人家也是女的 运 ,就想象的奇特空灵,风 硅 格那么女性化也不妨碍叙 魄 述引人入胜,还多一份温 邢 婉和感伤呢。人比人,气 翌死人啊。
篇六:宗璞散文精选读后感500字
在 的 勇 气:杨 绛 与宗 璞 的 散 文 精神.李 咏 吟散文的 自 由形 式 是对 生 命 的 复 杂 形式 的一 种 捕 捉 和 感悟,源 远 流长 的 中 国 散 文 一 直是作 家生 命 表达 的重要 形 式。那 从 心底深 处流 出的 酣 歌 是 作家真情 实 感的 放 纵,没 有 虚构,没 有 矫 饰。那些 零 散 篇 章 的 汇 合,往往 可以 透 视 作 家的 心 路历程和 精 神向 度。当 我 系统 地 阅 读 和理 解 杨 绛和 宗 璞 的 散 文 时,我 惊奇 于 她 们对知 识 分 子 人 格 的弘 扬。她 们试 图把 知 识 分子 存 在 的 勇气 与 人 格 的自律 统一起来,因 为 一 个 勇 于 探 索 和 思 考 的 心 灵 总是 乐观地 对待 生 活 中 的 悲 喜 剧,不 惜 一 切地 维 护一 种高 洁 的 自 由人 格,时刻 不忘 引 渡 人 们超越那愚 妹 和 专制 的 苦难。沉 重而 又 悲 枪,乐 观而 又勇 敢,杨 绛和 宗 璞 以 女性的 视角和 女 性的 心灵 写 出 的 沉 思的 诗篇,显 示 出 独 特 的 文化精神 和 散 文精 神。一、悲喜 剧 经 验杨绛 和 宗璞的 散 文 浸透 着浓 郁 的 悲 喜 剧因 素。因为 她 们 把普 通人 心灵 深 处 呻吟 的 诸如“活 着 真 难”、 “活着 太 累”的情 感,用 真挚 而又 悲 枪的文字诉 说 出 来 了。她 们对 人 的存 在处 境 所 作 的 朴 素 表 述,包孕 着深度 的 人 生 体验 和文 化体 验。这 种体 验 的 情感 化,调 动我们重 新 评 价 生活,反 思人 的 生 命 行 为。是 啊,生活 是 一 支 悲 壮的 乐 曲,弹 奏 这支 乐 曲需要 信心、勇 气 和 力 量 ! 生 活是一 枚 橄榄果,只 有细细 咀 嚼 才能品尝出 滋 味。杨绛与宗 璞 是 以 散文 的方式 咀 嚼 人生这 枚橄 榄果,是 以 散文 的方式表达 她们的 精 神 哲 学 的。杨绛 与 宗璞 总是从积极 意义上 去 肯 定 人 生。她 们出 身 于 高级知识 分 子 家 庭,享 受 过 生活的欢 腾 与 自由,这 种 自 由的生 活教 会 了她 们 生 活的 勇气:向上而 不 是 沉沦。知 识 分子 独立 自由的人 格 理想 教 会 了 她 们 正 直而 无私 地生 活,正 是这 种坚 定 的信 念,支撑着 她 们 的生 活。无 论 是 顺境,还是逆 境,总不愿 失 去存 在的勇气 和 独立人 格 的 追 求。所 以,杨绛与 宗 璞 的 散 文,总是试 图 以 喜 剧 精神 压 倒 悲剧精 神。然 而,由 于 她们 特殊 的时 代 经历,所 以 总包孕 着 一 种理 性的苦 涩。杨绛与宗 璞 很 早 就开 始 了散文的 写作,但是,她 们散 文的 真 正 成熟,是 在 中年 之后。在 体 验过人世 的悲欢离 合 与世 态炎凉后,提 笔 所 写的 散文 理 所 当 然 具备 了复 杂 的 生活容 量。当她 们 的笔 触 以 家 庭 为背景展 开时,我们看 到,她 们 对 亲人 和生 命 的 理 解与 阐释是那 么 深情 和 热忱,她 们把 亲 人 的喜 怒哀 乐写出 来,给予 人们深刻 的 人 生 启 悟。一 个 真字 和情 字贯穿 始终,因 为亲 人 之 间 拆 除 了“假 面”,他 们之 间 缺 乏观照 的距 离,而惟 其 如此,知之愈深,爱 之愈真,抒 写 也就 愈动 人。不 仅如 此,杨 绛 和 宗 璞 从理 性 的 视 角 对亲 人 的观 照,可以 视 为 这种散文方式的 典范。我 们先分 析 杨绛对 亲 人 的 感 激与 理解、感性 和 理 性 交 融 的 散文。杨 绛对 青 少 年时代的家 庭 回 忆与 情 感 记 忆,既 是对 亲 人不 断的追 思,又 是 对人生 悲 喜 剧 的沉重感 叹。无法 想象 的 生 活,无 法 避 免 的 悲 剧,无 法 挽 回 的 自由,无 法 改变 的历 史,如 同一 团 乱 麻绞在 杨 绛的 情 感 记忆 中。生 命 是 多 么 奇 妙 而 又 复杂 啊 !在 杨绛所 写 的 散 文 中,关 于 亲人 的 忆 念 是 以父 亲、姑 妈 和 姊妹 以 及 丈 夫这几 个 视点 展 开的,不 同的 视 点 决 定了 杨 绛 的不 同 情 感态度。·她 对 又 母,充满 理 解 与尊敬;对 姑妈,在 误解后 寄 托 深 厚 的同情;对姊妹 和丈 夫,则充满欣赏与 肯 定。
“人 情 练 达 即 文章”,杨 绛 的这些 散文,我们 不 能 简 单 地理解为 作家 的生活传记,其 中还有 更 为深 邃的东西。从 《 将 饮 茶 》、《 干校六 记 》 与 《 乌 云 和 金边 》 中,我 们可 以深深地理 解到 杨 绛 散 文 所 具 有的 一 种 幽 默智 慧、生存 智 慧和男 性智 慧。知识 和 年 龄,思 想 和 勇气培养 了 杨 绛 的 达 观 与 多 谋善断,也 较 早 地把她从 妇 女 的 重 扼 下解放 出 来。这促 使 她 有 了自由 时间 和 自 由工 作,从而 具备 了 自 由 人 格。杨绛 在 分 析 自 己 的个 性 时,非 常感 激 她 父亲所 给 予 的 开 明 教 育,所 以,她 对父亲 唯 有 理 解和 尊敬,却 没有 责备 和 遗 憾。她 用寥 寥 几 句话,便 勾 勒 出 了 父母 的 情感 生活 片 影: “他 们谈 的 话真多:过 去 的,当 前 的,有 关 自 己 的,有关 亲 戚朋 友的,可 笑 的,可恨 的,可气的 … …两 人 一生 中长河 一 般 的 对话,听起 来 好像 阅读 拉 布 吕 耶尔 的 《 人 性与世态 》”( ( (将 饮 茶 》 第1 3页 )。他 父亲 的 幽 默 自由个性 贯穿 到 她 的散 文 个性 之中,处 处 显 得 妙趣 横 生。父 亲顽童时 期、青 年 时期 和 中年 时 期 的 幽 默 的“狡 绘”点缀 在 多 变的 叙述 中,导 致散文 流 动 而 又 生气 勃 勃。本 来,散文一 般 不必 引经 据 典,但 切近人 物 传 记 的散文,杨绛 不 惜 打 破 常 规,为 了增 加其 真 实性,她 引经 据 典,但 引 而不 繁,点到 为 止,根 本 不影 响 散文 的 冲 淡气 氛。她 的 散文 似乎 慢慢 叙来,又 似乎 是走 马 灯 式 的快节奏。因为语调 平 和,构成 的 信 息 量很 大;因 为语 句简 短,可 以 在不 同年 龄的 读 者 那里 获得相应 的调节。这 也是散文 的快 慢 节 奏 的相 对论。杨绛 深 通 此理,她 写 自 己 的 父 亲,不 仅叙父亲的言 行,又 旁 敲 侧 击,引 证 自 己 丈 夫 和 朋友 的 对话,增 添了 一 层神 秘。在 她 的 散 文中,她 的父 亲并 未正 面 出场,实质 上 是杨 绛 与 自己 的 心灵 对话,与 自 己 的朋 友 对话,从而 又 凸现 父亲 的 精 神肖像。她 在 叙述 行 程 中,不时地穿 插一 些 与父 亲的 对 话片 断,从而 凸 现一 种典 型 的儿女 眼 中的父 亲形象。一 个对父 母 充满 爱和 尊 敬 的作 家,自然 不愿 写父 母 的怪癖和 隐私 了,事 实 上也 不可能 知 道 这些 事,因为父母对子女 是 绝对封 闭的。所 以 这个 隐私世界 被遮 掩,任 何 父 母 都 不 会 把 隐私 世 界有 意展 示在孩子 面前,甚 至 永 远 是 一个 秘 密。杨 绛对 父 亲 的 散 文 叙 述 中,也 尽量 回 避 对父 亲 的隐 私 性 的描 写,迥异 于 卡 夫卡 给 父 亲 的 信。正因为 如 此,杨 绛 特别 突 出父亲 的 人 格: “我 父亲 又 喜 欢 自称` 穷 人 ’。我 从 父 母 的 谈话里 听来,总觉 得 穷 人 是 对 当时 社会 的 一 种 反 抗 性自 诩,仿佛 是说,` 我是穷人,可是 不羡慕 你 们富 人’。
”至 少,回 忆 她 的 父 亲母 亲,杨 绛 是 欢乐的,一 往情 深 的: “我们 不 论 有 多少 劳 瘁 辛苦,一 回 家 都会 从 说 笑 中 消 散。”这 就是 一 种家庭 的魅 力,也 是一种 散文 的 独特 意 境。散文不 必 虚 构,而 是通 过 真实 表 达 作家 对生 命 的真 正 理 解。杨 绛 的叙 述 散文 达到 了 一 种散文的真实。她写父亲,不是给 他写 传,不 是客观科学地 评价他,不是 对他进 行 一 种 歌 颂,而是写 出 情感 记忆 中 的 父亲,儿 女 不 会忘 记 的父亲 和 真 正 理 解 了 的 父 亲。即使 把微不 足道的小 事夸大,也 都 是 在 情 理之 中 的 事。这 就 是 杨绛散文 的 智 慧,这 就是 杨绛的 生 命 观念。她 的 姑妈 则 是 一个很有 争议 的 人物。鲁迅 在几 篇 杂 文 中抨 击 的 杨 荫 榆,她 阴 鹜 而 冷酷。但是,在 杨 绛充满 理 解的 散文 叙 述 中,却寄托了对姑 妈的深 厚 同 情。误 解 与同情 的 复
杂心 情 在 杨 绛的散 文 中得到 了 出色 的表 达。她 把 杨 荫 榆的 悲剧放到 了 一 个更 为 复 杂 的 历史文化 环 境中 进行 表 达,具 有 一 种 陌生化 的震 撼 力。杨 绛 的 生花 妙笔 是奇 特的,她 的叙事基 点是: “我 不 喜 欢 姑 妈,姑 妈也 不 喜 欢 我”。这 种 叙 事 基点 易 于 与读者 的 视 野重 合,但 这种 不 喜 欢 又 植 根 于 一 种“误 解”中,而 在“理解”之后,便 对 姑 妈的 悲剧 产 生同 情。她在 叙事 中,铺 开 了 姑妈 的 另一 面 遭 遇:婚 姻 的 不幸,留学 的 艰 难,女性 的牺 牲,保 守 的 悲剧。她渐 渐宕开笔,写姑妈 的婚 姻屈 辱和 矢 志 求 学,突出 一 种 叛逆 精神。由叛逆而保 守,根 源 于 杨荫榆的 深刻 的封建意 识。她 对 晚 辈的爱 都 是变 形的,更 何况她对 青 年 学生的 压 制。这样,杨 荫 榆 就 不 仅 是一 种 人 格的悲 剧,而 且 是 一种 文化 的悲 剧,是 一 种 文化造 就 了“姑妈”的悲剧个 性 和 变 态 的 心理。显 然,这种理 解 真 正揭 示了 中国文 化的悲 剧 意蕴 和 妇 女 的屈 辱 命运。于 是 杨绛 的理解就 不 再 从反 面入 手,而是从 正面 入手,为姑妈重新 画 像。由写 杨荫榆连带写她所 有 的姑妈,在对 比 中,写 出姑妈 青 年时 代 的美 丽。写一个人 带 出“一 家 人” , “一 家人”眼 中的姑妈,我 眼 中 的“一 家 人”,杨 绛 的笔 显 得 开 阔 而 又 充裕。
“三姑母是 一个 独 身女人,生 活中 又 要 充当男人 的 角色,而 身 份 又 是女 人,这 样奇 怪 的 矛 盾,特 别 是 她 那 喜 欢 责人,又 容 易上 当,容 易 被 人 利用 的性 格,还 是出 于 一 种 女 性的 弱。孩子 们 也不 喜欢 她,她 是一个被 遗 弃 的 人”( ( (回 忆 我 的 姑 妈 》)。在 亲 人中不被 理解 和 被 歧 视 咒骂,杨荫榆 的悲 剧 是沉重 的。惟有 杨 绛,出 于一 个女人 和 亲人 的双重理 解,才会 把 杨荫 榆 的 悲 剧写得 这 般 震 撼人 心。我 们 只 要 不 被 杨 绛 的 幽 默 外 表所 迷 感,她那 深度的悲 凉 体验也就 可 想而知 了。杨 绛写 亲 人 的散 文带 有 一 种 特 有的 轻松 活泼,特有 的 幽 默,其 中也不乏 自 得 的 苦 涩。她 的 文 字初读 要笑,细 读 就会 哭。我 们 如 果 只从她 的 散文 中读出“笑”,那是 没 有登 堂入室的 表 现。我们 只 有 从“笑”中 读 出“哭” ,才楔 入 了 杨 绛 的心灵 深处。她 的文笔,喜 欢 用 短 句 子,像讲 故事似的 又 穿 插 一 些轻 松 的 评 论和 独 白。她 回忆父 亲的散 文 叙述,不是 一 本正经 的,而是穿插 趣 闻逸 事,生活 琐 状,对 话 情 态,把 父亲 写活。这其中凝 聚 着 一个 家庭的 生 活 智 慧 与 和乐风 范。杨绛 最 善 于 利用方言 构 成 的智 慧 和方 言所 蕴 藏 的特殊 文 化 内涵 以 及 方 言 的喜 剧效果达 成散文的 魅 力。我 想,杨 绛 回 忆亲 人的时 候,心 中 一 定充满 着 甜密的激 情,充 满 着喜乐 的光 辉。宗 璞 与杨绛的性 格 气 质不 同,因此,宗 璞对亲 人 的怀念散文 具 有独特的 韵 致。任何 一个 作家的散 文 创作 总 是愿 意 从 亲 人 身 畔 穿过。宗 璞 对 亲 人 的怀 念散文没有 杨绛 的古老感,但或 许 是 因为 宗璞 受 到过 于 浓 厚 的 哲学熏 陶吧,所 以 宗 璞 关 于 亲 人 的散 文 相 对 显 得比 较拘 谨。她 关 于 父 亲、母 亲、弟弟 的 散 文 叙述缺 乏 杨 绛 的开阔、丰厚 和 变 化。但是,宗 璞的散文个性 却 并未 因此而 消 失。宗璞 怀 念亲人 的散文 不是 以 家 庭为 中 心而 展开,她喜 欢不 枝 蔓、不拖沓,紧 凑而 又 单 纯 的写法。写 一个 人就专写一个人,简洁 而 又 明 晰。她 所传达的 氛 围和 环 境相 对 说 来 显 得 单 纯 明快 一 些。宗 璞 的个 性 里,严肃 认 真 的成分是 很重 的,所以 她 就 难 得有 杨 绛 的 幽默和乐观 情 调。她长久 地 受哲 学 家 庭 的 影响 和 熏 陶,所 以 散 文 自然就富有沉 思 性。她的 《 哭小 弟 》,理 性 色彩 浓重,把 小 弟之 死 与 知 识 分子 的命 运 联系起来,成 为宗 璞 这篇散 文 的核 心 主 题: “我 哭 小 弟。我 要 哭那些 没有 见 诸 报 章 的过早离去的 我的同 辈 人。我哭我 们 这迟开 而早 谢 的 一 代 人。
”从 中 可 以 看 到 宗 璞 散 文 的 悲 剧意 识 是 外露的、庄 严 的。《 恨 书 》 中 写 出知 识 分子 特有的 悲剧 情 结: “但我 毕 竟 神 经正 常,不 能真 把书 全请 出门,只 好 仍 时 时 恨 恨,凑 和 着过 日 子”。这不 只 是恨 书,而是 悲 叹 百 无 一 用 的 书生 命 运。她 曾借 父 亲 之 口 写 出 她 母 亲、祖 母和 自 己 三代 人 的 命 运 ( ( ( 冯 友 兰 与 三 位女性 》 ),无疑,这是 对 亲 人 的深 情 怀 念,从这种理 性 的 叙 述 中,
她 透 露 出,一 个 人 的 成 功需 要多 少 人 的 牺 牲和 关 怀。从 她对弟弟 和 母亲的叙 述 中,可 以看到,宗 璞 的散 文 充 满 强 烈的理性精神,这 种 精神 甚 至 与 日 常 生 活的 情感记忆 材 料 不 相调和。宗 璞 急 于表达 内心的 信 念 和 对 真理的理解,所 以 她 的 怀 人 记 事散 文 并不丰 厚 细 腻,但她 的 情 感 总 是 由个人扩 展 到 人类...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
下一篇:党的20大观后感100字。10篇